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育论坛】双减政策下,教师需更新的几点观念

2022/10/13 13:47:14  阅读:211 发布者:

“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更新的几个观念

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华初级中学   刘石宏

“双减”是国家全面育人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办真正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大好契机。苏霍姆林斯基说:“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双减”政策颁布一年来,给教师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变化。教师是落实“双减”的主体,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大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第一,教师要摆正质量测试观。近日,我在班里听课,就听到有位老师说:“这都不会,你是怎么搞的,脑子是不是进水了……”。“双减”后,老师们都特别珍惜每一次考试,老师们反复讲练的知识学生却掌握不了,其郁闷心情可想而知。但教师们一定要明白:考试是对知识和素养的检测而不是对人的评价,是教师用来查漏补缺的一种常规手段。检测不合格,说明学生该块知识没有掌握,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必要时需要“开小灶”的,直到掌握为止,而不是区分学生层次高低的尺码,更不是用来嘲笑的素材和证据,用来挖苦学生或者进行人身攻击则更不可取。教师们都要有仁者之心,专业的教师遇到学困的孩子,不能心存厌恶,而要心生悲悯,有一种想帮助的冲动。教师每一节上课前要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敬畏感,要尽量设计好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案,目标适宜,活动有效,要穷尽所有题型,深入浅出,争取让学生当堂掌握所授内容,不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不增加学生课外学习负担。个别老师一旦看到学困学生还调皮,内心深处就会有一个声音:“看你笨成那样,还不好好学习,将来怎么生活?”实际上,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走入社会后,不一定会生活得生活得不好。大家的观念不妨改变为:“你充满希望,未来有各种可能,可不能浪费时间,辜负自己。”成绩不是衡量学生综合素养的唯一砝码,作为学困生,他们也有树立远大理想和受表扬的权利,也有健康、阳光生长的需求。教育者的最大悲哀是熄灭了孩子向上、向善的信心,这会害了孩子,害了教育。

第二,教师要摆正班级纪律观。平时路过一些办公室门口时,会听到一些班主任批评学生,声音之高,态度之厉,三米之内,寸草不生。诚然,这个学生很可能一些行为不规范,影响了他人,影响了班级,而且一而再,再而三,让人生气,老师忍无可忍,能理解老师们的愤怒。但发火,出气,镇压,这样的办法可能会取得一时的效果,想要改变学生,还得从长计议。

对于初中学生,违反纪律行为不外以下几种:

1.上课说话,做小动作,睡觉,不认真听课。

2.迟到,不交作业或抄作业。

3.学不会,早恋。

4.顶撞老师等。

其中,第4条,严格来讲不能单独成项。前三条任何一项激化、发展,都可能导致第4条发生,但目前各校都对此条很重视,处分都比较严厉,故独列一条。

多数情况,特别是七年级学生,刚入校,还不知道初中生活是什么样。不是他们故意犯错,而是不知道该如何做。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们一起讨论班级公约,公约内容包含面广,一次讨论不完,可以多次分方面讨论。制定了公约后,要制定执行程序。比如:上课前准备,都准备什么,各科要求是否相同?教具准备什么,精神准备什么,环境准备什么,都要有细致的要求,这样才对。程序制定出来后,要演习,直到每位同学都深刻理解了规则。然后,长期坚持,师生都为捍卫规则纪律而努力,老师不是纪律,老师说的话也不是真理,纪律是大家讨论出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如果有人违反了纪律,那不是挑战老师的权威,那是冒全班之大不韪,全班的风气也不会被喜欢恶作剧的学生带偏了方向,况且,这是少数挑战多数的行为,其中的压力可想而知,而不是师生博弈,一对一的单挑关系。再退一步,如果还有学生犯错,也不要先针对学生发火,这样很容易造成对立,而是检查执行的程序有无问题。比如:一个学生不交作业。老师问的时候,他说忘家了。(这是学生常用的借口,尽管我们都知道这个理由背后的心理逻辑)我们不妨选择相信他,下次返校前,我们专门打电话叮嘱他不要忘了作业,下次再叮嘱,如是者三,一般都能解决问题,比劈头盖脸一顿训斥效果要强得多。

管理学生的行为,最忌人身攻击,这样极容易引发师生矛盾,从而把教育行为带入一个不可控的后果之中。前几年,网上不是有人把几十年前的班主任打了一顿,还把打人视频发到了网上。作为一名教育人,何等心酸!

 此外,像自习课班级要保持安静;课堂上如何保持持久注意力;跑操怎样才能做到快、静、齐;集会怎样才能有秩序等场景都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制定出相应的程序,长期保持,从而达到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目标,培养出文明守纪的学生。

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艺术,有着广阔的探索空间,老师的角色不是警察而是带头人,好学之人,用心体会考究,才得法门,而且会愈来愈得心应手。

第三,理解严厉和粗暴的差别。做教师后,我常怀念我初三的班主任常老师。他是一位在学校里严厉出名的老师。当时,我与同桌一同旷课,同桌被常老师发现。在当晚的班会上,常老师的批评如滔滔江水,语不惊人死不休。同桌被批得体无完肤,痛不欲生,我则大气都不敢出,手心都是冷汗。最后,这位同学实在忍无可忍,站起来,揭发了我。常老师则一言没发,班会不了了之。我历经这么多年才明白:因为当时我几乎不逃课,还有很大的自律性,常老师用他少有的沉默宽容,保护了一颗还没沦落的心。

粗暴与严厉,尽管是一对隔墙的邻居,实则差距巨大,前者混乱随意,后者井然有序。粗暴是把复杂的事儿考虑简单化,不去理解学生,不深入了解原因,率性而为,多数往往会事与愿违,最终弄得自己下不了台,与学生离心离德。这种教育是一种权力的宣泄,是一种畸形的自尊,是对工作的敷衍不负责任,是对教育规律的一种践踏,是我们要坚决摒弃的教育行为。严厉是饱藏爱心,按照教学规律,深入了解学生,鞭笞学生走出心理舒适区,让学生不断挑战自我,跳起来摘桃子,是对学生人生的协助,激励。虽然有时也对学生行为进行干预、纠正甚至惩罚,但是学生是爱戴这样的教师的。这是老师专业精通成熟,恪尽职守,冷静做事,大美人格的表现,是值得所有人敬佩的。大家要深刻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别,做一个严厉而不简单,温和而坚定的老师。

教育是努力发掘学生身上的优点,让其生命充满生机,不是大批量产机器的生产线。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信息技术的加持,使教育更加复杂化,同时也充满了机遇。“双减”之后,教育工作者更须高度重视自身的发展,需抓住自我教育的这条主线,深入研究学生的各种情况,更新观念,教学相长,才能与时俱进,做真正的教育人。

作者简介:刘石宏,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华初级中学副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郑州市优秀教师,郑州市优质课一等奖,郑州市优秀文学社团一等奖,郑东新区优秀教师,郑东新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转自:“科研课题”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