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标志着小学语文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教学方式的变革,正在发生。在语文教学中继续“单元统整”的教学探索与尝试,已成为必然之事。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纲要》中也强调积极探索单元统整式教学。
在探索之初,很多关于“单元统整教学”是什么?怎么做?对不对?好不好?的问题,层出不穷。问题来自一线教师,是最真诚的实践者。解答问题,理清思路,有助于一线深入持久地开展教学实践,有利于推动单元统整教学朝着更加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方向进行。
基于完整编写《能读会写——单元统整这样教》(3-6年级上下册)的实践经验,解答一线教师在尝试单元统整教学过程中的十个典型的问题。
第1问:单元统整教学一定要创设情境吗?
回答:最好要。
进行一整个单元的学习,涉及约十个左右的课时,创设的情境,无疑是学习的粘合剂,能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进行串联、组合、统筹、协调。例如统编四下的动物描写单元,统整教学时可以设计“为可爱的动物创设排行榜”的情境,让学生推荐自己熟悉的动物,成为“最可爱的上榜动物”。又比如说统编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学习的目标是“把事情写清楚”。统整教学时,可以创设“争当校园小记者,做好现场报道”的情境,让学生学习“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请注意,创设情境并非每次都需要,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创设。切记:如果创设,势必在单元学习的结束时予以呼应,不能为创设而创设,制造“狼来了”的效果。创设情境,落实学习任务,开展实践活动,单元统整教学有完整性,也有真切感。
第2问:单元统整学习会排斥单篇教学吗?
回答:这是无稽之谈。
人为地将单元统整和单篇教学对立起来,制造“排斥论”,是以讹传讹的空穴来风。单元统整教学,统整的就是单元学习用材,势必涵盖单元中的各个篇目,涉及单篇教学。当然,统整教学绝非单篇教学的叠加。以统编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为例,要想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这一单元学习目标,教学单元首篇《麻雀》时,就须带着学生感受屠格涅夫是怎样把“事发现场写清楚”的,是如何“写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这就是典型的片段教学。这样的片段教学可能会占据一个完整的课时,放置在整个单元统整学习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单篇局部教学,也是统整中的组成部分。
单元统整教学从诞生之初,就从未有排斥过单篇教学,也无法脱离单篇教学。统整,就是一种教学思路,表现为教学的组织方式,不是对传统的颠覆。
第3问:单元统整教学中,不用教学生字了吗?
回答:错,生字需要教。
生字,是单元学习内容,必须教。教学可以结合着单元篇目的学习过程,也可以是集中进行缺学补教,还可以安排在某些相对较为简单,不满40分钟的课时中。例如,部分单元的口语交际课执教之后,余下的时间可以进行单元中的生字学习。
第4问:单元统整教学中,一定要设计评价表单吗?
回答:可以设计多样的评价方案。
新课标提倡“教学评一致性”,评价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表单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除此之外,即兴评价也好,生生互评也罢,各种形式的评价,只要能为教学内容服务,能有助于教师和学生集中针对学习项目推进教学,都可以设计。
评价表单是新课程改革的“宠儿”,也是新课标中不断提及的新的评价形式。设计表单进行精准的,有针对性的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在评价时的主动性,让评价产生更为切合的效果,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但最佳的评价方案,恰好是多元互动式的,即多种方案围绕目标事先优化组合。例如统编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重点学习批注。评价就可以是学生进行批注后,组织生生互动,交流并交换批注,互相学习,获得彼此的批注结果,相互学习批注的方法。这既是评价设计,又是一个全新的学习活动,能检验之前的批注学习结果,是“以学评学”的评价升级。
第5问:单元统整教学中,可以少教一些内容么?
