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辩式教学是眼中有人的教学,是着眼于学生未来的教学,是为学生谋长远的教学,是与立德树人一脉相承的教学。教学不都是阳春白雪,有时候也必须脚踏实地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想学生需要什么,我们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
一、引领示范,不做瞎唠叨的老师
都说老师是红烛,这话只是说对了一半,其实红烛发出的光亮,不仅仅是驱散学生心中黑暗,还要引导照亮学生前行的路。学生需要精神导师,除了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能力,他们还需要精神寄托,需要人生的标杆。
教材里的人物是过去,与孩子们生活的时代相距甚远,他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人物标杆,所以他们就会努力寻找,他们在学校的时间最长,所以我学养高的老师,班主任,都可能成为他们敬仰的人,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有人格魅力,深得学生信赖的灵魂导师!
每个孩子都是坠入人间的天使,在他们心目中,一定装着这样一位老师:他真诚可靠,他言出必行,他一视同仁,他和蔼可亲,他就像一座山,他何时何地只要学生需要,他都在!他就像一盏灯,可以在学生最困惑的时候给学生一丝光亮。
所以引导的重任就落在了我们老师,班主任身上。我们要不断的审视这个世界,筛选出孩子成长需要的正能量。我们要不断的思考,我们要审辩前行,因为我们是孩子的引领者!
二、介绍学科要有魅力,让孩子爱上你的学科
亲其师,爱其道,那是过去,此刻学生一路都是从繁重的学习中走来,厌学情绪前所未有,那我们在审辩式教学视野下,如何让学生爱上我们的学科?
第一印象很重要,知道为何学生都要求老师要上好开学第一课吗?因为第一节课开好喽,这个学期你的课或许都是顺风顺水。
前面说,学生压力爆棚,学生任务繁重,学生最不想听到的就是老师开口闭口考试,什么事都可以跟中考,高考挂钩,有时候我们就要想,我们是来给学生制造紧张感,还是给学生解压?
学科育人有各自的独特性,我们第一节课不是强调这门课对考试有多重要,而是要介绍这门学科的内涵,介绍这门学科的历史,介绍这门学科学习中的乐趣和在现实生活中以及自己成长中的影响。审辩式教学告诉我们,我们不是知识的中间商,我们赚不了差价,我们也不是助考师,我们只是学生前行路上的一盏灯,不让学生在成长的路上迷失自己!
三、淡化竞争意识,学会抱团取暖
两眼一睁,开始竞争,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曾几何时,高考成了杀戮场,成了你死我活的争斗。为此在竞争中,学校开始从时间的洼地崛起,可开可不开的课取消,一心只上高考课,一心只读高考书。
在时间的洼地里,高效总是显得跟时间很匹配,于是乎,高效课堂,高效学习,高效作业,高效吃饭,甚至睡觉都要高效。
看看现在的课堂,高效到每一个环节都是老师预设好的,学生能够做的就是在老师的紧箍咒里做道场,试问,学生的主体体现在哪里?主动性能否激发?这是不是孩子们想要的?高效的环节不浪费每一分钟,哪怕学生思考的时间都要卡好点,都要预设,这还是素质教育吗?这还是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为目的的新高考吗?
高效,竞争,你死我活的杀戮场,这不的不让我担忧,如此以往,这样模式下的培养,学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说他们自私,冷血,不懂得感恩,功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将是他们这一代人的共性,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还有担当吗?
审辩式教学培养的是积极思考,勇于担当的人,让学生回到当时的历史场,感受当时人的抉择,然后思考自己活在的当下,与时代共舞,与时代前行,才能体味时代脉搏,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四、学会赋能,而不是挖掘潜力
立德树人之下的教育,在审辩式教学看来,就是不断的给主体赋能,让主体发展。可是放眼当下,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成了被开发的对象,成了被挖掘的目标,试问他们的三年能打下多少基础供我们挖掘,我们不是为了挖掘,而是要不断的赋能,只有用外力不断的赋能,孩子才能作为主体姿态活着,并反作用于考试,似乎挖掘孩子潜力成了当今教育领域最时髦的素质教育用语,殊不知在索取和给予间,应试教育颠倒了程序,乱了乾坤,怎么可能成方圆。
重教轻学,过度开发俨然已经成为应试教育场,应试教育之下,打着素质教育大旗,在重教轻学中,对老师百般挑剔,以至于有些老师年年高三把关,年年起早贪黑,白了中年头。这样的做法坏了教育生态,让年轻教师永无出头之日,于学校,于学生,都是不好的。
五,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
一个班级,学生本该都可以在一节课中接受教师给予的东西,可是,学生接受程度不同,接受程度稍弱的同学就要有课后消化时间,于是乎自习课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有些知识,他在课堂上暂时不会,可是自习课上可以悟出来。
自习课每天不要多,一两两个小时,看似挤压了学生的其他时间,实际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给学生自由的时间,让他们把课堂上不消化的知识点放在这里重新消化,这比晚自习上课要好的多,强压不如自己消化,只有自己消化掉所学,才是内化于心的学!
转自一周闲言秀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