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学生都希望提高学习质量,提升学习的效率。从课堂学习角度说,希望掌握的技能,学到的知识,能达到“学了忘不了”的水平——从短暂的工作记忆转化为永久记忆。
记忆的转化,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至关重要,能让知识和技能在需要时,灵活调用、组合,加工创造产生新的成果。
如何做到“学了忘不了”?
要解开这一谜团,需要了解脑科学研究中关于“记忆”的相关认知。大脑中主管记忆储存的部分叫“海马体”。也就是说:选择什么作为永久记忆,由海马体决定。海马体,犹如记忆宝库的守门员,它会为大脑排除那些由它判断为“不重要的”信息,转化并储存那些它认为“重要的”信息。
作为高等生物,人类进化历经了千万年,如今有了很多外显上的改变,但始终保留着最原始的本能——确保存活、繁衍。为实现这个目标,大脑发出指令,尽量节约消耗。所以,记忆才分成上文所述的两类: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犹如水面上写字,划过就消失;长期记忆,犹如镌刻在青铜器上,就是要永久保留。
海马体,位于大脑丘和内侧颞叶之间,顾名思义,形状像海马,主要负责记忆的存储、转换、定向等功能,它类似“记忆程序书写员”。它对大脑的本能无比了解,极为忠诚,始终致力于替大脑节约资源。因此,在它的判断中,大量信息是要删除的。注意,这里必然含有学生需要记住的关键知识与必备能力。也就是说,海马体删除的,是学生个体需要的。
所以,只有过了海马体这一关,让它将这些误删的信息判定为“重要”的信息,就是教学中要关注的,要实现的转变。然而,海马的改变由不得个人,在它的工作领域中,减轻大脑负荷是职责所在。大多时候,海马体选择了让大脑轻松,大多时候,“忘掉”是最正常不过的。
问题的关键就集中到——如何实施教学,才能让海马体认为“这是重要的”信息,而不至于误删。其实,脑科学研究已经有了结论:海马体认为重要的内容,常见的有以下3种:
第一种:一段时间内反复出现的。
第二种:与生命、生存相关的。
第三种:让人的身体感受刺激的。
分析这三类,也能解释“为什么强制学生学习外文,效果不佳”,而只要将学生放置海外的生活环境中,仅需短短两三月就能操作外语,自然对话。原来,环境的改变,让海马体发出指令——尽快掌握,永久记忆。此时的外语学习,就是与生命、生存相关的;也是每一天都接触到的;且和自己的吃饭、睡觉等一举一动都密切联系的。海马体将其判定为“重要”信息,所以学得快,记得牢。
不要过早因上文所述的案例而振奋,真正让我们无法接受的是——海马体总是习惯性地做出判断:那些在学校里、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无关紧要的,是累赘。理由很简单,课堂学习中的知识与技能与生命无关,即便学不好,也不会危及生存。
了解了上述研究成果,教师就可以思考调整与改变教学设计,以达到“学过的忘不了”的优质效果。因循海马体的特点,做好三个方面的设计改良:
01
教学设计瞄准目标,提高关键知识、技能的出现频率
海马体关注的是一定时间内反复出现的信息。所以,加大反复的量,加强所需要记忆信息的出现频率,能够让海马体做出将记忆转化、储存的判断。
关于“反复”出现,并非类似网络用语说“重要的事说三遍”,不是指机械重复地“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海马体喜欢的“重复”,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是在单位时间内,且这一单位时间相对短暂;其二,反复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多次触碰、提及,不断努力,尝试抵达的。
需要这样做的,是什么呢?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目标。
目标,值得多次提及,反复地与学生确证,不断在教学过程中检验是否达成。有效学习的首要原则,就是明确目标,学生要记住的知识,就是和目标有关的知识。在学习开始之前,师生要明确目标,理解目标的含义;在学习过程中,师生要共同朝着目标前进,协同发展;在学习结束时,要验证目标是否达成。锁定目标,才能实现教学相长。目标是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粘合剂。瞄准目标,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和学生强调抵达目标的不同层次,这就是等于重复对目标进行回应、理解,这样的设计,海马体必定喜欢。
以统编五年级《田忌赛马》为例。本案学习的目标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学习开始之前,就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拥有初步理解。之后,再通过分析故事中不同人所做的不同事,借助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这一故事中内含规律的认识。多次反复涉及目标,让与“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相关的学习结果,不断重复,被海马体接受、转化为永久的记忆。
02
与生命、生存相关联,让记忆永恒
与“生命、生存”的关联,并非指所学的知识都要与如何逃生,如何避险等安全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将所学的与生活、生命相联系,让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更多思考自己的未来,让本次所学与往后的生活形成关联。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在不可预测的环境中灵活运用所学,解决遭遇到的全新问题。海马体会做出判断——必须掌握。
例如学习统编五年级的《自相矛盾》,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楚这则寓言故事中的楚国人,究竟为什么遭遇了尴尬,因为日后,学生要避免类似的问题发生。这是一个“卖家”与“买家”,关于商品质量引发的争论。卖家介绍商品,买家质疑商品,卖矛与盾的人,与围观的路人之间的争执,自然无关学生的生活,不会形成永久、牢固的学习效果。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获得道理,之后借助道理去分析、思考、解决日常生活中遭遇到的类似问题,这样的学习转化,就适合被海马体接受了。
在初步学习《自相矛盾》故事后,可以创设一个情境:爸爸一边喊着要健康生活,一边又不断吸烟。这样自相矛盾的行为,该怎么规劝?教师请学生借助从故事中所学的知识,向案例中的“爸爸”做分析、规劝,让爸爸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不再知行不合,自相矛盾。情境的创设,让海马体欣然接受所学。情境中的爸爸戒烟了,全家都能健康。
创设真实感强的情境,让所学与日常生活相关联的时候,学习效果更佳。
03
具身介入,让记忆永恒
语文学习,就是和语言文字打交道。这并不意味着学习的方式简单化、机械化。海马体是个“调皮的小伙子”,它好动,喜欢从多方面感受新鲜的刺激。
在学习中,可以让多种感官参与,让学习过程更丰富,让学习的体验更多样,更真实。例如统编四年级《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案中关于“孔隙”部分,学生要理解的孔隙的低矮、昏暗、窄小等特点,这是关键知识,必须掌握。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躺在课桌上,以课桌当作文中的“小船”。平躺在课桌上之后,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做到“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之后,让其闭上双眼,高声喊“开船”,以如此特殊的设计,让学生充分拥有体验。这样的设计,让所学的记忆深刻,带来扑面的真实感。
例如统编三年级的《赵州桥》一课中有一个词为“横跨”。这一个词表现了赵州桥的雄伟。学生查证字典,理解“横跨”一词的意思后,可以让学生来表演横跨,与蹲马步做比对,加深体验。再如统编四年级《猫》一课中,有体现猫对主人亲昵的动词“蹭”。教学时可以让同桌互相尝试做“蹭”这个动作,同时调整、把握“蹭”的尺度、力度,感受猫希望和主人亲近的情感。有了身体的参与,记忆就更加深刻了,效果也更为明显。
借助脑科学研究成果,能让学习的方法更科学,学得更扎实。各种的教学设计,除了仰仗教师的经验之外,还需要科学研究成果的支持。
转自语文榕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