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新课标”)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重点之一。在“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部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原来的“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可见,文言文教学无疑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文言并不是现在的学生日常使用的语言,虽然它与现代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毕竟与学生存在一定的隔阂。现在的高中生普遍不喜欢学习文言文,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也遇到很多困难。“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或许为有效开展文言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路径。当前各种报刊上讨论文言文教学的文章有很多,相关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都提出了不少有用的建议。本文试图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借用心理学理论并结合传统教学理论,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实施策略。
一、文言文学习的本质和学习的顺序
学习文言文一方面是学习母语的需要,对学生学习和使用现代汉语有帮助;另一方面,学生掌握文言文之后,可以阅读古代文化典籍,深入理解中华民族文化,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培养良好的语言素养有好处。鉴于文言文教学现状,我们面临的任务主要为:如何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文言文这个殿堂?从哪方面入手能比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动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可以更快地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对文言文的本质有所了解。
1.关于文言文与“古代汉语”
根据张中行先生的观点:“古汉语这样千差万别,而文言却是个相当统一的系统……文言并不等于古汉语。”[1]但是,自20世纪初语文独立设科以来,特别是20年代确定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引进了白话文教材以后,一般就把用文言写成的作品称为“古代汉语作品”,以区别于用现代汉语写成的白话文(语体文)。我们现在讲的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写成的古代书面作品,因为除此以外,古代还有古白话文。本文在论述过程中谈及的“文言文”与“古代汉语作品”就是同一个概念,主要是指古代用文言写成的文章。
2.学习文言文须树立的观念
现代人究竟应该怎样学习文言文?近一百年来,我国有无数语文教育专家和语文教师研究过这一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的已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那么,为什么现在还要研究这个问题?因为时代变了,学生情况和教材也都在不断变化,所以需要继续研究。但是,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是不会变的,也是需要我们去认真学习思考并加以继承的,例如,叶圣陶、王力、吕叔湘等老一辈专家学者的论述。王力先生说:“学习古代汉语,首先必须树立历史观点……古代汉语无论在语音方面、语法方面、词汇方面,都跟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时代和我们现在距离越远,语言就越难懂一些。认识了语言的继承性,我们就不会对古代汉语存着害怕的心理而不敢接近它;认识了语言的发展性,我们就会认真研读它,不至于囫囵吞枣,不求甚解。”[2]王力先生告诉我们,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三方面有所区别,现代人阅读文言文之所以会有一定困难,就是这三方面造成的。但是,现代汉语是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所以这种困难要比学习外语小得多,更何况很多时候文言与白话的界限很难分清。吕叔湘先生于1944年写的《文言和白话》以十二段文字为例来说明有时候文言和白话的界限并不清楚,而且专家的意见也不一致。[3]民国时期一些语文教育家如周作人、胡适在回忆自己读书过程时提到,是通过阅读古白话小说渐渐掌握文言阅读能力的。从中也能看出文言和白话没有严格的界限。当然,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不可能像老一辈那样学习古代汉语。我们要根据现实情况树立信心,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这是我们需要树立的一个正确的“观念”。
3.以“词汇”为第一顺序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然后按正确的学习顺序,对学生“多方引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反对“躐等而上”“凌节而施”。这个突破口是什么呢?就是以词汇教学为第一顺序,而不是讲解语法、用法。
