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思维型大语文 赋能提质增效 ——宝安区“万名教师晒好课”小学语文展示系列活动(十二)

2022/12/8 10:36:34  阅读:780 发布者:

思维型大语文

赋能提质增效

——宝安区“万名教师晒好课”小学语文

展示系列活动(十二)

近日,宝安区“万名教师晒好课”小学语文展示活动在龙腾小学顺利开展。本次教研活动由宝安区小学语文兼职教研员、宝安区名教师、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语文思维型教学策略研究》主持人范国强老师主持,邀请官田学校、上合小学、兴围小学、黄田小学近200名语文老师参与交流研讨。

文言文教学课例研讨(一)

     1111日,团队教师以文言文课例为研究对象,以胡卫平教授提出的思维型教学理论为依据,强调教学与学生的双向思维活动,体现小学语文思维型教学的内涵。

01 专题研讨

活动开始,范国强老师作《小学语文思维型教学基本策略》专题讲座。范老师指出,在思维型课堂教学中情感互动是基础,行为互动是表现,价值互动是内化,思维互动是核心。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要立足价值本位、学科本位、儿童本位,通过聚焦语言、创设情境、知人论世、联系实际等互动教学策略,实现师生主体在思维、情感、行为和价值上的有效互动,激活整个课堂教学的生态环境。

范老师还强调,在思维型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课堂提问需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通过导入性问题引起认知冲突。其次要设置以主干问题为核心的有效问题,铺设出一条通往教学目标的消化性问题,因为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教师必须提出探究性问题激活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师生之间和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探索未知,总结反思进行主动建构。最后教师还要提出创造性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前瞻性、独创性等思维品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追求培根铸魂的育人目标。范老师通过理论与课例的巧妙结合,深入浅出的讲解,短短40分钟的讲座让受培老师受益匪浅,意犹未尽。

小学语文思维型教学

02 课例展示

李芳老师以看图猜故事的形式引入,巧妙反转,一句“司马光砸的不是缸,而是瓮”有效导入且迅速地激起学生思维冲突,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传统文化的渗透。初读环节,以“击鼓读书法”替代了普通的划分节奏朗读,学生兴趣浓厚,朗读节奏准确,起伏有序。品读环节,提出“司马光想到的办法是‘持石击瓮’,你会想什么办法救儿?”的问题发散学生思维,接着顺势而导,体会司马光沉着冷静的品质。

     随后通过巧用连环画、角色代入等不同的形式讲故事,课堂有趣有味。拓展环节阅读《灌水取球》,走进《世说新语》,从课堂引向生活,在自主阅读中实现思维互动。课堂环节衔接自然,设计巧妙,古文味十足,令人耳目一新。

在线观摩

2

03 课例点评

陆洪萍老师进行了思维层面的三点评课,高度赞扬李老师的课紧绕教学目标,设计了有梯度、有延伸的高质量教学问题,从知识性提问开始,层层递进,上升到高阶思维的问题,课堂问题宽度大,联系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堂课下来,学生仿佛在做思维体操训练。陆老师觉得,李老师这样的语文课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和借鉴的。

面对疫情·不必恐慌

岳靓老师认为李老师的互动教学智慧地凿在引起学生思维的点上。思维始于惊讶和问题,开课便找准了学生知识的盲点,引发思维冲突,激发思考动机。品读环节创设情境链,以思辨性的任务情境统摄阅读和表达,保留文言文思辨阅读的趣味性,学生经历共同达到连续性语言实现的过程,投入感受性阅读活动,感受文言文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之趣。结尾用心巧妙将故事角色的小改变,使学生表达言有意,让思维跟随的情感可以落地。

3

本次教研活动的第一场展示,在三所学校领导的支持以及全体语文老师的热情参与下取得了圆满成功。

/ 线上观摩 /

 线下评议

文言文教学课例研讨(二)

冬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教之美,在于探讨与钻研;思维之启智,在于凿疑与解疑;课堂之精彩,在于心的感知与美的表达。我们坚信,在宝安区小学语文“发展语言思维的文化集成教学”主张引领下,思维型教学理论加持下,小学语文思维型教学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最终达到思行合一,助力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成长。

     1125日,小学语文思维型教学专题研讨进入第二场展示,同样着眼于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动,意在通过文言文专题课题研讨,明确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目标,突出知识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

01 课例展示

姜玮老师执教《少年中国说》,抓住文本特点,设计了资料助力,回顾“苦难中国”;诵读推动,论述“中国少年”;自主建构,描绘“少年中国”;拓展提升,延续“辉煌中国”,步步为营,层层递进,如爬山般不断给学生崭新的阅读体验,使之豁然开朗。

“爬楼梯读书法”等创设情境的朗读指导,激起气壮山河的朗读声;创意十足地挖掘“初”“潜”“伏”“乳”“试”“发”七个暗含“少年的,初生的,潜在的”含义的字,深入浅出地展示这七个字的文化内涵,大语文味彰显;今天的“美丽中国”,正是实现了梁启超当年的愿望,学生用“而今,我谓中国……”写短句深情告白祖国,并分享交流。可以说,姜老师这节课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创设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落实思维发展的典型范例。

《少年中国说》

02 课例点评

李艳玲老师认为本课例开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了学生情感。爬楼梯朗读情境中,老师恰当提供学习支架,学生的表情、情感、朗读和思维都在不断变化,与作者共情共生,融为一体。七种意象环绕着中国少年、少年中国的板书设计,强烈的视觉冲击既让学生突破了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关系的教学重难点,是思维型课堂认知冲突、自主建构、自我监控和应用迁移的非常精彩的诠释和实践。

翁晓敏老师发现课堂问题指向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如在文本关键处提出问题:“梁启超用八个分句阐述少年与国的关系,假设只能保留一句,你会留下哪一句,原因是什么?”又在文本思辨处提出问题:“作为拥有璀璨文明历史的中华古国,为何梁启超先生却希望建设一个少年中国呢?”学生感受语言特点和理解意象的同时,撬动思维,分析、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点燃思维的火花。

2

课例点评

多校联动教研

冬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教之美,在于探讨与钻研;思维之启智,在于凿疑与解疑;课堂之精彩,在于心的感知与美的表达。我们坚信,在宝安区小学语文“发展语言思维的文化集成教学”主张引领下,思维型教学理论加持下,小学语文思维型教学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最终达到思行合一,助力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成长。

转自:“宝安区小学语文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