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教育时报 河南教师 2022-04-27 11:00
疫情来袭
许多地区的老师不得不开启
线上教学模式
当疫情趋好
课堂又将回归线下
在这样的反复中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进度衔接
怎么才能做好
如果线上教学效果不好
如何科学“线下返工”
今天
小师特邀请
河南教师成长书院的几位老师
一起研讨——
线上线下教学切换
教师如何精准对接
研讨嘉宾:
王南 河南教师成长书院彩琴班班主任,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开封市金明中学教师
马艳君 河南教师成长书院闫学班班长,第10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开封市集英小学副校长
颜宝玲 河南教师成长书院映潮班学员,第12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郑州市第63中学教师
任瑞花 河南教师成长书院凤霞班学员,濮阳市昆吾小学教师
主持人:
教育时报记者 龙庆
教育时报
疫情防控期间,线上线下的教学走向融合。在疫情防控趋于常态化的今天,线上与线下如何做好衔接、融合,越来越成为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如何出实效?怎样打造新教学时空的“新质量”?我们一起探讨——
线上线下如何“精准换挡”,怎样保证教学效果
教育时报
根据以往线上教学的经验,您觉得线上教学的实际效果如何保证?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情况相比怎样?根据您的经验,线上线下的转换时,在课堂教学方面,会产生怎样的共性、个性问题?
王南:要保证线上教学的实际效果,需要弄清楚线上教学的短板,一屏之隔似乎让许多工作都陷入被动。我们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其一,精心备课,关注课堂的学习“量”,力求少而精。调试好设备和网络,熟练操作,不在技术上耽误时间。
其二,充分利用优质线上平台的各种功能。师生全程打开摄像头,随时开麦提问,“拉满”现场感。另外,在钉钉“家校本”布置作业,同时,老师提前编制好题目和答案,利用问卷星进行默写或小测试。
其三,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作业布置的多样性,注重多学科的融合,以及后期的展示交流,让线上学习丰富多彩。
其四,组织召开线上班会和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和自控力,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考评结果将作为返校复课后班级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
马艳君:我认为,首先,家校互通共育是保证线上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包括教师教学理念的沟通、学生状态的调整、内驱力的激发,以及家长的后勤保障和监管。
其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是保证线上教学效果的关键,包括教学平台的构建、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手段的更新。
再次,反馈分析是做好线上教学的保证。总之,要保证线上教学的良好效果,优质的线上课程加上班级科学管理,要双管齐下、并驾齐驱。
当教学由线上转为线下,共性的问题主要在于知识掌握的深度或宽度有待提升,而识记和积累等记忆型内容掌握相对较好。
颜宝玲:如何保证线上教学的实际效果,关键是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认真研究学情——课堂上师生多互动,教师热情有趣,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教师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课堂及课后要及时反馈……
根据我的经验,线上线下转换时,在课堂教学方面,会有相当一部分本身基础还不错,但学习内驱力不强,又缺乏家人有力监督的学生掉队。部分学生视力下降,整体成绩均有所下降。
任瑞花:保证线上教学的实际效果,要做好如下几点:
其一是师生、家校要建立情感联结。林格说过:“关系大于教育。”利用线上家长会和书信交流等方式,多关注孩子,疏导家长的焦虑情绪,会事半功倍。
其二要精心备课。教学目标要少而精,教学内容要趣味性强,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教师语言要丰富幽默。
其三要积极互动。虚拟的上课环境,通过连麦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让习惯好的孩子做榜样,对习惯差的孩子是有效提醒。
其四补充资源。把优质的教育资源融入课堂,老师做“助教”,也可以在老师“主讲”之后,发优选链接让学生补充收看。
尽管很努力,但线上学习的效果也很难得到完全保障,学生不在眼前,教师很难把握学生在线学习状态,实时评价和反馈的难度也增加了不少。一个明显的共性问题,就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较以前严重了。尽管我刻意关注了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但总有“鞭长莫及”的无力感。留守儿童和习惯差的孩子退步明显是个性问题。
如果线上线下来回转换,怎样防止学生学习效果“开倒车”
教育时报
当疫情反复,如果出现线上教学的效果不佳的情况,是否需要您“线下返工”?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实施因地制宜的补偿教学?
