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动生、感生,感应定律

2022/5/10 10:32:16  阅读:420 发布者:

根据区发展中心对毕业班的工作要求与学校备考工作的需要,增城区教师发展中心物理科邓治国老师带队分别于414日,427日两次到郑中钧中学开展高三教学调研活动,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明确备考目标,优化选题思路与课堂呈现方位,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参与活动人员除了郑中钧中学高三备课组全体成员外还有增城中学的陆昌松,增城一中的余洁瑶、李依卓,新塘中学的孙超,荔城中学的严兴旺,仙村中学的何俊清与郑中钧中学的徐志浓、刘宇虹等中心组教师。

 

01教学设计

02中心发言

03课堂教学

04教学反思

邓桂深老师的教学反思:

 

414日,第一次来听课调研,我讲的是选修3-3当是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液柱》。液柱类题目的难点在于处理液面变化带来的气体压强及气体体积的联动变化关系,所以我选择了下面这道题目作为例题:

邓桂深老师的教学反思

 

讲解时,我着重引导学关注水银总长度在液面升降时是不变的,因此就有左升则必然右降的特点,所以计算液面高度差变化时就必须整体分析。对于水银加注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压强关系式P=P0-PH采取假设分析,因P0恒定,如若左侧液面位置不变,则P气不变,而加注的水银令液面差减小,即PH减少,可知压强关系式不成立;如若右侧液面不变,仅左侧升高,则气体体积积减小,P气增大,且PH也增大,压强关系式也不成立;综上分析得出左、右侧液面都应升高,且又因左侧升高带来的气体体积减小引起的气压增大,故PH应减小,即两侧的升高高度不相同。

邓老师指出,教学特别是高三教学要以终为始,终就是学生的高考,高三辛辛苦苦一整年就是为那些学子能在高考上有能力答好卷,所以要以学生能力的提升为要。邓老师表扬了这节课的“留白”。高三的课堂要敢于留白,留白而不空白,留白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消化、去悟道。对选题邓老师说了很多,强调要注意“两个不离”,不离高考,不离学情。研究高考考题的特点、高频考点,研究高考素材、高考问题设问,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得到接近高考的训练,今天的选题有待优化;研究学生存在的问题,问题导向,以学定教,聚焦问题短板,精准发力提升。

这节课的反思,不足点主要有以下两点:

1.选题有待加强。从2010-2021,广东自主命题的7年期间,仅10年考查过液柱类题型,所以液柱类问题不是高考热点,但2019年全国3卷又考了液柱。综上考虑我认为,这类考点既不能不讲,但又不能多讲,必竟二轮复习分秒必争,一旦备考方向出现偏差,带来的是整体的扑空,那是非常可怕的。

2.呈面方式多加思考。我采取的液柱问题分析方法是最传统的数理逻辑推理,而三(5)班这种层次的学生本数理逻辑推理能力本就差,故而效果就很难出来。如果换一方式,找一根透明水管,将整个现象直接呈现出来,有了感性认识后再来捋一捋当中的逻辑关系,也许学生就会清晰很多。

第二次调研是427日是一整天,早前备课组内已商定本周的复习内容为《电磁感应的应用》专题。基于电磁感应极大可能考大题的大胆猜测,围绕着感生电动势、动生电动势、图像这三种题型,以高考为导向,落实课前基本知识盘查、课中重难点突破、巩固提升,精选例题。

感生电动势的选题:课前自测1为的是盘查学生对于磁通量这一概念认知情况,重点是有效面积这一内涵,为后面的感生电动势例题做铺垫。

早上的集备交流上首先是我和朱志贤老师作为主备人介绍了这一专题的处理思路,然后是备课组老师及三位外校老师进行心得交流,其中荔城中学的严老师的新的见解令我印像深刻,严老师不再是走感生电动势、动生电动势、图像这种传统的分类处理道路,而是创新以《电磁感应中的电源与路端》、《电磁感应中的等效电路》、《电磁感应中的力学关系》、《电磁感应中的能量关系》作为几个微专题,每个微专题突学生一个难点,化整为零,大大降低的学习难度。

最后是邓老师做指导,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能只在“套模”的教学,模型应用是学生熟悉的,但“建模”才是学生能力之本,要培养学生建模能力,首先在选题上要做素材供给;再者教师要站在更高维度,府视高考,把高考看得真切,才能带领学生拨开云雾,电磁感应的综合应用问题是电能的产生与消散的问题、是力与运动的问题、是电源与电路关系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心中要有人,以生为本,课堂应体现以解决学生问题去讲,而不是为讲而讲。

下午的课并不顺利,学生因例题1中简单的B-t数学关系不会处理而无从动笔,而在等待13分钟后我决定硬着头皮自己先帮学生解决这点让课堂进行下去,现在想来,我应该在发现问题的早期决断点先统处理好它,而不至于这么被动,另外在学生示范引领上没做好,解题过程板书不规范,事后得知,这道题用去了30分钟。针对训练2早上在另一班就发现了学生在处理半边磁场变化时不无法驾驭的,我也曾想过增加求0-0.6S内的磁通量变化来降低难度,但最终才是过于自信,过于相信对二测第5题的效果。

邓老师评我对课堂出现的状况不敏感,语言组织不够精练,一条路走不通时要改变思维方式与操作方式,我也一直是深知自身这方面的问题,非常感谢邓老师关于“讨论型课堂”的支招,我一定会认真思考,我已感觉这是难得的一次改变的契机。

朱志贤老师的教学反思:

 

当接到邓老师等人来校指导的通知后,我们备课组高度重视,发挥各自在备课组中的作用积极参与学案编写,重视选题,梯度推进。本周教学主题——二模试题分析与电磁感应综合应用,周一周二利用三节课,对二模试题进行了分析和强化训练,周三主备《电磁感应综合应用》。由于本人在广州二测前已经对电磁感应的内容进行了相关的复习,对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的求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故本周针对逛广州二测第14题的电磁感应题目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与强化,以下是本人对本节课的理解与反思。

