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杨氏之子》教学片段实录与评析

2022/5/10 14:11:40  阅读:398 发布者:

一、解题,触摸文言样式

 

师: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有关儿童的文言文,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生:是指姓杨人家的儿子。

 

师:非常准确!这位同学你姓什么啊?

 

生:我姓刘。

 

师:若用课题的方式来称呼他,该怎么称呼呢?

 

生:应该称他为刘氏之子。

 

师:反应真快!

 

二、读通,感受文言节奏

 

师:同学们,你们读课文时如果遇到了多音字,一般会怎么确定其准确的读音呢?

 

生:我会看看这个字前后的内容,想想它的意思,应该读什么音。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这位同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根据意思确定读音。比如“夫子”这个词,借助注释我们知道它的意思是——

 

生:古时对男子的敬称。

 

师:老师查了字典,发现凡是“夫”表达和人有关的,都读第一声,比如——

 

生:夫妇,老夫,渔夫……

 

师:和人有关的词语里的“夫”都读第一声。所以,明白意思就能确定多音字的读音。

 

师:“应”也是多音字,而“应声”这个词语我们一点儿也不陌生,你们看:应声而动、应声而至,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应声而动是指听到声音就动起来,应声而至是听到声音就来到了。

 

师:对啊!那文中的“应声答”指的就是?

 

生:就是立刻、马上回答。

 

师:说得太对了。这是一篇文言文,它的朗读方法和白话文一样吗?你觉得文言文应该怎么读呢?

 

生:我觉得语速要慢一点。

 

生:我觉得读文言文时声音要有高低的变化,还要读出停顿。

 

师:是啊。读文言文时,我们可以模仿古人读书的样子来读出抑扬顿挫。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三、读懂,感知文言故事

 

师:刚刚大家和同桌交流了文言文的意思。你读懂了哪句话?可以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读懂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就是指梁国姓杨人家的儿子九岁,非常聪慧。

 

师:“甚”是非常的意思。从这一个字就可以读出作者对杨氏之子的评价极高。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甚”来表达强烈的感受。比如:心情很好,如果用上“甚”字,该怎么说?

 

生:心情甚好。

 

师:很好。还有哪个句子同学读懂了?

 

生:我读懂了“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意思是孔君平拜访他的父亲,父亲不在,于是叫儿子出来。

 

师:这里的“其”是代词,代替前文出现过的人。古文中会经常遇到这个字,比如:《铁杵成针》的故事中,“太白感其意”,太白被谁的意志感动了?

 

生:“其”指代的是前文出现的老媪。

 

师:现代文中也有用“其”做代词的,我们来看一看。

 

师:赵老师上完了四节课,口干舌燥,端其杯饮之。

 

生:这里的“其”指赵老师。

 

生:我读懂了“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意思是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氏之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师:这里的“以”和前文的“其”一样,也作代词,这里指代什么呢?

 

生:前面写了果有杨梅,所以“以”指的是杨梅。

 

师:杨氏之子摆放了一盘水果,孔君平不指苹果、香蕉,怎么指的就是杨梅呢?

 

生:因为杨氏之子和杨梅都有“杨”字,孔君平才能说杨梅是你家的水果。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的意思,真棒!杨氏之子听懂孔君平的意思了吗?

 

生:听懂了。从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就看出杨氏之子听懂了,而且他立刻回答,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儿。

 

师:杨氏之子回答中为什么只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儿,不说麻雀、喜鹊?

 

生:因为孔君平姓孔,孔雀也有“孔”字啊!

 

师:是啊,这两人话里有话。语言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再来读读这个对话。(生齐读)

 

四、读好,感悟文言妙趣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呢?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生:我从“儿应声答”中可以看出杨氏之子反应很快。

 

师:是的,孔君平的话音未落,杨氏之子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回答迅速。

 

生:孔君平说杨梅和他是一家,杨氏之子立刻就回答孔雀和他是一家。说明他很机智。

 

师:你读懂了他们的言外之意。还有哪里也能体现出他的机智?(生沉思。)

 

(师提示)你们看“未闻”这个词,杨氏之子可以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却为什么用否定的方式来表达呢?

 

生:孔君平是长辈,杨氏之子作为晚辈,直接回话显得不礼貌,这也是机智的表现。

 

师:是啊,杨氏之子谦逊有礼,回答委婉,但话语绵里藏针,这也能看出他的机智。《世说新语》就是这样,用简短的语言记录了一千多个有特点的人物,其中不乏小孩子,课后同学们不妨读一读。

 

【点评】

 

这是一节有形的文言文教学案例。好的课堂需要“设计感”,小学生面对难以读懂的文言文,更需要教师通过教学的“设计感”去增趣学生的阅读过程,去稀释文本的阅读难度。面对“甚聪惠”三个字,赵老师没有停留于字面意思的理解,而是大胆地甩出“抛物线”,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心情很好”可以说“心情甚好”,让学生把文言文中“陌生的语言生活化”“难懂的语言通俗化”。这样“有形”的设计,把精彩的文言字词逐步内化,丰富、发展成为学生的言语素养。

 

这是一节有趣的文言文教学案例。相对于现代文的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常常显得枯涩无趣。这一方面是受文言文语言特点的制约,另一方面在于教者疏于对文言文语言趣味性的开发。《杨氏之子》一文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风趣与幽默”,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杨氏之子》一文所记录的故事,也正是通过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机智对话,刻画出“甚聪惠”的小儿形象。不论是单元要求,还是文本内容,都需要教师把《杨氏之子》的阅读过程趣味化,生动化。

 

赵老师从“解题”开始,就通过“用课题的方式称呼身边的人”,把文本内容注入生活的趣味中。在突破杨氏之子与孔君平对话这一阅读难点时,赵老师在“杨梅”处提及“苹果、香蕉”,在“孔雀”处反问“麻雀、喜鹊”。这看似“随便”的教学语言,其实是轻松、有趣的点拨,从而把故事情节的趣味打开,让文言文的阅读的趣味生发。

 

这是一节有味的文言文教学案例。小学生阅读文言文,培养文言文的语感比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更加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赵老师没有囿于文本中字、词、句,而是通过读通、读懂、读好等维度的设计,从故事内容出发,不断烹制文言文阅读的味道。如,在读懂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借助《铁杵成针》中“太白感其意”的文言文阅读经验,去读懂“孔君平诣其父”,并在此基础上与现实生活勾连。这样的叠加建构,让学生品出了文言文独有的意蕴。(作者单位:赵岚 / 执教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杨树亚 / 点评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