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点、线、面”结合,推进跨学科主题教学

2024/10/15 9:21:15  阅读:240 发布者:

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结构上重视跨学科主题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方案》)在“基本原则”中提出“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并在“课程标准编制”部分提出“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中也设置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

开展好跨学科主题教学,教师需要具备两方面认知——本位学科认知和所跨学科认知。“本位学科”指自己所教的学科,“所跨学科”指整合关联的其他学科。设计跨学科主题教学,就是通过实施合理的教学策略,实现本位学科与所跨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笔者认为应该落实“三点一线两面”,即突出“三个点”、串联“一条线”、辐射“两层面”。下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进行具体阐释。

突出“三个点”

《方案》在“课程标准编制”部分提出:“不同课程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根据各自课程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协调分工。”对此,教师设计跨学科主题教学时应该着重考虑以下三点:

基点 一是学科基点,要以本位学科的内容和特征为核心;二是学情基点,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成长经验设置跨学科学习活动。抓好抓准教学基点,才能实现不同学科内容之间的“融而有序”,让不同能力层级的学生接受这种新的学习途径。

重点 跨学科主题教学中,本位学科内容是绝对重点;作为拓展的所跨学科内容,应注意轻重详略。兼容性较强的,教学时可深追细究;关联性不大的,应浅尝辄止。总之,教师务必紧扣本位学科教学需求整合所跨学科内容,切勿平均分配教学时间和精力。

趣点 一是内容之趣,教师要立足学生所学所长,凸显所跨学科内容的丰富性、前沿性以及实用性。二是形式之趣,可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多元呈现跨学科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参与度。

例如,《人勤春来早——在学科融合中走进春天》是笔者的一个跨学科主题教学案例。其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课文《春》为教学基点,融合了人教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下册“春天的畅想”单元和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春之声”单元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春之美,并以适宜且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积累多学科知识,提升综合能力。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思维活跃。一方面,笔者准确把握了教学基点。《春》一文通俗易懂,易于学生掌握;作为跨学科拓展的春之诗词、图画、歌曲、习俗等内容丰富多彩,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所设计的语文活动融入美术、音乐元素,契合学生兴趣点,他们主动发挥所长、积极参与,且体现出创新性。此外,笔者以体现语言运用、文学性强的学习活动为教学重点,包括“唱春之歌曲,品春之歌词”、制作“春天”主题手抄报等;以“春之舞”“春之画”等跨学科学习活动为辅助,突出了语文作为本位学科的主体地位。

串联“一条线”

《方案》在“课程实施”部分要求“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结构化”。这启发教师,在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时,可采用“一线串珠”的教学策略。

先牵“一条线”,即紧扣本位学科特点,设置一个主题鲜明的目标任务,并以此为教学主线,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串联起多项学习任务。再串“数颗珠”,依据本位学科和所跨学科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围绕教学主线和学习情境将它们串联起来。在各学习任务顺序安排上,要考虑相关学科的主次层级、逻辑关联、内容详略以及课内外关系等,使教学整体层次清晰、浑然一体。

例如,笔者设计并实施了《诗心不老耀古今——“杜甫群诗”的多样演绎》跨学科主题教学,以“开展一次杜甫诗歌品鉴与展示活动”为学习情境,整合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望岳》《春望》《石壕吏》三首杜甫诗歌,引入绘画、音乐、戏剧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高质量完成群诗阅读任务。这一课例主题鲜明、线索清晰。笔者以梳理诗人从“雄壮志”到“离乱情”再到“苦恨意”的心境变化为主线,启发学生从“读诗”到“读人”;依据所跨学科内容与本位学科关系密切程度设置学习任务,启发学生层层深入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逐步深化对杜甫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笔者围绕教学主线,具体设计了四项学习任务。一是配乐诵读诗歌。二是欣赏并学唱《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根据《望岳》《春望》改编的歌曲。这两项任务相对简单,重在理解并背诵诗歌、体悟情感,学生全员参与。三是采用“四格漫画”的形式分别展示每首诗歌的内容,主要由擅长美术的学生完成。四是分组改编并排演故事性较强的《石壕吏》。这项任务综合性很强,需要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并融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还要将诗歌改写为剧本,难度较大,笔者安排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并利用综合性活动课表演展示。

辐射“两层面”

跨学科主题教学是本位学科和所跨学科之间的“双向奔赴”,目的是启发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学习新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两个层面的教学成效。

一是本位学科层面。“本”即中心,虽然课堂教学中引入了所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但语文作为本位学科的地位不能动摇。教学中,教师须重点关注、培养和提升的,始终是本位学科的核心素养。二是所跨学科层面。在跨学科拓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本位学科的知识技能、思维方式关照所跨学科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所跨学科的核心素养。

例如,笔者基于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爱莲说》,以项目化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设计并实施了跨学科主题教学——《在学科融合中体悟“莲”文化》。这一课例的主活动为“以《爱莲说》为蓝本,参考《电视诗歌散文》节目,创作一段视频”,整合了语文、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的知识技能,涵盖文本解读、朗诵配音、实地游览、选景拍摄、书法创作、音乐遴选、视频剪辑等多方面内容,能够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呈现出浓郁的文化雅趣。从本位学科教学成效看,“电视诗歌散文”是一种文学气息浓厚的艺术形式,通过创作这样的视频,学生从文学的视角欣赏和感悟“莲”的形态美、气韵美和精神美,发展了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语文核心素养。从所跨学科教学成效看,学生自主分工,充分锻炼书法、绘画、朗诵、音乐、摄影、短视频制作等不同方面的能力,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相互学习,无形中丰富了不同学科的知识,提升了审美品质,实现了“多赢共进”。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跨学科主题教学策略的建构和实施,考验着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课程开发能力和学科整合能力,需要教师具备宽广的教学视野、丰厚的知识储备和一专多能等综合素养。教师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多元共存的理念以及精微创新的行动,不断深化和丰富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内涵和形式,在教学改革之路上行稳致远。

转自语言文字报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