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中国古代史试题赏析(01)

2022/4/18 11:07:49  阅读:412 发布者:chichi77

2021年常州市) 某同学在学习中绘制了多幅中国古代史上政权并立局面示意图,其中绘制正确的是

      A                               B                               C                              D

试题评析:

本题以课程标准中的重大主干知识为载体,突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体现再认再现和重构历史时序、历史空间的能力考查,掌握对中国古代几个重要历史朝代的空间架构,同时渗透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试题难度为0.9,区分度较好,为0.7,符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

(一)试题突出能力立意,体现对不同能力的综合考查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重构历史时序、历史空间的能力。题干根据政权并立的信息给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宋辽金西夏时期两个政权并立时期的部分政权和明清两个政权。这两个政权并立时期政权数量多,示意图的呈现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对主要政权的清晰认知,还要在认知的基础进行空间的建构,这种透过历史知识重构历史空间也是思维能力考查的重要表现。而选项B前秦与东晋又不单单是对政权空间的认识,还要透过淝水之战掌握政权信息,这又体现了高阶能力的考查。

(二)试题导向目标明确,强化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题以中国古代史政权并立的知识线索为依托,突出历史空间性特点的同时,通过试题内容与设问、答案的标准化设计,也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几个典型时期,将教材上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建构体系,从而达到历史逻辑与认知逻辑的统一。学生在理解、分析、重组知识的同时,由此也认识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在考查学生能力的同时,也渗透了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三)试题情境创设直观,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本题以示意图直观的呈现历史情境,重构历史时序和历史空间。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权并立时期政权的空间认识,主要以魏晋南北朝和宋辽西夏金等政权为主,本题呈现方式规范,以学生熟悉的示意图呈现,很好的达到情境与问题的统一,符合试题命制的基本常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试题问题设计明确,与材料、立意保持一致

本题题干直指选项所呈现的信息,设问角度为正确的是什么,简单明了,把设问与本题立意及情境素材相结合进行作答。解读示意图中政权的时空信息是关键,针对示意图正确实现对各政权的再认再现即可得出答案。

(五)试题参考答案准确,试题命制规范

本题参考答案与设问相匹配,有较严密的逻辑关系,答案准确且唯一。各选项语言表达规范,较好的体现能力立意。本题的出发点是考查政权并立,选项D的明清不在此范围,干扰性不强,可以考虑替换掉。前三个选项都符合立意范围,根据判断此题应选择B

(2021年连云港市)(10分)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材料二: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摘自《贞观政要》)

(1)据材料一,逐条归纳有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信息。(3分)

(2)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有关治国的想法。这些想法是否得到实施?列举相关史实说明。(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实现国家强盛的主要因素。(2分)

参考答案:

(1)历史信息:国力上升;郡县制成为国家主体;走向强盛。(3分)

(2)①想法:要务本;以人为本;用人要各尽其才;用人注重德才兼备。(任意22分)

②是(1分)

③说明: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政绩。(任意22分)

(3) 主要因素:国家统一;注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以民为本。(任意22分)

 

试题评析:

中国古代盛世与治国的主题一直是常考的热点。无论是汉武帝时的大一统局面,还是唐太宗时的贞观之治,对于维护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汉朝和唐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荣耀的朝代。本题聚焦汉武帝和唐太宗治国,以历史文献为情境材料,设问间逻辑合理,试题立意新颖,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体现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两考合一”的功能。

(一)考查能力全面,基础能力、高阶能力层层递进

本题从治国之策入手,表面是考查汉武帝、唐太宗如何治国,实际上是对能力的考查。材料的呈现,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还原历史,从而真正把握历史知识的意义。

本题第(1)问让逐条归纳材料信息,实际上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解读史料,能够运用史料来实证和解释历史”的能力,这属于基础能力的考查。但是在问法上只提及汉武帝,并没有说治国,又相对考查了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第(2)问的第一小问同样是要求学生学会概括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而第二、三小问则是在第一小问理解的基础上,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和重构历史时序、历史空间,合理、正确地理解历史,根据历史事实进行历史叙述”的能力。第 (3)问则是考查学生的高阶能力,考查具体时空下国家强盛的原因。在前两问的基础上,既提升了难度,又让学生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学会“从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角度进行历史解释”,运用比较、分析、概括、综合等方法认识历史,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来正确认识历史问题、评价历史问题,对基础能力和高阶能力进行了综合。

(二)创设情境新颖,统筹考查目标和问题解决的需求

在情景设置上,本题引用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和《贞观政要》中部分节选,由学生容易理解的现代文过渡到文言文资料,层层递进,整个情境适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程度,其蕴含的历史信息充分,有适当的信息量和深度,对解决问题有效。这两则材料既不拘泥于教材内容,也不脱离课程标准,这一历史情境的设置,与考查目标一致,符合课标考查要求:“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对于提升思维的活动建议中也涉及到学生能够“列出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过”,本题的情境设置,有助于统筹考察目标和问题解决。尤其是《贞观政要》的部分内容也是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汉武帝和唐太宗所做的努力对于汉朝和唐朝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凸显价值引导,探寻治国与强国的关系及启示

汉武帝与唐太宗的治国使得汉唐出现盛世局面,那么如何强国或者出现强国的因素有哪些,以及让学生认识到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就是本题想要达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汉武帝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通过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实行郡县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加强中央控制如盐铁官营等,军事上北击匈奴,使国力强盛,达到大一统局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唐太宗以人为本,重用人才,轻徭薄赋等措施,使得唐朝初期政权稳定,出现了“贞观之治”,为后面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汉武帝和唐太宗的治国措施中有相似也有不同,但是他们在位期间所在朝代达到的盛世局面确实与他们的付出有关,也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体现了“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的价值引导。

(四)试题命制规范,考察目标与试题立意一致

纵观整道题,立意明确,试题设计与考察目标一致;考察目标明确,突出对能力的考查;试题情境信息充分,有适当的信息量,设问指向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试题提供的材料信息。试题设问有梯度,从考查基础能力到高阶能力,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结合材料,运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从材料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到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具体历史事件再到提炼归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答案赋分来看,本题参考答案正确,但不够简明,可以适当精简。最后一题具有开放性的特征,符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另外,第一问的设问是否可以更为具体一些,毕竟考查的主题是治国,治国后出现盛世,然后反思出现强国的原因。只是归纳汉武帝的有关信息,有点宽泛。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