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挑战就是“学习任务群”的构建所带来的教与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为了进一步落实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研究,10月19日下午,青岛市小学语文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革命传统文化单元整体教学研讨活动在云端举行,本次活动由市北区承办,全市4000多名小学语文教师共同参与,通过课例展示、圆桌论坛、经验分享等不同方式,呈现了革命传统文化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
【板块一】 “喜迎二十大,少年有担当”
——国旗下讲话金话筒征集活动为情境任务下的课例展示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以爱国为主题的革命文化主题单元,相较于之前零散分布的单篇课文,落实好主题单元的语文要素,更具有挑战性。因此,在设计本单元的大单元学习任务时,磨课团队充分链接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在市、区教研员的共同引领下,创设了“喜迎二十大,少年有担当”国旗下讲话金话筒征集活动这一主题情境,让学生在感受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理解不同时代中国少年亘古不变的爱国精神的同时,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
青岛超银小学杨丽平老师执教了精读引领课《少年中国说(节选)》,这篇课文由梁启超先生创作于1900年,学生仅靠自身的感性经验,是无法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自然也就无法真正洞察文本所裹挟的情感意蕴。课堂上,杨老师引导学生结合
资料,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象征手法的妙用,与此同时,启发学生针对课堂问题进行探究汇报,设计对文本的续写练习,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梁启超先生表达的爱国情思,激发学生强国意识。
青岛宜阳路小学章敏老师执教了拓展阅读课《少年有担当》,在精读课文学习的基础上,章老师关注了课内课外的有效衔接,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以时间为轴,以爱国情怀为线索,以“杰出人物我学写”“爱国故事我演讲”“革命书籍我阅读”为主要活动来逐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也为后面的表达交流课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青岛市北区第二实验小学杨志超老师执教了表达交流课《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本课在大单元情境“喜迎二十大,少年有担当”国旗下演讲金话筒活动统领下,主要落实任务三“诉未来”逐梦交流会的学习任务。杨老师结合学历案的设计,指导学生深入开展前置性学习,再通过学生的习作初稿分析出存在的共性、真实的问题,找到一个习作训练的细微的切入点,并由此为起点,结合习作要求,进行由点到面,层层深入的渗透,直至运用。
【板块二】 感悟中国情,共筑中国梦
——基于真实情境的革命传统文化单元教学设计的圆桌论坛
在以《感悟家国情,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中,磨课团队的老师们分别向我们阐述了在不同课型中,如何基于真实情境落实大单元教学设计,在核心任务群下逐步完成语文教学活动,并结合市、区教研员的指导意见对自己执教的课例进行了深入地反思,在磨课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对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认识。
【板块三】 精研细磨,在实践中前行
——基于大单元全景教学设计的经验交流
青岛湖岛小学朱琳老师交流的题目是《以群视角谈素养,在情境中落要素》,从大单元之初印象,核心素养下基于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及大单元教学之我思三方面给我们分享了在本次磨课过程中的宝贵经验。所谓的学习情境,并不是一种形式主义,而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把那些抽象化的文字变成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从而降低学习难度的有效策略。如何依托情境教学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站在任务群的角度来完成单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我们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青岛市北区第二实验小学陈衍萌老师以《基于大单元全景集备之实践研究》,向我们分享了市北区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研团队在大单元全景集备实践过程中的思考,结合市级“任务视角下的群读共写策略研究”以及区“整本书阅读”,市北区第二实验小学分低中高不同学段,以“一单元一课例”为目标,制定校本行动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最后,青岛市市北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胥翠芳老师以《转变教研方式,助推学习任务群落实》为主题,介绍了市北区小学语文大单元全景集备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胥老师详细介绍了市北区小学语文改变教研思路,创生集备模式,在大单元全景集备实践中的思考和具体做法。通过实施大单元全景集备教研,探索大单元全景集备的有效路径和模式,助力开展学习任务群落实,推动新课标落实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教师素养、教育教学效能的提升。
