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何分析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效果”

2024/9/18 14:43:43  阅读:26 发布者: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古诗鉴赏的重点,也是难点。许多同学能识别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但是不能透彻分析其效果,往往用“生动形象”这类含糊的表述敷衍过去,导致诗歌鉴赏题总是失分。今天,我们就谈谈如何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效果。

首先,从原理上讲,诗歌的表达技巧从宽泛的意义上理解,就是作者为了使语言富有表现力、使形象更鲜明、使诗歌更有意境、使情感表达含蓄或者强烈、使主题更隐蔽或者显豁、使结构更紧凑或言尽而韵味犹存而采用的种种方法手段。从上面可以看出,表达技巧涉及多个层面。一般来说,表达技巧分为修辞手法、表现技巧、表达方式、立意结构四个类型,每类各有若干手法。高三的复习资料中都有详细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考察表达技巧的题目在回答的时候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指出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第二步,分析这个手法是怎么用的;第三步,分析其带来的效果。

在分析效果的时候,有些同学热衷于“背书”和“贴标签”,把资料上的结论机械地照搬过来。这种做法极其错误。因为诗歌的表达技巧的使用是极为灵活的,特别是优秀诗歌,总是能够创造性地使用表达技巧,产生奇妙精美的文学效果。所以,在分析表达技巧的效果时,一定要即从理论出发,又从作品实际出发,用理论保证分析的全面,用作品实际的内容来保证分析言之有物,客观实在。

下面用一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题徐昭玉案山房

  兰 茂

  美人高隐乐从容,宅近滇南第一峰。

  喧枕泉声常似雨,傍檐云气或如龙。

  长镵破雪寻黄独,曲几看山荫碧松。

此趣料应知者寡,抱琴何日逐游从。

问题:请简要赏析“喧枕泉声常似雨,傍檐云气或如龙”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题写朋友的居住地,流露出赞赏和羡慕之情。诗歌颔联 “喧枕泉声常似雨,傍檐云气或如龙”两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泉流淌的声音比喻为雨声,把檐间流动的雾气比喻成龙,好像也算不得“生动形象”。如果只分析到这一步,只是触及了诗歌的皮毛,还没有触碰到诗歌的骨肉,更不要说触及诗歌的灵魂了。

接下来,我们要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为何要把泉声比作为雨声?为何要把雾气比作为龙?

原来,雨声是细碎柔和的,在物理学上叫“白噪音”。雨声具有催眠的作用,夜晚在枕上听着雨声如眠,是一种享受。其次,雨声轻细,又可以凸显出夜的宁静和屋子所在环境的静谧。它不是在通衢街市,不是车水马龙,不是灯红酒绿,不是人声鼎沸,而是静谧悠远的。白天的时候,云气飘荡到屋檐间,宛若仙境。但是“云气或如龙”一下子用矫健的龙写出了云气绵长不绝且悠然流动的状态,富有气势,且有动态之美。如果我们再有些历史知识,会知道龙和道家有着很深的渊源,孔子曾把老子比喻为龙;我们也以”龙的传人”自称,这不就表明龙是非凡人物的象征吗?作者说徐昭的住处飞龙盘踞,不就是说主人不同凡俗,是“人中之龙”吗?

这样的感受岂能是一个“生动形象”可比的!

分析到这一步,我们还只是分析到了手法的浅层作用和直接作用,到达了形象的层面。我们还要进一步从全诗 的角度去考虑,作者这样写还有什么终极目的?这么一思考,我们会发现作者至少有三个意图:第一,介绍玉案山房的特点;第二,表达对朋友的赞赏和羡慕;第三,透露出作者自己的审美意趣。

如此看来,写“泉声常似雨”、“云气或如龙”是为了凸显玉案山房的环境清幽、气象不凡;侧面展示的是主人徐昭的精神面貌和志趣;在赞颂友人的山房和友人的同时,作者也把自己写了进去,用精妙的手法编制了一个富有多重意义的文字世界。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梳理出一个思路:手法——形象——意境——意图——作者,可以据此将此题的答案整理如下:

1、这两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作者把夜间枕上听到的泉声比喻为雨声,突出了泉水声的细碎轻柔,用声音衬托了玉案山房夜间的静谧;把檐间的云气比喻为龙,写出了云气的流动感,景象壮观。3、从比喻中可以感受到主人清雅不凡的志趣,也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前面说过,理论能让我们思考的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才会让我们准确体会到表达技巧的效果。所以,从问题出发,到诗句中寻求答案才是根本之道。

自长在铁一中的树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