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劳技活动中有效教学反馈的实施

2024/10/17 14:42:54  阅读:2 发布者:

新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即劳动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因此,要培养劳动素养,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技术、技能的重要方式。

审视现今的劳技课堂,会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依然属于“随遇而安”的类型,有的甚至“逆来顺受”。如何切实转变这种学习状态,是当下劳技教师面临和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校学生主要来自惠南镇周边农村,受当地地理、经济、文化、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劳技的自觉性、主动性普遍很差,有的男生还带有布艺缝制的偏见,认为这是女生做的事情,讨厌上布艺课,讨厌操作实践。如何通过提升课堂教学反馈的质量,改变学生的心智,化被动为主动来一起学习布艺,让学生在针与线的交织中、在静心和专注中,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既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又感受劳动的乐趣,培养劳动的能力,收获劳动的价值,成为了重要且可探讨的话题。

一、

有效反馈模型的提出

如果教与学是可见的,则学习者将有极大机会取得高水平成绩。为使课程进展对师生都可见,哈蒂给出了学习的反馈模式。他认为,有效的反馈应包含“正馈”(feed up)、“后馈”(feed back)和“前馈”(feed forward)三个时机,它们分别对以下三个问题做出回应:要去哪里;进展如何;下一步去哪。正馈通常是指学生明确“我要去哪或目标是什么”,是将学习者当前状态与期望的目标状态进行比较的反馈;后馈是指“朝向目标,我取得了哪些进步”,是让学习者将当前状态与先前状态进行比较的反馈,聚焦于学生的进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前馈回答的是“下一步去哪”,即学习者未来的目标是什么,可以采取哪些策略改进学习。

从教与学可见,要求卓有成就的老师成为评价人和活性剂,教师应根据需要获得的信息进行引导与再辅导,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反馈能力。在学习活动进行中且学习者无疑地正在逐步获得成功学习的目标时,教师要恰当的放手。因此劳动教师改变以教为导的本位倾向,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非主体的位置上,充分关注反馈,提升教师的学生知识,赋予学生独立探索、协作沟通、动手作业的自由时间,使其由被动接触变为主动参加,让学生形成了爱学、乐学的心态,"要我学""我要学",让课堂变"",从而增强了劳动教育的有效性。

劳技活动中有效教学反馈的实施

(一)“正馈”(feed up)——我要去哪或目标是什么

过识端午节的由受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华文化的内涵,产生民族归属感,争做中华民族的传播者。②能发现生产劳动中的需求与问题,运用基本生产知识与技能,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完成简易工艺品香囊的设计与制作。通过交流与分析香囊造型和封口方式的差异,理解布艺作品制作流程设计的一般方法。

①通过认识端午节的由来以及其他民俗,感受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华文化的内涵,产生民族归属感,争做中华民族的传播者。

②能发现生产劳动中的需求与问题,运用基本生产知识与技能,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完成简易工艺品香囊的设计与制作。通过交流与分析香囊造型和封口方式的差异,理解布艺作品制作流程设计的一般方法。

③在劳动过程中吃苦耐劳,养成规范使用手针、裁剪刀等工具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④劳动中能不断追求品质、精益求精,认识到合理排料能节省布料,牢固树立勤俭的劳动精神。

⑤在香囊工艺品制作等生产劳动过程中,初步形成劳动创造财富的观念,理解普通劳动者的光荣和伟大,在劳动过程中初步形成劳动效率意识和劳动质量意识。

在项目驱动环节,通过问卷调查得知绝大部分学生都对端午节有所了解,于是教师结合学校科技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活动中来。由一段介绍香囊的视频开启项目,接着引导学生设计构思并填写学习单,再以拍摄视频解说的方式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有的学生把自己设计的香囊送给母亲,有的送给朋友、还有的送给自己的兄弟姐妹,设计出各式各样的香囊。教师通过视频解说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反馈,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香囊这一非遗产品的认识和关注,同时也能极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接下来组织学生开展制作香囊的项目化实践,分三块来实施,并在教学重点板块动手操作实践里通过及时反馈等形式聚焦学生当前要实现的学习目标。

①淬炼缝制针法:采用微课演示和现场示范的方式带领大家学习常用的香囊缝制针法,淬炼技术、动手实践。

②明晰操作步骤:通过观看香囊制作过程演示,组织学生进一步进行步骤梳理,明确制作流程——香囊的制作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排料裁剪;

第二步:对折缝制侧边;

第三步:返口翻面,装填香料;