2022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不仅是教学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思维的变革,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不断提升逆向教学设计的能力,适应大情境教学的环境,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推陈出新,打造更真实,更有意义的语文课堂。心有阳光秋亦暖,菊花未动意先香,青岛市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会在市语文教研员崔老师的引领下,花开遍地,一路芬芳。
【教学反思】
思维变革,迎接挑战
——基于大单元全景集备磨课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得到了市教研员崔老师以及我区三位教研员老师的多次指导,让我对于基于大单元整体教学的习作课时设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作文课不应该仅停留在解析题目、提供方法上,也不应该只是是斟字酌句的增、删、改,而应该以学生的起点能力为核心来进行习作指导,先写后讲后改。
1.课堂要有助于解决学生习作时的困难。本次习作内容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关联度不高,受认知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影响,“写什么”成为习作的一大困难。习作前,引导学生搜集当前科技进步以及家乡青岛发展变化的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以爱家乡为出发点,采访家人,了解二十年前后家乡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搜集、整理与交流,学生对时代的变迁会有一个更立体化的认知,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2.课堂要融合教与学的过程,助力目标达成。“任务一”围绕“学会列提纲”这一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列提纲”并非新知识新方法,在低中段的阅读学习活动中都有过不同层次和目的的实践。通过课前完成提纲,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思路,找到教学起点。
教师及时分析课前完成的初稿,获得学情反馈,课上提供优秀学生作品,精准支招,使学生明晰习作应该“怎么写”,体会以具体的场景为依托,通过对比,大胆、合理想象,精准表达自身感受,从而完成任务二“重点部分写具体”的目标要求。
3.课堂要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学习活动要关注“融学科“”实践性“”项目化”等要素。本单元大单元学习任务是通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内容与组织形式,通过走进“喜迎二十大,少年有担当”国旗下演讲情境让学生结合课内外资料走进历史文化长廊去感受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本课是第三个学习任务,通过讲故事衔接前两个学习任务,在通过写作对“二十年后的家乡”的美好蓝图进行畅想,需要学生运用听、说、读、写等多种语文能力,后期的展示汇报还需要信息技术、美术、音乐等学科能力予以支持,是一项学科融合的综合性活动。学生在完成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既展示了习作成果,又促进了综合能力的发展。
——青岛市北区第二实验小学 杨志超
我执教的拓展阅读课《少年有担当》一课在大单元情境“喜迎二十大,少年有担当”国旗下演讲金话筒活动统领下,主要落实任务二“看今朝——故事分享会”的学习任务。在市、区教研员的指导下,我一步步调整阅读资料,明晰教学目标,厘清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方法,在磨课的道路上且行且思,收获良多。
1.先学后教,顺势而导。在教研员老师的指导下,我由原先一篇篇指导学生阅读文章,调整为学生交流并互相补充,老师顺应学情,相机点拨、指导的学习思路。课堂上,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在互相碰撞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认识,并从中习得了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进一步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
2.有效链接,教学进阶。在磨课过程中,市教研员崔老师、区教研员胥老师多次指导我课堂要体现教学的进阶性。在不断修改打磨教案中,我通过链接语文要素、链接学习方法、链接课文和作者等形式,把学生的思维逐渐引向深入。学生的学习由“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上升到“结合背景资料,精选典型事例”讲故事、演讲的高度,在教学中实现一课一得。
感谢给予我细致指导的教研员老师!感谢一路同行的磨课伙伴!今后的教学路上我将不断学习、研究、探索、前行,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迈向新的高度!
——青岛宜阳路小学 章敏
情境导学以激发兴趣,目标设定以明确方向,合作探究以形成能力。本节课学生在预习环节锻炼到了预习和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在授课环节,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与探究充分体悟和表达,让每个同学都能充分参与进课堂,在过程性评价运用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地认识自己,更新了解自身学习情况,时刻明晰学习目标、提升学习效率,旨在这种学习方法会影响帮助孩子未来的学习,给予了学生更多可能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磨炼和形成,尤其是文化自信的增强。这节课思维能力的训练也贯穿始终,尤其通过用符号画出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关系,让学生的认知在思维运作中提升。审美创造能力在品味文章语言中得到锻炼,排比、对偶、象征,这些手法都能增强气势,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达成语言美,最后观看朗诵视频并模仿诵读时,把这种美推向了高潮。多看、多听、多学、多磨,方能成就一节好课,感谢区、市教研员老师的悉心指导!
