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育科研中的“沉”与“实”

2024/10/28 9:27:48  阅读:17 发布者:

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做一名科研型的教育者”己经成为许多普通教师的崇高追求。然长路漫漫,做研究岂是一朝一夕之功,更不能急功近利。

一要“沉”。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就不再仅仅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而直接成为了一名研究者,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与活力,可以说这是教书匠与教师之间的分水岭。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一路攀升,劳顿和艰辛自不必说,其背后更加需要的是具备是一种淡泊名利、脚踏实地、真正“沉”下去的精神。

在没有取得成果时,教育科研本身就是一件远离喧嚣、甘于寂寞的事。苏霍姆林斯基如果没有三十多年如一日在乡下中学的默默无闻的教育探索,他就不可能成为杰出的教育家。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北伐战争胜利后创办了晓庄乡村师范,要知道,他当时身为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放弃了几百大洋一个月的工资,以后又拒绝了让他出任东南大学校长和河南省教育厅长等邀请,脱下西装,穿上草鞋,还身体力行,亲自挑水挑粪,同师生们一同劳动,探索中国教育的新路。也就是在此时,陶行知形成了“生活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理论,直到今天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所以,教育科研应该是我们站在教育实践的土地上,埋着头辛勤耕耘出来的,来不得半点浮躁和虚伪。否则,一不小心教育科研打了个喷嚏,就会变成外强中干、空洞无力的“虚科研”和远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而变味儿的“伪科研”。投身一项事业,必然要有所付出,“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的相荡相依,才成就了我们做教师的智慧与幸福,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用睿智的头脑,沉下去的心性,去思考,去行走。

二要“实”。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研究成果有理论的,也有实践的,倘或课题的研究没有成果,也是允许的。本来,既然是科学研究,就必然存在成功和失败的双重可能,对真正的科学研究来说,失败也是有意义的。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必须是实实在在的。

在这个“实”的基础上,作为理论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论文或研究报告)就更应该“实”,因为它不仅凝聚着研究者的心血,更承载着普遍推广的重大意义。可是,我们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成果论文或开()题报告:新名词、新潮概念层出不穷,这个“原则”那个“性”的一套一套,真是晦涩难懂,不知所云,读来读去,心生自卑与惭愧,只能作罢。我想,既然源于实践,基于思考,就该有“原气息”和“新思想”,莫要刻意地戴上“某某理论”、“某某主义”的大帽子。看看孔子的对话,读读孙子的兵法,就会明白,大哲学、大课题也可以这样朴实无华地表达出来,以极为平易朴素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哲理,这才是真正的大家!

“宝剑锋从磨砺出”,我相信只要我们埋头“沉”进去,“实”在做出来,在教育科研中定会感受到一种独沉霏月、实至而归的美好境界!

转自普陀高中科研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