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在— —素养
2024/9/25 16:46:41 阅读:19 发布者: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文里简称为《新课标》)中“素养”出现了110次,其中核心素养出现了96次,详见如下:
110个“素养”贯穿编排在《新课标》前言、目录、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以及附录中。《新课标》凝练了数学课程需要培养的素养,开启了从“知识”走向“素养”的新时代。身为一线教师,如何挖掘素养,素养需要辅以怎样的教学契机,让学生经历怎样的学习,才能将新课标的素养落实到真实的教学实践中呢?
01
重视教学目标,实现素养规范化
基于素养设计数学教学目标,有效改变了教师之前主导授课的教学方式,将数学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给凸显了出来,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等也实现了锻炼,有利于学生探究合作等精神以及素养的培养。比如,在进行“多边形面积”教学目标设计的时候,结合实际,与单元教学目标结合,设计出以下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想像、观察等方式,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探索的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推理意识;会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模型思想;加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以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改变,来引领课堂教学的实施方向,将使课堂教学策略更加符合素养相关要求,呈现培养学生六大目标素养而教和育的规范化局面,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02
整合教学内容,增加素养真实化
教学内容的整合分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纵向整合,比如大单元教学,它是以一个教学主题或活动,进行整体思考、设计和组织实施。二是学科间教学内容的横向整合,比如项目化学习,它是围绕一个大的实际问题,整合多学科知识,实现了课堂的重构,不让素养停留在纸面上,而是落实到内容上落实到行动上,提升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增加素养的真实化发生。以水是生命之源为例,通过对中国淡水资源分布、可用水量以及人均淡水占有量、显示生活中人均用水量等信息的调查,让学生提出项目化学习要解决的问题。学生结合项目化学习过程获得的信息,总结研究过程,交流研究报告与感悟。引导学生经历从数学的角度研究真实化的社会问题,培养对数学的应用意识,提升数学学习兴趣。
03
巧设教学情境,促进素养生活化
《新课标》强调要积极创设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情境,让教学更加有效。要让情境既具有创造性,又具有生活性,还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需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师的智慧。巧设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课堂讨论的热情,还能积极调动学生的真实经验,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寻找“宝藏”为例,设置寻找“宝藏”、制作宝藏图等情境为主线,让学生联系已学过的表示方向、位置的词语,继续学习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了解并尝试使用“几点钟方向”,让课堂上抽象的知识与生活中的事物建立联系,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促进素养在学生生活中再现。
04
全面教学评价,实现素养形象化
《新课程》视角下的数学教学评价以服务于人的发展为基准,基于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需要教师从知识本位论转向基于素养的教学观上,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目标应是指向素养的育人目标。根据评价设计教学活动,以达成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比如课堂上的拓展练习,教师可以创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现实意义的习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7的乘法口诀”,教师可出示学生学过的七言唐诗和七巧板拼出的成语典故图形,让学生运用口诀算出诗的总字数以及算出七巧板的块数等。该评价从内容上涉及语文、人文、社会生活多个方面,体现了素养下学科之间的交融整合,并能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隐藏着数学,激发数学学习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全面教学评价,可让素养落实情况形象化地展现出来。
总之,要把素养贯彻到教学中,就要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的学习有方向、有动力、有信心。基于素养的教学,要始终坚持素养本质,以“学”为中心,让学生将学科知识和生活实践建立联系,实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转自教学评研究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