——青岛超银小学 杨丽平
【各区教研心得】
三个半小时的云端教研,青岛各区市语文教师观摩课例,参与圆桌论坛,聆听经验交流,学习热情高涨,结合各学校和自己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的所做、做思、所感,认真记录下自己的感悟与收获。
青岛市小学语文“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整体教学研讨”心得
即墨区德馨小学东部分校
10月19日下午,我校组织教师线上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青岛市小学语文“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整体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站在“学习任务群”角度解读并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落实学习任务群,优化设计基于任务群的单元整组备课。
2022年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让我们学会了几个新鲜的名词:核心素养、任务群、大单元大情境。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新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实践挑战就是学习任务群的构建和教与学的变革。教师必须成为学习任务的设计者,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安排连贯的实践活动。每个学习任务群在每一个学段都安排了三四项学习任务,每项学习内容又可以设计成一个或几个单元,这些单元都是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学习单元,为了区别于以往的内容单元,很多人称之为语文大单元。然而,令我们感到困惑的是,我们应该如何将大单元与日常教学单元相结合,如何以任务群为载体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又该怎样在大单元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呢?
通过观摩学习,我们也一直在不断的思考和总结。不断明确和总结出了以下内容和认识:新课程标准指出老师“语文学习任务群”主要是指在任务的驱动之下,教师以学习项目为载体,对情境、方法、内容、资源等一系列的教学因素加以整合,引导学生在任务项目完成过程中合理科学的运用语言,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置了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重组课程内容,引领教学变革。这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各有侧重,由若干任务学习单元组成,通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落实到每一堂课。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本次教研通过大量的具体教学案例,解读任务群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如何设计。提示教师们运用逆向思维确立主题任务,通过搭建学习任务群,确立任务群的“主题”、“情境”、“锚点”,优化资源设计、评价设计,充分发展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高质量育人,基于核心素养,分解课标,驾驭教材,读懂学情的基础上,按学习逻辑以大主题或大概念统领、大任务驱动、大情景创设,大问题聚焦、思维大迁移,评价反馈、作业设计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关联性、递进化、科学化特征,即最小的课程单位或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在观摩中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和略读课文《小岛》。四篇课文所涉及的年代、人物、事件各异,贯穿其中的是中国人薪火相传的爱国精神,表现了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上示范课的学校老师,在讲授《少年中国说》一课时,紧跟时代步伐,设计了与时事政治相关的学习任务,以“喜迎二十大,少年有担当”为主题举行金话筒演讲比赛,通过此次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感受使命感。
接下来又进行了拓展阅读“少年有担当”。请学生上台上分享自己阅读过的有关爱国人士的故事、诗歌。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与此同时,也应指导学生如何有目的的查找资料,将资料用在学习需要的地方。
习作撰写“二十年后的家乡”:在阅读拓展和演讲比赛中,学生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得到激发,爱家乡的表达就有了情感驱动,对二十年后家乡的展望就更加积极。在这样的情感驱动下,构思,列提纲,撰写文章,分享文章,再次抒发爱国之情。
课上老师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基于任务群思想,进行单元整体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中心,通过大任务情境驱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以群视角谈素养,在情境中落要素。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以群视角谈核心素养下基于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研究。实施大单元教学是育人发展必然趋势,从教中心转向学习中心,基于学生需要而教,体现学生学习地位的需要;从教课文(例题)到站到学科课程的高度(目标、评价、任务、活动、问题、结果等),从教书到育人需要;由零散走向关联,由以往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零碎不成体系的零散教学走向心中装森林,眼中有树木的整体建构,系统教学;由浅表走向深入,由低阶思维走向高级思维,是践行深度学习的必然;由远离生活需要走向真实情景,是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学习差异的现实需求,教师优质教育理想的追求。
在大单元设计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评价优于活动设计先行。以前我们是先有目标,然后有教学活动。而大单元设计在教学活动和目标中间加了一个“达成评价”或者叫“评价任务”。目标是预期的结果,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点,怎么证明目标的达成呢?要通过“达成评价”来获得。这既能对目标进行进一步的落地,又能对活动设计进行进步的完善,让目标和活动更加一致,而不是“目标是目标,教学是教学”,呈现“两张皮”的状态。“评价任务”的制定是在单元大情境和核心任务下完成的,因此,最终指向的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学习中杨老师的习作教学环节层次分明,环节紧凑,首先引导学生如何列好提纲,通过联系已学的课文,举例,引导学生进行修改提纲梳理素材。接着着运用对比学习欣赏感悟,引导学生如何习得写具体的方法。分析学生初稿,肯定学生初稿存在的优点,肯定了他们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欣赏同学习作,发现问题:重点部分写不具体,老师同时提供优质作文,引导学生欣赏阅读,交流感悟,深切感受到了作者通过场景描写,今昔对比和家乡特色作文将文章的细节写具体,写饱满的,教育无痕却有法,使学生潜移默化的领悟到如何讲作文写具体。
