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走向深度学习:基于学情设计,成就问题伴学课堂

2024/9/23 18:21:32  阅读:26 发布者: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理解权利义务、人民当家作主、崇尚法治精神,本课是第二单元第三课“公民权利”中的第一框题“公民基本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本单元全面系统地讲述了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使学生了解自己享有的基本权利,从而增强自我权利意识、保护意识;帮助学生理解和领悟法律法规,逐步树立法治观念;引导学生依法参加社会活动,做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二、学情分析

初中是学生人生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学生逐步接触社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农村学生思想单纯,法治意识不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不强,对虚拟世界的诱惑抵制力不足。本册教材的内容正好弥补了学生这一方面知识的短缺。目前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对公民的基本权利有了一些了解,但仍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增强宪法意识和法律观念,真正站直做人,胸怀天下。

三、教学目标

理性精神: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自觉地依法行使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公共参与:通过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培养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作为国家主人翁的意识。

政治认同:结合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增强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激发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激情。

法治精神:结合漫画和案例体现出的公民权利,渗透法治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初解:课堂导入,初识权利

材料:小云家是个幸福的大家庭。爸爸妈妈在企业工作,工资收入在当地属于中等水平,去年他们家刚买了新房。爷爷奶奶每月能领到养老金。早餐后,小云去上学,爸爸妈妈去上班,爷爷奶奶相伴去公园锻炼。这是他们平凡而幸福的一天。

问题:从小云一家人的生活可以看出他们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小云上学,体现她享有……

爸爸妈妈上班,体现他们享有……

小云家刚买了新房,体现他们享有……

爷爷奶奶领取养老金,体现他们享有……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拨归纳“什么是权利”“公民基本权利和宪法有怎样的关系”来引入课题。我们本节课就通过小云的一家来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公民权利,体会这些权利对一家人幸福生活的意义,从而感受公民基本权利的价值。)

(二)问题再解:自主导学,明确权利

学生速读宪法第二章节选,明确宪法规定了哪些基本权利并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内容归纳出公民基本权利的知识框架,每组选一个学生在小组白板书写,其他学生在学案上完成。)

(设计意图:使学生整体了解本课介绍了哪些基本权利,建构公民基本权利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三)问题提升: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分组合作,学生在本组的白板上继续完善问题再解的知识框架,思考“关于以上权利,教材讲了哪些问题”。(要求:①只写问题,不写答案,答案可在书上做好标记。②评选板书最佳小组。最佳小组的标准是用时少、答案准。)

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板书内容,并要求其他小组人员补充或纠正答案。同时各组要依据互动的结果完善板书。

(设计意图:将评比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能激发学生踊跃展示的积极性,还促使组员相互帮助,使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相结合,同时可以在问题初解、再解、提升中循序渐进,深入理解知识,有效提高能力。)

(四)问题再生:大胆质疑,突破难点

学生对以上内容中的疑点、盲点自由进行互动提问。

1:什么是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如何区分?

师:很好,提了一个很有难度的问题,有没有同学了解?没有的话我就解答了。

集会,是指聚集于露天公共场所,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活动。

结社,是公民依照法定程序组织或者参加社会团体。

游行,是指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达共同意愿的活动。

示威,是指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活动。

师追问:你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吗?

生:每周一我们举行升旗仪式,这是集会自由。

我们加入共青团、少先队,这是结社自由。

2:老师,要想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需要达到多少岁?

生笑,齐答:年满18周岁!

师:确实,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需要年满18周岁。

3:什么叫财产的收益和处分?

教师展示案例:小云爸妈用自己多年的积蓄买了一套两居室,住了两年后把房子租给小李,每月小李定期交房租。又两年后,小云爸妈将两居室出售。分析:小云爸妈对房子行使了哪些权利?

生齐答:买是占有,住是使用,租是收益,卖是处分。

师:(补充)收益和处分之间有何区别呢?关键在于所有权是否发生转移,出租房屋所有权转移了吗?没有,所以是收益权。出售房屋所有权转移了吗?转移了,房屋不再属于我了,所以是处分权。如热心人士捐款捐物就是在行使——

生齐答:处分权。

4:国家为什么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发展教育?有必要吗?