任何语言学习最初都是从词汇开始的,母语如此,外语亦然。文言文学习也适用这个规律。王力先生说:“我们在研读古代汉语的时候,对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应该首先抓哪一方面呢?我想应该先抓词汇方面。古书既然是书面语言,跟语音的关系不大,除非我们读的是诗歌和韵文(指辞赋),才有必要研究语音,因为语言和韵律是有关系的,但即使是诗歌韵文,语音再迟些研究也没有问题。语法方面固然很重要,但是由于语法是比较稳固的,古今差别不大,只须知道一些粗线条,再学习一些虚词,也就差不多了。至于词汇,它是变化较快的,它是处在差不多不断改变的状态中……所以先抓词汇方面是对的。”[4]王力先生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同样的话讲过四次,说明这是他反复研究的结果。这个看法其实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观点——“通经必先识字”“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中国古代的蒙学第一步就是教识字写字,然后才学习读书吟诵。阅读外文也是,阅读障碍大多来自词汇,而不是语法。一个人掌握了简单的词汇,在具体的语境里可以借助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如果没有词汇则无法交流。同样,文言文阅读的障碍也来自词汇,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4.在阅读中扩大词汇量
文言词汇量的多少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词汇量的扩大不是靠机械记忆词语释义来完成的,而是需要不断阅读,这与外语学习的道理是一样的。张中行先生说:“初学(文言文)要‘懂’,要‘熟’,二者之中尤其要强调‘熟’。语言,用词、语、句表意,怎么样就能表达什么样的意思,完全靠约定俗成,因此,想会,就必须熟悉这个约定俗成。学习现代汉语是这样,学习文言也是这样,不熟悉相当数量的词句,碰到没读过的,就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意思。”[5]怎样达到熟?张中行先生提出的办法有:由少而多,由浅而深,要使用工具书,理性知识为辅。在解释第四点时,他说:“所谓理性知识,是指一般介绍古汉语常识的书里讲的那些知识,包括文言词汇、文言虚词用法、文言句法特点、与现代汉语的比较等。”[6]他认为初学文言文的人,接触文言的词句不多,一知半解,所得的都是感性的零碎知识,只有多读,知识积累多了,才可能总结一下,如果在阅读量不多、词汇积累不够的情况下,讲解理性知识的效率必定不高。理性知识只能是辅佐性的,不能喧宾夺主。这是因为:“一、就学习语言说,通的主要基础是熟,不是记道理;二、古汉语知识的起作用,要在有相当数量的感性知识之后;三、某一具体词句的确切意义,常常不是概括知识所能决定的。”[7]因此,要想达到“熟”,只有多接触文言文,舍此没有其他办法。由于这个原因,选择什么阅读材料,怎样组织编排这些材料,用什么方法来指导学生阅读这些材料(文章),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语言学习方面,一般认为对于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具体语言材料称“言语”,包括不同的人说出的话语和写下的文字,简言之,“言语”就是对语言的运用。国外对于语言运用的研究也是十分重视的,认为它是一切学习的基础。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教学方法的学习基础》中提出:“习得的能力和倾向有五类……这五类不同的学习结果是:1.言语信息;2.心智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5.运动技能。”什么是“言语信息”?就是“学生在学校里学到大量信息——事物的名称,事实,对于事物所作的概括,事情的历史,事物所在的地点,等等”[8]。这些知识(信息)必须以句子的形式组成,而首先要有足够的词汇。加涅认为这五类“学习的结果”中,“言语信息”的获得是基础。
那么,如何才能更快地使学习者扩大词汇量呢?加涅说:“从根本的意思上说,言语信息具有句子(或者命题)的形式。”[9]也就是说,词汇量的扩大需要在阅读句子和文章的过程中实现,而不是孤立地死记硬背词语解释。从王力、张中行到加涅,实际告诉我们两点:第一,语言学习感性先于理性;第二,词汇很重要,但需要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和扩大积累,因为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需要通过句子的形式实现。
然而,现在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往往受高考“指挥棒”影响,将有意义的学习降格为“机械学习”(大量刷题、模拟考试训练)。就笔者观察到的实际情况看,目前不少中学里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大多是由教师串讲课文,或者让学生自学课文,教师讲解词语的用法,或者讲解古汉语语法,然后学生做相应的练习,死记硬背词语释义或者语法条条框框。这种方法试图“掌握规律”“举一反三”,结果把文言文阅读变成一种枯燥乏味的机械训练,不但效率不高,而且使学生失去了阅读兴趣,弱化了学习动机。
“学习任务群”的提出,可以使我们重新审视文言文学习,从整合教材和指导学生学习两方面入手,把文言文的学习和训练变成“有意义的”,这样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帮助学生培养学习意志,渐渐形成语感,提高阅读能力。
二、文言文学习任务群的理论依据
高中新课标提出“学习任务群”这个新的概念,它究竟有什么内涵呢?它的提出有什么心理学和阅读学的理论依据呢?笔者认为,“学习任务群”的含义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积极主动。积极主动是任何学习的必要前提。任何一种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意志出发,同时要兼顾学生的情感、态度等因素。