在任务二和任务三中运用方法的进阶教学。尝试故事叙述式演讲方法。 体现教学的进阶性。教学中,将梁启超的故事与《少年中国说》相链接,帮学生认识到梁启超先生不仅通过写文章呼吁中国少年有担当。而且为了中国的发展,自己进行了身体力行的担当。这个设计丰富了学生对人物的认识。被梁启超的精神所感染,体现了教学的进阶性。张老师关注了几篇拓展链接的梯度?以时间为轴,以爱国情怀为线索,以学习演讲为主要活动,逐步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也为后面的表达交流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022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不仅是教学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思维的变革,我们应不断提升逆向教学设计的能力,适应大情境教学的环境,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推陈出新,打造更真实,更有意义的语文课堂。
青岛市小学语文基于单元任务群的革命文化单元整体教学研讨活动学习反思
莱西市香港路小学 刘永丽
今天下午,我们香港路小学五年级语文组全体教师认真观摩学习了“青岛市小学语文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革命文化单元整体教学研讨”的系列活动。整场活动持续了三个半小时,是一场高标准、高水平的教研活动。虽然采用的是钉钉直播的方式,但是一堂又一堂精彩有趣的课例展示,让我们身临其境,收获颇丰。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青岛市北区第二实验小学杨志超老师执教的习作课《二十年后的家乡》。这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这次习作的教学目标是:学习编写提纲,并且根据提纲进行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首先,杨老师在导入环节提出了契合本次习作主题的问题:你觉得今天的青岛和20年前相比有什么变化?学生们根据课前预习畅所欲言。看似简单的导入环节,却充分地考虑了学情和本次的习作重点。
接着杨老师引领学生学习掌握了以下几点问题:①如何评价提纲是否准确有效?②如何确定本次习作的重点部分?③如何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层次清楚,过渡自然;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具有类型课特色;能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充分;学生思维活跃,教得实,学得活。
最后杨老师总结了本次习作的小妙招:要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运用场景描写,采用对比手法,凸显家乡元素。
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在专家引领下,深入学习大单元全景教学的有效路径和模式,推动新课标落实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单元整体教学研讨学习体会
胶州市香港路小学 赵敬梅
2022年10月19日下午,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共聚云端,参加了青岛市小学语文学科教研活动。本次教学研究的主题是“小学语文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革命文化单元整体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优秀课例展示、圆桌教学论坛、经验交流三大板块进行。
首先由杨丽平、章敏、杨志超三位老师进行课例分享。杨丽平老师执教的《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符合五年级特点,在深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创造,为学生创设真实自然的口语交际情境,将教学与爱国情感融为一体,创设了多个任务,引导学生借助搜集的资料了解作者及当时的写作背景,围绕主题开展“喜迎二十大,少年与担当”演讲、“金话筒”等多个环节的互动,让语言更丰富,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与表达。杨老师以教材文本为载体,开展多元对话,实现“真学习”。
杨老师的课堂设计极为合理。从学习主题到学习任务、学习活动、活动步骤,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能力只有在需要能力的活动中才得以培养,素养只有在需要素养的活动中才得以形成。通过学习,我再一次跟随主讲老师深入的通读了本课教材。特别是本单元的教学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结合资料,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要引导学生借助资料去理解课文。在理解第二自然段象征写法的时候,方法巧妙,借助
、资料加深了对这一写法的理解,同时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学习、交流,加深其理解。在引导孩子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又着重培养孩子的演讲能力。“喜迎二十大,少年与担当”演讲活动,让孩子配乐朗诵,评出“金话筒”,让孩子在愉悦的学习中提升了自身的演讲能力与爱国情怀。
章老师执教的《拓展阅读:少年有担当》,充分挖掘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简洁的阅读种子播种学生的阅读兴趣,设置“学生讲故事”“杰出人物我学写”、“爱国人物我演讲”等环节层层推进教学活动,显得生动有趣。章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通过问题设计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带着目标阅读,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章老师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引擎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正确、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更能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素养。
章老师将三篇独立阅读文章《梁启超的身体担当》和《两弹元勋邓稼先》《女航天员王亚平》有机结合,抓住三位杰出人物最值得你学习的优秀品质的点的细节刻画,运用读写结合的方法,结合背景资料,丰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精选典型事例,将英雄人物更生动化、立体化,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学习优秀人物的爱国情怀,进一步升华其学生的爱国情感及强国梦想。
