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地市报道 | 绍兴柯桥:研学“新”课标,分享“新”实践,探索“新”评价——记柯桥区小学科学新课标新实践暨省重点课题研讨活动

2022/10/10 13:39:55  阅读:274 发布者:

每一位科学老师的心中都藏着孩子的科学梦,在课堂上孩子们展现着各自的精彩。如何在课堂实践中,对学生的作品、成果、行为、表现等等进行评价,并做到评价前置,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课堂上哪些典型行为表现值得关注?它与科学素养有关联吗?为了更好地探究这些问题,921日,在柯桥区鉴湖小学,近50位教师齐聚一堂, 开展了研讨活动,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小学科学教研员陶成龙老师莅临指导。

首先由区教研员金伟平老师进行了主题阐述《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践》,金老师明确了课标要求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方面,认为课堂中,学生会记录会分享、会探究会实践、会合作会倾听后,形成初步的科学观念是自然而然的事。因此,对应素养目标,向我们提出了表现性评价的三个维度,并与核心素养一一对应:科学思维——会记录会分享、探究实践——会探究会实践、态度责任——会合作会倾听。这六会能否做到,做得怎么样,可以体现出核心素养的进阶性和发展性。

课堂展示

田健健《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第一节由柯桥区鉴湖小学的田健健老师和三年级学生共同探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田老师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寻找证据,证明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占据空间。本课实验一是让学生预测“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到水里,里面的纸团会湿吗?”并说出理由,初步探究空气能否占据空间,并在实验完成后根据三个维度开展表现性评价。实验二打孔观察和实验三打气观察两个实验连续做,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观察,更容易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最后人工喷泉是对空气占据空间的实践应用。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并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事实作出科学的解释,通俗透彻。

金喆君《我们生活的世界》

第二节由安昌中心小学的金喆君老师带二年级学生共同探索《我们生活的世界》。

金老师让学生从材料的视角出发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常见的物品,辨认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的,能指认常见材料并把物品按材料类别进行分类。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学生在材料方面的已有概念,引导学生从材料的角度出发观察物品,激发研究材料的兴趣,明确研究材料的意义。为了获取学生对材料的初始概念,启发学生聚焦观察材料的特征,激发学生研究材料的兴趣,金老师设计了材料分类活动。在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的过程中,孩子要依据材料类别对材料作出初步的辨别,促进他们在分类思维上的发展。由于是低年级,金老师较多采用教师评价的方式,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分项评价,让学生更专注探究,更认真倾听,更乐意分享。

汤佳雯《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第三节由柯桥鉴湖小学汤佳雯老师和五年级学生共同探究《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汤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研究地震现象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通过阅读、分析资料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并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地震发生时自救、互救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关于“地震”这一自然现象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加深学生对于“地壳运动”的理解,为解释“弯曲岩石”的现象找到更为充分的依据。在孩子们求证过程中,适时引入自我评价和互评,让孩子们的学习目标更明确。

讲座研讨

下午,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小学科学教研员陶成龙老师给我们作了《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性评价》的专题讲座。

陶老师依据各级各类文件提出了科学表现性评价的意义,指出了学科核心素养与问题情境、学科任务、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从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层面阐述了表现性评价的学理特点及实践意义。

最后各个学校的老师进行了小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思维碰撞,精彩纷呈。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的灵魂所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此次课题研讨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水平,还提升了教师的学科素养,更推动了全区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相信每一位科学人潜心研讨、躬身教学,脚踏实地、奋勇向前,定能让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更加专业化,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堂中得到提升!

转自:“小学科学教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