生七嘴八舌议论:每个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上学才有出路……

师:在回答问题前,或许这个视频能够给你启发。

(播放视频《张桂梅将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17岁,她背井离乡,随着姐姐穿越整个中国,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在艰苦的环境下,靠自己的努力不断深造,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者。丈夫早逝,她没有子女,就把山里的孩子视如己出。她的理想是将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阻断贫困。她创办的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主要接受家庭贫困、濒临辍学的女学生。一般来说,这些女生的文化课基础不太好,但这所中学的本科上线率却很高。她还是华坪儿童福利院多位孩子的“妈妈”。人们感谢她,她却说,自己做得还不够。

2008年华坪女高建校以来,张桂梅已经帮助多名女孩走出大山、圆梦大学。在张桂梅的学生中,有很多选择了医生、教师、警察等职业,还有的主动投身偏远、贫困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可以说,是张桂梅改变了这些女孩的命运轨迹,让她们的人生有了不一样的选择。)

师:同学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措施。老师也曾是一名僻壤乡村的学生,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今天能够站在讲台上,要感谢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和我的父母省吃俭用供我读书。大山里的女孩有张桂梅妈妈支持,将她们送进大学,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

师:(追问)看完视频,你有何感受或启发?

1:我们要努力学习,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我感到很惭愧,我生活在幸福的社会中,有时却诸多抱怨,总想着学习太累了,想去偷会儿懒。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任何思维活动都是从“疑”开始,又在“疑”中得以发展。通过互动质疑,教师不仅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而且明晰了本课的难点——收益和处分的区别。通过互动质疑,教师明白了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怎么讲,这为问题伴学课堂的限时讲授提供了契机。另外,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学习本课的重点——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有利于理解抽象、深奥的道理。)

(五)问题归类:知识归纳,构建体系

根据所学,完成本课知识体系的构建。学生自主绘制,教师适时评价。

(设计意图:概念是思维的反映,概念不清,思维就难以明了。在课堂结尾处,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查找知识并组织运用,完善、深化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从而使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真正圆满地完成。)

五、教学反思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一切教育改革的起点。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校大力推进课堂改革,实施问题伴学教学模式。问题伴学模式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要求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学习热情,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提升以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健康生活为内涵的学科核心素养。

但当前教学中,有些教师把教学方案设计得十分详细,使用了大量的资料,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情境,设计出详细的提问,预定好标准的答案,甚至写下上课要讲的每一句话,计算好一节课不同环节的时间分配,然后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案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像剧本一样的课堂教学方案一味地强调结论的唯一性和权威性,而对过程的合理性置若罔闻,禁锢了师生之间的情愫,遏制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锻炼。

同时,这种教学方案要求课堂纪律的严肃性和学生注意力的完全集中,这不符合青少年的生理条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更不可能关注到每位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至于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的培育就更谈不上了。

问题伴学课堂是立足学生的课堂,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学生要到哪里去;学生怎么到那里去;学生是否到了那里。问题伴学课堂的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为了“学生要到哪里去”,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学生怎么到那里去”和“学生是否到了那里”的学案和教案。但需要注意的是,学案是教学的明线,直面学生;教案是教学的暗线,由教师存储。教案是为学案服务的,教案里准备的内容要不要用,用哪个内容,什么时候用,视学生对学案学习的情况来决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绝不是教教案,而是依据学情灵活地、适时地使用教案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信息、环境、经验、讲解、点拨等,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教师的课前准备很重要,既要准备科学的学案,又要准备详细的教案。教师的课堂教学机智更重要,教案准备得再详细,也无法囊括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所有问题。问题伴学课堂,关注的不是教师有多渊博,讲得有多精彩,而是学生能学会多少,能影响学生多少,改变学生多少。基于学情的教学设计是成就问题伴学课堂的一条重要途径。

教学时我结合课本资源和生活实际,把握时政脉搏,渗透法治精神和正确的权利观念,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大胆对教材进行取舍,开发学生熟悉、亲身经历的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整合并呈现于课堂,指导学生学习。先是让学生自主阅读初解问题,然后在对教材全面认识的基础上选择重难点内容进行问题提升,抓住问题方向标的导引,增强学生对公民权利的直观感受和切身体验,通过所思、所言、所悟,得出新知,获得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此可见,基于学情设计的问题伴学课堂对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能在师生互动中起到自然而然的思维牵引成效。

转自新课程杂志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