通过整整一下午的网上教研,我对如何把握教材整体特点、落实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任务群有了更清楚的认识。2022版新课标以六大学习任务群为托,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制定主题任务,围绕主题开展活动,更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几位老师都在深入研读新课标的基础上,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优秀的课堂教学案例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语文书是革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几位老师充分开挖掘课文中的革命文化内涵,主要是为落实“爱国”这一人文目标服务的。“感悟中国情,共筑中国梦——基于真实情境的革命文化单元教学设计”的圆桌教学论坛也为我们对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革命文化单元整体教学任务进行了梳理,真是收获满满。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想我们还是应好好研读教材,从单元整体入手,解读教材,搭建教学框架,紧抓教材编写特点,纵横解析教材,注重学法的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更将致力于努力发掘每一个孩子在言语实践和思维表达方面的潜力,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青岛市小学语文基于学习任务群单元整体教学研讨观课体会
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上马中心小学 赵策
今天下午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感受颇多,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一节课的老师教授了少年中国说的第二课时,第二节课的老师教授了少年中国说的拓展阅读课,在上一节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补充时代背景和梁启超的个人事迹,让学生仿佛回到的那个年代,又补充了其他的人物事迹,完成了少年中国说课后的学习任务三。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位老师的课堂,学生妙语连珠,一看平时老师在指导学生的文学积累方面下了功夫,学生预习十分充分,做到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这位老师还安排了表格式的学习目标,分别从写字、理解、朗读让学生在学中给予自我评价,小组合学充分发挥了小组长的作用,让小组成员也参与了其中,最精彩的我认为是迁移续写,把让学生想象中国少年还可以比作什么?出示例子:雄狮、刚发芽的小草、熊熊烈火,让学生仿照第二自然段续写,还进行了计时,有了之前的指导铺垫,学生的续写文笔独到精彩,让我耳目一新。
这位老师擅长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归纳理解不懂词句的方法,让学生上台当小老师,让其他的同学学习兴趣更浓。朗读时让学生先观察句型之间的联系,然后面指导朗读庚得心应手,还设立课堂活动——金话筒演讲活动,先插入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朗读者它们有什么好的表现方法可以运用。(手势、表情等)
教学是一门艺术,今天带给我更多的是对自我教学的解剖和反思,以后我要更深入的钻研教材,多思考,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发挥学生主动性。
讲评改三位一体 落实表达目标
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 五年级语文组
今天下午有幸聆听了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三节语文课,三位语文老师精心设计的精读示范课、拓展阅读课、习作交流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第三位老师的习作交流课进行心得分享:
一、衔接自然流畅,导入激发兴趣
学生在上课伊始,通过对杰出人物光辉事迹声情并茂的叙述,既与前面的阅读拓展课相衔接,又引导学生在故事讲述钟感受杰出爱国人物对国家社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从而自然引出时代的发展变化。时光机的情境创设别出心裁,学生在时光机的带领下回望过去,又展望未来,为学生的习作插上想象的翅膀。
二、前后对比,层层深入
课堂交流过程中,老师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精准分析学生初稿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范例的示范引领,让学生在前后对比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改正措施,老师授课过程中层层深入,形成列提纲---习作的架构,由点到面,以学生的初稿为载体,不断渗透习作方法,解决了习作教学中“怎么写”的问题。
三、围绕单元主题,落实单元要素
习作之前,老师结合学情,以爱家乡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搜集整理交流家乡青岛变化的资料,让学生对时代变迁有进一步的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同时这一过程也是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搜集相关资料”的有效手段,又是大单元“诵未来,逐梦交流会”这一单元任务的继续延伸。
这节习作交流课打破传统的习作授课模式,形成充分结合初稿,讲---评----改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学生在自主发现交流中习得习作方法,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革命文化单元整体教学研讨心得
青岛宁夏路小学 徐芳
10月19日,我有幸参与了青岛市小学语文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革命文化单元整体教学研讨活动,聆听了《少年中国说》、《拓展阅读:少年有担当》、《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三节精彩课例,还听取了朱琳老师及陈衍萌老师的经验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今天的听课所得谈谈自己的体会。
本次教学活动中,老师们基于2022版课程标准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要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要求,融合单元阅读要素,创设了“喜迎二十大 少年有担当”国旗下讲话金话筒征集活动这一真实任务情境,培植学生爱国情怀的同时,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让语文真正走进生活。