二是“相关联”。与什么“关联”?与教材相关联。我们知道,语文教材的选编在我国是一种国家行为,体现国家意志,所以任何教师都要在课程标准指导下依据教材设计自己的教学。但是如何完成教学任务、采取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则需要专家和教师共同努力,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有教师提出“大单元”理念,就是一种“关联意识”。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校本课程的内容与语文教材的内容相关联,类似于过去的编写泛读教材,将课内课外连在一起,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三是“系列”。所谓“系列”,就是要使各种学习材料相互之间有所“勾连”。不但教材的选文之间要成为一个系列,而且教材与课外选文也要相互联系。从心理学角度看,整合成系统的材料有利于编码、储存、记忆。学习就是同遗忘作斗争,记忆对语言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记忆对文言文学习同样如此。笔者曾经提出:高中生读书时要有“史”的概念。[10]单元教学将同一主题的课文放在一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缺陷在于系列性不足。1957年《汉语》《文学》分科教材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有一个优点——按文学史顺序编排课文。从学习掌握材料的角度看,这样有利于记忆储存,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提取材料。现在提出“学习任务群”,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习,并且提出要有“系列”“关联”,这在心理学和阅读学上是有充分理论依据的。
先从心理学分析。学生积极主动,就意味着学生不是一个被动接受教师教授而阅读课文的对象,而是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有了主动学习的意向。心理学家指出:“如果学生的学习意向是死记硬背,那么不管材料是否有潜在意义,学习都将是机械的。如果学习材料是无意义的,那么不管学生学习的意向是意义学习还是机械学习,学习都将是机械的。”[11]有了积极的学习意向,学生就会根据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材料,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阅读苏轼的《前赤壁赋》,可以将他的《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黄州寒食帖》《初到黄州》等相关的诗文组成一个任务群,引导学生了解苏轼这一段经历,借此可以对他的人生观的形成有所了解。将文章、诗词组合在一起,让学生扩大眼界,懂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理解古典文学作品的方法,远比摭拾几个古汉语语法术语,跟在一些鉴赏定论后面鹦鹉学舌要有意义。
再从语言学习的规律看学习任务群的“系列”“关联”有什么好处。加涅说:“现代的研究指出,为了学习任何一项言语信息而进行的教学,其最重要的特点是提供和这项信息联系在一起的,或者可以配合起来的更大的有意义的知识……这对于教学的含义,至少在一般意义上,十分清楚:教师和教学媒介必须在呈现一个或一组新的学习项目时,分别或者共同提供更大的有意义的知识范围。”[12]从国内外的语言教学看,这个规律是普遍存在的。“整本书阅读”在语言学习上的好处,就是通过提供与教材相联系的“更大的有意义的知识范围”,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扩大词汇量,培养语感,从而加快“口语向书面语转换”的速度。[13]例如,教材选择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然后让学生阅读《水浒传》,就比较容易使学生进入这本书。这就是将新的学习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为什么必须与教材相联系?这是因为如果教的课文与提供的阅读书目无关,那么学生就有可能不会产生积极阅读的“心向”。例如,学生从来没有读过《范进中举》,由于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不了解科举时代的一些情况,所以他们很难对《儒林外史》产生兴趣。现在不少高中生对阅读《红楼梦》缺乏兴趣也是由于这个原因。
文言文学习任务群就是将高中语文教材里的文言文按照专题进行重新组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真正积累词汇,扩大词汇量,这个任务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完成。阅读理论和现实教学的经验告诉我们:词语的确切解释只有在具体的语境里才能得到答案,所以单纯依靠死记硬背各类词语解释和用法的操练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那么,文言文学习任务群究竟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呢?它不仅仅着眼于学习古代汉语、文言语法,而且要从阅读本身开始,学习中国古典作品,了解古人的思考方法、表现方法、感受能力、生活准则等。这种学习任务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逐字逐句讲解几篇有限的文言文是绝不能完成的。欧阳修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14]笔者提出文言文学习任务群的目的,就是希望高中文言文教学从“字词的机械训练”中解放出来,要有大的格局与整体安排。
三、文言文学习任务群实施策略
明确了以词汇为文言文教学的突破口,可以从高中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组织文言文学习任务群教学。
