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要“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单元整体教学是结构化整合的重要路径,单元整体作应与单元整体教学相互呼应,从单元整体出发,让知识由分散到聚拢而系统化、让作业由独立到融合而结构化、让学习由浅表到深度而序列化。本文所指的“单元”不是强调跨学科、跨学段、综合性的“大单元”,而是聚焦学科知识逻辑、学生认知规律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单位。
设计单元整体作业,要求教师站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度,用整体的眼光来把握、用发展的思路来设计、用系统的方法来构架。
一
对单元整体作业的几点思考
单元整体教学需要主动盘活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瞻前”),也需要有意识地将所学内容延伸出去(“顾后”)。单元整体作业是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设计时,如果缺少“瞻前” 和“顾后”,就会使作业不能凸显知识间的共性与联系,不利于知识内容的结构化,无法很好地服务于教学。
(一)“前瞻”课时知识,“后顾”学科结构
单元整体作业以教材单元为基本单位,设计时,需要“前瞻”课时知识点,“后顾”学科结构,从高观点的视角对作业的内容、形式等进行整体规划,将课时知识串联成较为完整的知识链,系统化地思考和结构化地设计,保证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做到前后知识的有效勾连。
(二)“前瞻”知识内化,“后顾”素养提升
设计单元整体作业,需要基于单元教学目标,将碎片化的知识、方法等进行整合。再通过将单元目标分解为各个课时的作业目标,把握各课时作业设计的方向与重心。“前瞻”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情况,“后顾”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提升。有效发挥单元整体作业对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助力学生通过自我体验、积极建构,发展核心素养。
(三)“前瞻”单元内容,“后顾”长程迁移
单元整体作业不仅要有效融合单元教学内容,而且要关注单元前后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关联。教师要“前瞻”单元内容,“后顾”长程迁移,以单元整体的视角去思考单元、课时的具体要求,再通过作业这一学习环节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较为完整的学习和建构过程中实现知识、方法、能力的长程迁移,系统化地学习数学。
(四)“前瞻”真实生活,“后顾”学科育人
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单元整体作业需要立足学生的真实生活,促进知识传播向学科育人转化。作业过程的时空比教学过程的时空更为广阔,促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升。设计单元整体作业,需要教师“前瞻”真实生活,“后顾”学科育人,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理性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心。
二
“瞻前顾后”,设计单元整体作业
王月芬博士认为:“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的基本策略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体现了一个自我循环改进、相互关联的系统。”这就要求我们从单元整体出发,注重知识的前后勾连、重视目标的前后贯通、强化内容的前后融合、关注教学的前后呼应,凸显作业的整体性、一致性与阶段性,助推思维的进阶。
(一)前后勾连:整体建构知识体系
郑毓信教授指出:“数学对象的建构事实上是一种整体性的建构。”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对学习内容已经做了系统的设计,但在每册教材的呈现中许多知识点间的联系都是隐性的,不加以深入挖掘就容易疏忽和遗漏。因此,单元整体作业设计要从整体入手,做好单元知识的前后勾连,使作业更具有系统性、关联性、综合性和递进性。
当然,前后勾连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从知识生长脉络进行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也可以遵循认知发展规律进行单元整体作业设计,还可以基于素养结构进行单元作业整体设计,等等。例如,设计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单元的整体作业时,要遍历这一单元中的所有知识点,不仅要知道知识的生长点在哪里,聚焦学生学习“圆”的起点;而且要摸清知识的生长脉络,合理规划“圆”的内容对后续学习的影响等。
(二)前后贯通:全面思考作业目标
单元整体作业要围绕单元整体教学的学习目标进行架构,但目标要求应更具体、更可操作,便于落地。借助层层递进的多层目标构架,“前瞻”知识内化,“后顾”素养提升,使作业目标前后贯通。例如,设计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单元的作业时,既要考虑学生之前所学的几何图形的知识,也要思考“圆”的内容对后续学习的影响,从而预设如下单元整体作业目标:
1. 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并概括圆的特征,在探究和推理中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方法。
2. 在猜想、实验、归纳等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思维水平,感受数学文化价值。
3. 运用图形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策略选择、规律探究和结论拓展的完整过程,实现概念、方法、思想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
4.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探究意识和空间观念。
再将单元整体作业目标分解为课时作业目标,具体到每一课时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样,作业设计就不容易与学生的学习目标脱节,作业也才更能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
(三)前后融合:系统设计作业内容
单元整体作业要解决知识散点化、碎片化、割裂化等问题,就要在素养立意统摄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具有普遍意义的大概念,实现知识的拓展和重构,并运用大概念来指导解决具体问题。以单元整体学习为线索,系统整合作业内容,既要通过大概念聚焦同一类型作业内容,又要强调不同类型作业在同一概念下的关联与互补,借助整合的过程精简各环节的作业,整体指向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设计单元整体作业,应“前瞻”单元内容,“后顾”长程迁移,增强作业的进阶性、综合性与兼容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螺旋上升,从而实现思维的进阶。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单元为例,如果围绕“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知识点来设计作业,虽然考查内容明确,也与教学相匹配,但无法让学生产生系统化的思考,更不要说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了。教师可以融合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素养表现的内涵,系统设计本单元的单元整体作业内容,以学科学习促进素养提升。
(四)前后呼应:分段实施课时作业
单元整体作业依托课时作业落地,但不是简单的课时作业的累加,必须要处理好单元整体作业与单元课时作业、不同课时作业之间的相关性、逻辑性、递进性和综合性,既要防止课时作业的强针对性而造成的片段化,又要克服因单元整体设计中出现的随意化,课时作业要在单元统整的理念下,发挥作业与教学、评价的协同作用,服务学科育人的价值追求。所以,单元整体作业既要关注与学生生活、体验、感悟等的连接,也要关注课时与课时之间的联系;既要关注单元整体学习目标的要求,也要关注学科育人的导向。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为例,教师应先理清本课时知识点在单元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再将主要知识点与生活情境、数学文化、其他学科知识等内容融合设计课时作业。
具体作业设计如下。
1. 阅读课本“你知道吗”,试着以“圆的___”为主题,如“圆的应用”“圆的历史”“圆的那些事”等制作一份数学小报。可以用绘画、照片等多种形式展现生活中的圆,也可以从数学的角度说说你对圆的认识,还可以向大家介绍圆的课外知识或数学家故事。
题2.你见过这样美丽的圆形图案(图1)吗?你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试着画一画。
图1 圆形图案
回忆画出图案的过程,想一想,你是如何确定每一个圆心的位置的?每个小圆和大圆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在方格纸上设计一幅圆形图案,画好后和同学交流。
题3. (1)要画一个以△ABC(图2)的其中一个顶点为圆心,另外两个顶点在圆上的圆,必须以点( )为圆心,为什么?
(2)如果△ABC的三个顶点都要在圆上,这个圆的圆心应该在哪里?请在图中标注圆心,并画出圆。再写一写你找到圆心的方法。
图2 找圆心
题4.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4次,小丁丁和小胖谁剪出来的图形会更像圆(图3)?可以试着剪一剪,画一画,用学过的圆的知识解释说明这一结果;并想一想,你能用学过的圆的知识解释一下吗?如何使它进一步成为一个完美的圆。
图3 剪圆形
总之,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基于单元整体的视角,经过统筹思考,将单元整体目标、课程、教学、评价等进行有效沟通与融合,减少了低水平目标、反复操练和机械重复等常见的作业问题,更好地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减轻了学生不必要的作业负担,从而切实发挥作业对学生发展的引领作用。
转自朱红伟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