王南:关于“线下返工”的问题,显然不能简单“烫剩饭”,补偿要基于学生立场,以精准为基础。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学业检测、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作业分析、个别交流等方式对学情进行精准定位和分析。
一方面,我们通过对网课期间的授课内容进行归纳和建构,以专题和模块的方式进行补偿教学,体现学习的思想性和条理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可将学生掌握比较薄弱的语言知识滚动复现,加强积累,落实语用。
另一方面,通过学情分析,列出知识清单,把在同一知识点上出现问题的学生编成小组,由老师或绩优生进行一对多或有针对性的一对一“补偿教学”。“补偿教学”之后的二次检测很有必要,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马艳君:不建议有大量的补偿教学。一来,大量补偿教学会大量占用教学时间,影响整学期的教学进度;二来,“烫剩饭”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效果不佳。
如果要补偿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基于学情,这是补偿教学考虑的首要因素;其次,分类施策,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进行诊断评估、分类指导、分层教学;再次,内容整合,应考虑知识的系统化处理,形成知识结构,对于重点内容要不惜时间、精力进行教学。
颜宝玲:复学后,因为时间、精力等因素的限制,虽不至于将线上教学所有内容“完全重讲”,但确实会对线上教学内容进行“线下返工”。
通常的做法是,复学后会对学生进行学情调研,然后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力争让大多数学生跟上大部队。同时,在开始讲新课时,如果遇到与线上教学相联系的知识,我会根据学情开展适度的复习、巩固、再强化,助力学生在新旧知识融合中进步成长。
任瑞花:是的,重复教学既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又会引起厌学情绪。恢复线下教学时,多数教师都会进行一次常规摸底小检测,结合网课情况,筛选出一些网上学习“困难户”,加以教师指导,同学帮扶,家长督促,效果挺好。
就小学语文学科而言,我采用“分类分时复习法”,在课堂中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实施教学。我开展“读书比赛”“听写大赛”“小练笔大比拼”“阅读打卡比赛”。针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同学,我会单独布置个性化作业——减量并降低难度。
线上线下转换,对课堂的影响明显,本领恐慌“逆推”,教师哪些能力需要提升
教育时报
当恢复线下教学后,学生的哪些方面需要您作为教师进行衔接处理?如果线上、线下教学切换成为常态,您认为作为教师需要拥有哪些能力和技能?这样的过程会给我们带来哪些课堂能力提升的启发?
王南:恢复线下教学之后,我认为除教学内容外,教师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衔接处理:
其一,情感补偿。线上教学的短板之一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情感的互动交流,转为线上教学后,可以组织趣味性较强的活动或比赛,为线下教学“暖场”。
其二,习惯调整。线下学习期间,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复课后,家校合力抓习惯很有必要,如调整作息、增加课堂互动和口语交际等。
其三,心理调适。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既防止因疫情反复而焦虑,也要防止线上教学可能带来的松懈心理蔓延至线下教学。为适应线上线下教学切换,教师需要熟练运用直播平台授课并充分利用其多种功能。无论线上线下,教师应着力提升在线教学资源的搜集整合和制作能力、提问技能,以及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马艳君:说到线上线下的衔接处理,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状态的衔接,包括精神面貌、作息时间、心理调适等;二是班风的重整及学生学习习惯方法的强化,包括整顿班风、重申纪律要求、强化学生学习习惯、调整学生学习方法等;三是知识的衔接,包括学生线上学习内容掌握情况的摸底、梳理、过关等。
线上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个新的课题,疫情下的教学形式的变化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除对教材的研读能力、课程的宏观把握之外,教学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指导学生线上高效学习的能力、心理疏导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都是必备技能。
任瑞花:是的,恢复线下教学后,首先是学生的心理调适。如果线上线下切换成常态的话,作为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学习新技能。
在课堂能力提升方面,我们要拓宽课堂的广度,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爱的教育等。我们还要追求课堂深度,培养学习习惯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学习力。教师也要增加生命的厚度,不仅传授知识,还要努力成为孩子的心理咨询师、家长的教育指导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颜宝玲:如果线上、线下教学切换成为常态,我认为作为教师需要拥有以下能力:
一要具备良好的问题观,即要学会与问题和平相处。这个世界,事实上是由问题组成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成长的过程。
二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素养。在信息社会,教师要能有效地获取、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教育信息。同时,教师还要主动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变革,灵活地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开展教育教学,这是面向未来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三要具备较强的个人专业素养。比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扎实丰厚的学问功底,良好的师生关系,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和了解,满满的工作热情,与时俱进的工作状态……这是线上和线下课堂想要高效和谐的共同根基。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