第四步:缝合收口,安装挂绳及装饰物。

③动手操作实践:这是整个劳动项目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没有什么教育比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体验更让学生印象深刻了。此刻的男生女生仿佛都化身为小绣娘,连平时最闹腾的学生这时都安静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手中的工作中。此时教师使用同屏技术,及时展示和反馈学生操作情况,展示一些好的和需改进的作品图片。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如果学生反映针距过大,教师可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劳动技能。解决完普遍问题之后,有一位学生引起了我的关注。因为大家都在埋头苦干,他却好像无所事事的坐在座位上。教师走到他的身边小声的问他:“你怎么不做呀?是做好了吗?”他拿着手中的材料对我说:“老师,我的线打结了。”教师一看侧边缝了两针,然后线就绕成一团乱麻了。于是教师问他:“线乱了可以怎么解决呢?”他说:“我想试试看能不能拆开,但是越拆越乱。所以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呢?”这个孩子以前的劳技作品完成度也不是很高,看来原因在这里,一遇到问题就放弃了!看来学习的主动性还不够,于是教师再一次启发他:“那你想把这个香囊送给谁呀?”他立马回答是妈妈,教师又继续引导:“嗯,送给妈妈说明你很孝顺,很爱你的妈妈,你妈妈收到你的礼物一定会很开心的。现在时间还有,你如果线没乱你能做好它吗?”他有点不自信的说:“应该能吧!”教师说:“那你再想想,解不开说明这段线已经不能用了,如果拆掉它重新再做行吗?”他恍然大悟:“对呀!”为了节约前面浪费的时间,我在他拆线的过程中给了他一枚穿好线的针,并告诉他:“线乱了原因可能是你第一次穿的线太长了。”最终这个学生也完成了他的第一个劳技作品。

(二)“后馈”(feed back)——朝向目标,我取得了哪些进步

展示与评价环节:着眼于现在,将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与期望的目标进行比较,从而提升教师的学生知识。待制作完成后,我组织学生将制作好的成品香囊以小组照片形式进行展示,采用下面几种反馈形式来提升教师的学生知识:一是根据成功标准填写自评表实现个人自评;二是学生互评,请学生根据香囊制作工艺的几个维度:针脚细密平直、填装饱满美观、缝制紧实牢固来对他人展开评价,让学生多角度分析香囊作品,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中国传统布艺的魅力。

(三)“前馈”(feed forward)——设计未来发展目标

这堂课结束以后教师布置两项课后反馈。

第一项是分享赠予。请学生亲手将自己制作的香囊送给亲朋好友。这里既有赠送给妈妈的“送你一片花香”香囊,也有送给自己的“事事如意”香囊,还有送给弟弟妹妹的“爱意满满”香囊。通过分享收获实现反思提升,在劳动收获的分享中,让学生领悟到劳动的价值。

第二项是收获提升。香囊的设计与制作只是一个小小的技能或兴趣点,对于学习者未来的目标,可以有多种可能性。例如可以通过让学生彼此交流“我想对他说的话(这里的他指的是送香囊的对象)”来增加“劳有所得”的幸福感。还可以进一步深化技能:如果你对于设计和制作香囊有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之相关的技能,如纺织、刺绣、植物学等,并尝试创新,制作出更具特色的香囊。如果你对医学、健康或环境有更广泛的感兴趣,可以研究香囊中的草药成分如何影响人体健康,或者如何更环保地制作香囊等来提高跨学科相关知识。此外在改进学习策略也可以进行一些思考:

第一,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并及时收集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

第二,利用网络查找更多的香囊制作方法和技巧,学习不同的设计风格和制作技术。

第三,与其他对香囊感兴趣的人交流,分享经验,通过互动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最后学生可以再深入思考还想做什么从而得到提升。

总的来说,未来的目标可以是多样的,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制定合适的学习和发展计划。

有效课堂教学反馈的收获和启示

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促使学生成为“具有评估能力的可见学习者”:在认知层面,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模式,学习阶段从浅层学习走向迁移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在能力层面,培养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在情感层面,激发了学生的意志力,促使学生不断进行学术探索和冒险,获得学习的兴奋感。同时有效地教学反馈也促使教师不断反思教学过程,改进教学策略。教师给学生提供具有适当挑战和具体的学习目标,或者通过有效的反馈帮助学生达成目标;学生则要加倍努力,使用更有效的学习策略达成目标,或降低学习目标以及放弃不可行的目标。当然,关注正馈、前馈和后馈各有其优点和实施难度。为了有效地整合这些反馈类型,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第一,建立综合的反馈系统。将现在的及时反馈、过去的延时反馈和未来的预期反馈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面的反馈系统。这样可以覆盖行为的各个阶段,并提供更为全面的指导和支持。

第二,保持灵活性。在应用反馈策略时,要考虑到不同情境和需求的变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反馈的类型和频率,以保持其相关性和有效性。

第三,培养自我反思能力。培养个人的自我反思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行为的结果,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通过培养反思习惯,可以不断提高反馈策略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

第四,持续学习和改进。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将这些反馈纳入未来的计划和行动中。持续学习和改进有助于提高反馈策略的适应性和效果。

综上所述,利用评价表将正馈、前馈和后馈进行有效整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改进行为。通过建立综合的反馈系统、保持灵活性、培养自我反思能力及持续学习和改进等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反馈策略并取得更好的效果。

今后,笔者将继续探索有效地课堂教学反馈形式,带领学生开展各式劳动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之趣,享受劳动之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转自课例研修小磨坊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