解题分析:

对产生电磁反应部分的分析,要让学生学会判断产生电磁感应的形式,是动生还是感生,分析电磁感应的过程,确定相关的计算公式进行具体数值的计算;对于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图象问题,经常是根据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断电流方向;

解题分析2

 

对电路解剖,分析构成回路元件,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电流、端电压、电功与电功率等;本题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求解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然后推导出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关系式,这也是电磁感应问题中常用的方法和思路。金属框穿过磁场,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cd边从进入磁场到离开磁场(设从0t1);第二阶段:be从进入磁场到离开离场(设从t1t2);第三个阶段:a从进入磁场到离开磁场(设从t2t3),求出每个阶段的电流强度大小,再画图。

正如邓老师说的,动生电动势侧重考虑空间变化,而感生电动势则考虑时间积累。本题侧重让学生体会线框位置的变化,找出对应的等效切割长度。邓老师建议,对于我们学校这种层次的学生,利用行为呈现细节,让学生感受过程比说教来的更直观,让我感触颇深。

本次课的容量与预期的有偏差,计划是分析完例题,再把针对训练进行课堂巩固,但是由于分析过程过于详细,对课堂节奏的掌握不够,导致针对训练无法在课堂进行分析。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适当进行留白,重点分析重难点与易错点,让学生突破应会点,突出课堂的实效性。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从学生课后反馈中了解到,学生最欠缺的是物理情景的构建,培养思维。例如在考虑课堂的实效性同时,也要注重发散性,可以适当改变题中的某些条件,例如把磁场宽度变为2L情况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模型分析,突出思维过程。对于学生的“题海战术”,不在与刷多少新题,而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一题多做与一题多变。

通过这次磨课与听评课活动,让我深刻意识到自己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要平视学生才能看见学生不足与问题,邓老师提到,备课不在于我们要什么怎么讲,而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要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让我深刻意识到在接下来的教学生涯中,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的改进,突破职业发展瓶颈。我将努力学习学科前辈们的经验,不断充实自己,突破瓶颈,争取早日达到邓老师要求的升维。

05邓老师的感想

教研员在办公室学习的教学理论往往是观点上的,即便也有操作层面的,但是一涉及到操作就千变万化了,不在现场,你很难给予明确具体的指导,因为教学效果不仅仅知识与教法,还与教师的心态、经验、性格、心理,也与对教学这件事本身的认知与理解程度,以及工作境界要求,都有关。我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心态好,教态好,目的性强,过程具体符合事物发展规律,评价基于学情与课标。尽管这些都是教育教学的常识,但教师由于时空背景淘洗,由于观念淡忘信念失据,往往出现偏轨现象,甚至脱靶现象。

教研员的工作对象是教师,即成人。而且教研员对工作对象的接触基本上是走马观花,并不像教师那样可以成天对着学生,难以全面把握一个人的优点与不足。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本质上是优化或者转化观点。而成人观点的惯性是很强的,而且教师常常希望教研员给“题”、“解题方法”之类的内容,说怎么教往往吃力不讨好。与成人沟通并不容易,而且有时候他们会把教研员当领导,认为学校对自己工作的评价甚至批评可能来自教研员的一些说辞。教研工作的内容基本上是理性的程序性的,效果不好说,仿佛是愿者上钩,有心人才有效。于是让教师信任是重要的一环,再者理性的表达需要感性作为基础,在郑中钧中学往往会让我感性多一些,因为十六年前我在这里开始成为一名教师。尽管如此,感情的投入却要谨慎,否则会由一件事变成另一件事。这次教研对教师是潜移默化的,一方面是观点在净化,一方面是他们了解我的意图,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成绩,还有以后作为优化物理教师工作的意义优秀教师有天然的,无师自通一点就通,大部分是人工的,教研工作的难点是如何人工出巧匠。若情感到位了,教研就是见机行事了,真正能产生作用的方法:一个是制造冲突,认知冲突,观念冲突。一个是产生误会,目的性的偏差,意识上的偏差。其他形式似乎在这样一个窄小的时空难以有痕迹,如隔靴搔痒。工作是在一瞬间的彼此和解与酒解中取得效果的。作为小地方的教研员,拿捏一些小感觉,有爱但不能依赖爱,有义不至于成兄弟,如此才让理性深入人心。

关于教研,我回忆了一些常说的词,具有归纳演绎性,以此作为对教学的理解。

经验与创新,仪式与目的;

 

情境与问题,具身与指引;

载体与心境,形式与逻辑;

 

概念与模型,归纳与定义;

学情与课标,现象与原理;

 

削枝与强干,台阶与主梁;

留白与迟疑,静生与动感;

 

不愤与不启,不悱与不发;

画图与标量,基准与进阶;

 

讲过与到位,知识与思维;

俯视与平视,学科与学生;

 

行为与语言,内容与方法;

空间与时间,几何与代数;

 

独立与展示,合作与评价;

生活与生产,实验与迁移;

 

结构与节奏,系统与细节;

方向与方法,理念与实践;

 

一时与永恒,怀疑与锚定;

感性与理性,成长与沉浸;

 

人为与自然,情怀与开朗;

此岸与彼岸,现实与理想;

 

精确与模糊,标准与差异;

 

点线面与情趣味,贪嗔痴与戒定慧;……

 

改造思想是每一天的功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每一天的意义。做事的目的是影响甚至改变做事的效果。而改造的目的地是“真相”,唯有真实才能遇见心,生发的善良与美好感觉。

来源:中学物理教研 2022-05-05 17:40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