回答:不能。
现有的统编教科书,单元中编撰的内容,都是经过审核,符合课程学习需要的合法教学内容,也是既定的教学内容。因此,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予以设计、执教。经过统整设计后的单元教程,应统筹、协调、组织、调用单元中的每一部分学习内容,完整的执行单元教学流程,让学生获得系统的学习结果。以教师个人的喜好或者因为备课水平差距而采用任意删减,这样的作法无疑是不合理的。
不能删减,但可以根据学习目标,在具体执行时做详略轻重的教学处理,有助于达标的部分,详细教学。执教不同篇目时,随机组合。例如统编五年级上册说明性文章单元,其中在“初试身手”版块就安排了两道题。其一,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基本方法介绍“电视塔”;其二,将《白鹭》的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第1道题,适合在本单元首篇《太阳》学习后完成。借助刚学到的说明方法,精准描绘电视塔。第2道题,适合在单元次篇《松鼠》学习后即刻完成,强化对文艺性说明文的写作特点的认知。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每一个助学系统在编撰时都承担着自身的学习价值,都有其特殊的教学内涵,不能随意删减。
第6问:单元统整教学,能够添加部分篇目吗?
回答:可以。
在统整学习中,根据单元学习目标,适当增补篇目,进行更为系统、更为完整的学习,这也体现着新课标提倡的“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宗旨。例如统编五年级上册的第8单元,为提倡学生读书,教科书编撰了《古人谈读书》《忆读书》以及《我的长生果》三篇课文。教师在设计统整式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增补材料,让“如何读书”的信息更完整,读书的氛围更浓厚。例如,可以添加的有:名人读书故事、读书的方法、古往今来读书趣事、书籍出版历史等。各种和读书有关的资讯提供给学生,作为单元统整学习的有益补充。
第7问:单元统整教学,一个人备课困难怎么办?
回答:可以由集体共同完成备课。
更换备课形式的初期,必定有诸多新情况,有可能造成不适应。此时如果让教师个人完全承担,会因为遭遇困难而打“退堂鼓”。从当下情况看,较为合适的备课方式是“集体备课”。具体操作方案为:由教研组组织全组教师,共同研究一个单元。从确定目标开始;再到划分单元中的不同课时;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由各位老师分课时承担;执教后进行反思、汇报。教研组长做好协调、照应、衔接工作。
第8问:所有单元都可以进行统整教学吗?
回答:理论上可以。
单元统整教学,最关键的是做到“所有教学内容,在目标的统一关照下实行合理调配”。因此,只要瞄准目标,让单元中的各个篇目,各个助学系统,围绕目标聚拢、互促、协调,形成教学的合力,各个单元都可以进行统整教学。
从现有的统编教科书编撰体例来看,习作单元是最佳的,可直接实施单元统整教学。习作单元统整后,能有效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的迁移。此外,在其他单元的统整设计中,教师可以从让“阅读和写作实现关联”为出发点,统筹单元中的阅读和写作教学,助力学生简约高效地完成读写共进地学习。
第9问:单元中部分内容无法与其他内容实现统整,该如何设计、执教?
回答:可以单独设立一个课时。
例如,部分单元中的“口语交际”,与其他篇目无法整合,就可以进行独立的教学设计。
还比如,部分单元的习作,的确无法与阅读相关联,也可以进行单独的设计。例如统编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阅读学习目标为“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习作学习目标为“学习列题纲,分段叙述”,本单元的写作是偏向于“构思”的专项教学,表现为较为特殊的“列提纲”的写作训练。习作和阅读的关联度不高。遇到类似情况时,习作可以单列设计。单元中其他部分,依然可以进行统整式设计。
第10问:单元统整设计,可以等他人先进行,自己后期再酌情参会吗?
回答:不可以。
作为新课程改革中国家纲要倡导的学习方式变革,是新生事物,指示着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既然都是“新”的,就不存在“谁比较有能力”“谁先做,谁后做”的差距。相信没有哪位教师是自甘落后,自觉将自己划定为“第二梯队”。与其消极等待,不如借大好时机,和同伴一起进步。即便在实践中出现失误,也可以视为一种必经的经验累积过程。所有的错误,都是迈向成功的阶梯。勇于实践,就是新时代每一位教师应有的姿态。
转自语文榕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