杨丽平老师的《少年中国说》,让学生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形成自己的评价单,每个环节学习后都会对学习目标进行自我评价,既锻炼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习惯,同时也让教师准确地了解学情,做到以学定教,实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象征手法的妙用,让学生对文本进行续写练习,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语言文字的特点和文本结构有了更具体的构建,更加充分地感受到梁启超先生浓烈的爱国情思,激发了学生的强国意识。
章敏老师的《拓展阅读:少年有担当》 ,通过三个任务五个活动,拓展阅读文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进行群文对比,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的同时,练习讲故事、演讲。同时指导学生运用,结合背景资料,精选典型事例的方法,了解故事主要内容,认识人物形象,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植入爱国信念。
杨志超老师的《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深入开展前置性学习,引导学生搜集当前科技进步以及家乡青岛发展变化的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以爱家乡为出发点,采访家人,了解20年前后家乡的变化。既落实了借助资料这一单元要素,又能够帮助学生激发想象,积累素材,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同时杨老师的一番话也引起了我的共鸣与反思,“我们作文课不应该仅停留在解析题目,提供方法上,也不应该只是斟字酌句的增删改,而应该以学生的起点能力为核心来进行写作指导,先写后讲,再改。”
借文本与资料搭建真实情境,让学习与成长真实发生
青岛西海岸新区海王路小学 陈宇宁
借文本与资料搭建真实情境,让学习与成长真实发生,这是我参加青岛市小学语文“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革命文化单元整体教学”研讨活动的最深感触。
今天观摩学习了《少年中国说课例展示》《拓展阅读:少年有担当》以及《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少年中国说》这节课我收获最大。文章虽然不长,但读起来有难度,理解起来更有难度。但是,整堂课却在杨丽平教师的活动设计中,一步一个台阶稳步上升——学生由不会读到会读,不理解到感悟深刻,为国之兴亡立下远大志向可谓是水到渠成,抑扬顿挫的诵读环节更是让课堂熠熠生辉!
1.情境中解疑与生发情感。
“干将”“发硎”等词语,生涩又陌生,杨老师结合
与典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解答心中疑惑,加深印象,帮助记忆,效果好;播放今日之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让学生自然而然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
2.探究体验激发情感。
“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是文章理解的难点又是重点。杨老师设计成探究性的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联系当前国际形势,联系国家发展现状进入情绪高涨的辩论理解之中,情感立刻在思维碰撞中得到感染和升华。借机再次激发学生:今天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为中华之兴盛而努力的志向扎根心中,使整堂课达到了高潮!
除此之外,杨志超老师的习作课任务情景的创设也给我很大的启发。给孩子设计“任务”完成习作训练,而且任务设计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是在用心思考,专注听讲后——稍微跳一下就能达到的目标。对学生来说,也是有挑战有趣味的。在课堂上,杨老师巧妙设计版块:病文诊断——得法赏析优秀例文——再次归纳梳理巩固方法——创作提升,让学生的“得法”显而易见,课堂在情境中不觉达成教学既定目标。
以上这些正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和加强的重点——有效设计真实“情境”,让学习真实发生,让课堂变得有深度、有情感、有成效。
青岛市小学语文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革命文化单元整体教学研讨活动学习体会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的课例展示、圆桌教学论坛、经验交流,我对于学习任务群及整体教学都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革命文化单元以“喜迎二十大,少年有担当”国旗下演讲为主题,通过“忆往昔”诗词诵读会、“看今朝”故事分享会、“诉未来”逐梦交流会四个板块进行教学,通览了单元脉络,体味了岁月长河中的家国情怀,见到了屈辱岁月,激发少年应当自强,学习了杰出人物的伟大事迹,了解当代少年的使命。
杨丽平老师、章敏老师、杨志超老师进行了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例展示,将《少年中国说》《拓展阅读:少年有担当》《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实录课堂展示给我们进行学习。通过《少年中国说》让学生了解当时的中国国情,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通过拓展阅读,先回顾本单元所学的课文,展示学生们的学习成果——手抄报,为学生展示著名人物资料;再引入《少年有担当》的文本阅读,了解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了解近代人物梁启超,现代人物邓稼先、王亚平。让学生们自主阅读,交流讨论,再知名分享故事,做一次演讲活动。通过习作教学,教学生学会本单元的习作要素,学会列提纲,分段叙述。指导学生习作前先梳理顺序,抓住重点,大胆想象,列出提纲;再根据提纲,通过场景描写、今昔对比、家乡特色等方面将重点部分写具体,指导学生当堂习作。
革命传统类文章叙述的内容距离学生较为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老师们大量查找了资料,运用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体会思想感情。老师们把握住了“通过查找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这一语文要素,循序渐进地进行课文讲解,使学生们了解故事背景,感知人物形象。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对革命文化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新课标要求的学习任务群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观摩学习青岛市小学语文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革命文化单元整体教学研讨活动的感悟与反思
