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临界生”
关于“临界生”这个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广义上的“临界生”,指在优秀、合格界线外徘徊,通过加强个体辅导和努力能使其达到要求的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结果(即“学习成绩”)分属不同档次,每个人都有充分的提高空间,所以也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是“临界生”。但狭义上的临界生指的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某方面的困难学生。因为临界,他们在考前复习的最后阶段就很容易出现“意外”状况。如何让这一群体稳定下来,让他们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达到一个最佳状态,能够最大程度发挥他们的能力,突破“界限”,考出最优成绩,不仅仅直接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升学率。
二、临界生的特点
1.考试成绩不稳定。一些临界生平时的成绩忽高忽低,波动性大。每次测试,不要说家长、老师,就是学生本人也没有把握自己能考多少分数。每次考完试,不是高估了自己,就是低估了自己,总是心神不宁。等到试卷发下来,往往抱怨考试时错看了题目或是后悔把原本答对的答案后来又改错了等等,总是在考前显得十分紧张,而考后又怨天尤人,后悔连连,不能心平气和地对待考试。
2.学习情绪不稳定。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阶段性的,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三分钟热度”。有时热情超常,作业态度认真得让人感动,上课发言积极得令人振奋。但好景不长,在老师、同学们的赞扬声还没有落地之时,他们的作业质量就惨不忍睹,前后判若两人,上课时就像霜打的茄子,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学习习惯不稳定。有些临界生天资聪慧,领悟能力较强,学习过程中,思考问题时,时不时还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思想火花闪现。也正是凭着这些“小聪明”,他们时常会受到老师的青睐,同学的赞叹。但这部分学生往往惰性较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作业、书写、解题等不规范,学习时间不保证,缺乏刻苦学习深入探究的精神。做事、学习缺少自觉性、主动性。老师推一把,向前走一步,老师不推,原地不动。
4.学习方式太稳定。有些临界生从小到大都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认真,听话,作业一丝不苟,课堂专注认真,复习应考高度重视。但学习、思考问题的方式太稳定,致使思考的范围过于狭窄,思维的路线过于单一,解题的应变能力缺乏变化。这部分成绩不错但不冒尖的临界生,大多是班级里学习成绩较稳定而且循规蹈矩的女生。
基于这些特点,临界生经受着比一般学生更大的心理压力,由于以前的成绩不够稳定或不够突出,所以要经常在“不能出头”的阴影中受到压抑。不少临界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失败,形成了消极与失败的心态,如果他们没有得到及时充分的关注,就很可能完全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与健康积极的原动力。尽管造成他们学习不能出头的原因各不相同,而且成功心理并非从一开始就被扭曲,但随着“不能出头”次数的增加和对失败体验的加深,学习的自我评价、自我意识、自我概念等变得越来越模糊,进而自信心受到动摇。
三、临界生的提升与转化
(一)临界生的确定
每个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分类确定临界生。考虑到有些学生的学习水平很不稳定,可以在每次考试后进行调整划定,以便加强辅导的针对性。
(二)辅导老师的确定
班主任召开班级任课教师会议,针对本班不同临界生的问题和弱势学科安排不同的辅导老师,并要定期了解临界生偏科问题等的解决情况,及时向辅导教师作出反馈,帮助其及时调整辅导计划。
(三)临界生的转化
1.心理素质辅导
学生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考试成功的硬件,而考前和考中的心态是考试成功的软件,也是关键。因此加强考前临界生的心理辅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⑴培养成功心理,增强自信心。
要缩小临界生的现状与教师、家长对临界生的期望值之间的差距,使更多的临界生能跨越“界限”,更进一步,就要做好临界生的成功心理的培养工作。首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期望与鼓励,千万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而讽刺挖苦他们,以免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临界生的鼓励方式应因人而异,对那些领悟能力较强、上进心较强的临界生,尝试运用“你能行”的鼓励方式;对那些学习自主性相对较差、情感依赖型的临界生尝试运用“鼓励 + 目标 + 引导” 式的鼓励方式。即在告诉学生“你能行”的同时,教师要给该类学生一个比较具体的阶段性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目标,并朝着该目标前进。由于临界生缺少成功的经历和机会,他们大多数有长期受压抑,受挫的心理。在高考冲刺阶段应及时地表扬与评价他们,培养他们的成功意识,增强他们对成功的自信心。
⑵调整考前心态,自我减压,优化情绪。