青岛嘉定路小学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
本次教研活动内容充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享让我们五年级语文团队更加明确了“大单元”的意义。随着教育的不断变革,育人目标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自己的发展和发展变化。从“学科本位”的三维目标向“学生本位”的核心素养目标方向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质及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培养。这样的变化不是细枝末节的调整,也不仅仅是结构的重建,而是从理念上的深层次的变革。我们的关注点要从“怎么教好一门课”转变为“怎么育好一代人”。因此在教学上也要有更大的变化,提高站位,统揽全局,任务驱动都是要做出变革之处。因此,采取大单元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胥老师说:“大单元全景集备聚焦‘基于教师素养提升的教研机制改革’这一主题,集中研讨各学科如何以‘虚拟教研组’为活动载体,以‘大单元全景集备’模式打造为主要任务,以教研工具开发和使用为主要路径,让教研从‘经验’走向‘实证’,使教研真正产生‘教育生产力’。”这段话对大单元全景集备是什么和怎么进行了很好的概括。同时,胥老师也重点提出:集备内容全景性、集备过程全景性、集备参与人员全景性、集备辐射影响全景性。这些从今天的课例展示中都能够看出。从这几节课可以看出大单元首先来自大任务、大情境,基于情境和任务产生冲突,就会产生问题,而这个问题不再是老师抛给学生的问题,而是学生通过大情境所产生的真问题,这就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从今天的课例学习中,我们教研组看到了我们和现行教研团队的差距。在之前的实践中我们对大单元的摸索曾经也产生或一些误区。大量内容的添加和知识的融合有时会造成学习容量过大,而形式的过渡创新又让语文课失去其本味。这在根本上都是对这个“大”字的理解不到位。在经过几次培训和不断地实践,我们也渐渐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今后调整的方向。这个“大”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挑战、大课题也是大机遇。
在今后的教学和备课中,我们团队会进一步灵活使用教材,立足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最高效的学习方式。在从传统课时备课走向单元备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大单元备课。寻找适合学生学情和特点的课程活动编排方式。同时,继续运用好前几年一直研究的项目式学习方式,在教研员老师的专家引领下,团队共创,全员参与。根据自己学校实际情况探索大单元全景集备的有效路径和模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青岛市小学语文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整体教学》培训心得
青岛徐水路小学 五年级教研组 张梦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青岛市小学语文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整体教学的培训,给我很大的启发,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杨老师执教的《少年中国说》(节选)这节课。
这篇课文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些难度,尤其是文章第二段的朗读和理解。杨老师的这节课给人一种轻松不乏紧凑的感觉。课堂虽然容量大,但是学生学习的劲头很足。
本课的教学目标很清晰。老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了解文章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最后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除了清晰的教学目标,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也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
杨老师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以问题为主线,收集问题,聚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学贵有疑,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体会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
巧用学习单,化繁为简,合作学习,也是本课的亮点。杨老师在执教第二自然段中,提出问题:课文中用哪些具体事物来赞美中国?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单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感受和收获。孩子们通过充分的交流,借助注释和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了每句的意思,老师无需多言,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课堂疑问,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重视朗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体会感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篇文章和现代文有区别,有些字很生僻,大部分句子不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因此学生在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抓住朗读,通过让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良好效果。
关注文本特点,鼓励学生创意表达。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这篇课文的表达特点,在学生发现排比、对偶、押韵、这些表达特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有学生能写出雄狮苏醒、烈火炎炎这样的句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课的最亮的点是最后的拓展延伸部分,老师借助朗读视频让学生感受诵读的魅力。学生交流启发,发现朗读除了要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还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调动情绪,读出激情,通过金话筒的形式激发他们朗读的热情。最后借助音乐的烘托,成功的点燃了学生们的爱国激情。让孩子们最后把“今日之责任,全在我少年”刻在了学生的心里。
转自:“青岛市小学语文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