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考试,对学生的复习考试影响很大。有句话叫做“态度决定一切”,说得不无道理。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考试,有助于进入状态,主动拓宽发挥能力的空间。考生若把考试看作是一种挑战,一种锻炼,一次机会,就会信心十足地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考试当中,相反,若一听到考试就如临大敌,,心神不定,紧张不安,则很有可能一败涂地。为了让临界生自我减压,优化情绪,针对不同临界生的心理状态,采取“盯人到位”法进行心理辅导。也就是教师要根据每个临界生各自不同的临界原因,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心理辅导,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位临界生,不忽略任何一点小问题,解开他们各自的心结,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将他们的考前情绪调节到最佳状态。
⑶调节饮食、睡眠习惯,调动最佳兴奋点。
每年的高考都在夏季,由于复习时间很紧张,有一部分考生对吃的方面比较忽视,经常随便吃点什么,然后就抓紧时间学习,这样极大地影响了对大脑营养的供给。有些考生考前睡眠不好,从而影响学习心情和情绪。尤其是成绩不稳定的临界生,饮食和睡眠习惯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为了调节饮食、睡眠习惯,把兴奋点调整到最佳状态。学校要与家长联合,尝试研究学生的饮食的营养搭配,保证学生睡眠时间,提前一个月调整好学生的学习和休息习惯,把兴奋点调整到最佳状态。
2.拔高薄弱学科
为了使临界生的各学科得以均衡发展,要针对他们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找到每个学生的成绩增长点,确保优势学科,重视薄弱学科,加强分层辅导,补差拔优。
⑴树立向弱科倾斜的意识。指导临界生在时间的安排上有意识向弱科倾斜,重点突破弱科的基本知识和基础习题,将弱科成绩提高到不拉总成绩后腿的程度,但切不可为了弥补弱科而丢掉了强科。切忌喜欢哪一科就只在哪一科上使劲,不喜欢的学科一周也不学。有一句话说得好“一天不学自己知道,两天不学老师知道,三天不学卷面知道”。
⑵与薄弱学科零距离接触。要求临界生主动与自己薄弱学科的任课老师亲近,培养与老师、与学科的感情,使自己对该学科的特点有较深入较全面的了解,从而掌握学习的要领。凡有问题都要当时解决,在与老师的共同争论探讨中,问题才能越辩越明,对学科的学习能力才会有所提高,才能促进学习成绩的进步。
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辅导。针对每个临界生在各学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辅导教师尝试设置分层专项练习,并做相应的指导。在反复的练习指导过程中,使临界生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班主任要给确定好的临界生和辅导老师发放辅导跟踪表,并配合辅导教师在每次模拟考试后逐个分析,提出具体的阶段性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要切实从学生本身出发,为学生着想,要关注课堂也要关注课外,上课时多提问临界生,考完后对临界生的试卷进行面批,肯定好的,指出错的,并加以针对性辅导,从而提高“临界生” 的成绩。
3.纠正学习习惯。
⑴培养临界生“三管齐下”的学习习惯。也就是在日常复习时,一要管好自己的口,不懂就问,不留后患;二要管好自己的手,边听边记,边看边练,注意记要点、记难点、记疑点,注意练规范、练速度、练重点、练技巧、练能力,避免出现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情况发生;三要管好自己的脑,通过设问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解决问题。
⑵纠正临界生“三不到位”的答题习惯。也就是纠正他们审题不到位、书写不规范、答题不完整等毛病。教师在指导、批改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及时提醒,也可以通过面批、同学互批等方式当场纠正,反复强调,不厌其烦。
4.优化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应该是临界生辅导的重点,只有彻底改变学生不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才会让其成绩有大幅度的提高。
⑴合理计划,把握主动。指导临界生制定个人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保证每天完成一定量的复习内容及作业练习。要掌握复习的主动权,不能一味地跟着老师亦步亦趋。因为课任老师的复习安排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习能力从整体的角度来制定的,对于临界生来说是不适合的。又因为临界生的临界原因各不相同,所以临界生根据个人的特点来制定复习计划很有必要。
⑵灵活多样,激活思维。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拓宽临界生的视野,打开思路,发散思维。如,激发学生对同一问题寻求不同答案,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从不同的方面得出不同的结论。反之,则进行概括归纳,多项同类合并等。通过指导实践,学会知识的迁移,训练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总之,临界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相对低下只是一种表象,即他们的内在潜能是应该可以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挖掘出来的。用心地做好临界生的辅导,帮助每位临界生树立应对高考挑战的信心、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从而以健康的心态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转自师者知行行知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