1.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大处着眼”就是教学每一篇文言文都要从整体来考虑。例如,学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需要从古代文体这个整体来考虑,而不仅仅是精讲这个单篇。一方面可以将同类文体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金石录后序》(李清照)等文章安排在一起阅读;另一方面还需要从王羲之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出发,让学生了解中国文人士大夫积极入世与消极颓废思想的矛盾之处,可以延伸讲解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让学生对于“序”这种文体有进一步的了解。
“小处入手”就是前面提到的从词汇学习开始。我们知道,汉字,往往“字”就是“词”,识字多了,词汇量自然也就大了,所以说“文言词汇量的扩大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口”。积累词汇有两种常用方法:一种是通过单篇文章的精读,记忆背诵课文,古代蒙学大多采取这个办法;还有一种是通过广泛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多接触常用词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里出现容易记忆。例如,“会”字可以解释为“适逢,恰巧遇到”,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个义项?一种方法是硬记这个词语解释;另一种方法是提供三个句子:“会天大雨,道不通”(司马迁《陈涉世家》),“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林嗣环《口技》),“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袁宏道《徐文长传》)。二者相比,后一种方法效率更高,因为阅读不同的文章,可以接触不同的故事或者人物,更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将“学得”与“习得”结合起来。当然,这个任务是在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完成的,而不是在机械重复的习题训练中完成的。文言文学习任务群正是这样提供学习材料的,教师讲授课文,然后指导学生自学相关文章,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较快地积累词汇,形成语感,提高阅读能力。
2.单篇讲解,诗文组群
教师讲解是必不可少的。从学习效率看,“接受学习”要比“发现学习”的效率更高。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组成学习任务群之后,教师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例如,利用“单篇讲解,群文自学”的方法,讲解韩愈的《师说》时可以旁及《进学解》《答李翊书》,还可以引入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精讲《师说》,其他文章让学生自读,以让学生懂得什么叫“古文”,古文与骈文、现代文、八股文等的联系和差别。
再如,“诗文结合,专题组群”,把文言文与古诗词结合起来学习,或者是将同一个作者的诗文放在一起。例如,教苏轼的《赤壁赋》时,可以把他的一些诗词放在一起,或者指导学生自学。还可以将一些重要的文章与其他作者的诗赋结合起来阅读,例如,教学《过秦论》《阿房宫赋》,可扩充阅读唐代诗人许浑的《途经秦始皇墓》、李商隐的两首《隋宫》。
3.温故知新,上串下联
高中语文教材里的文言文作者,很多是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就已经接触过的,但是现在的语文教学,小学、初中各个年级段缺乏关联性,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因此,从高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例如,将初中已经读过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的诗文复习一遍,然后教学生以表格形式将这些作者作品组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导入学习新作品,不断充实这些表格。这样就能使文言文阅读成为一个系统,而不是像小学、初中那样,篇与篇之间没有联系,阅读所得只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点。构成表格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提取,对于后面的学习也有帮助。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图式提高了记忆的提取和迁移能力,因为图式源自更大范围的相关例证而非单一的学习经验。”[15]
4.由“文”到“书”,以“史”为纲
文言文阅读也要引导学生由一篇篇文章向整本书过渡,至少在两方面要有所作为。
第一,要让高中生通过文言文学习任务群获得古文的相关知识。例如,讲解王勃的《滕王阁序》时将其与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等组合起来,然后给学生介绍汉赋与六朝小赋、唐宋文赋、律赋的区别,同时让学生了解“骈文”这个文体的特点。这种学习要比机械地让学生记忆古文写作特点有“骈散结合”云云高效得多。再如,讲解韩愈、柳宗元的古文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古文”这个概念的内涵,以及不同时期的不同意义:与现代文比较时,古汉语写成的文章是“古文”;与骈文比较时,用散句写成或骈散结合的文章叫古文;与八股文(时文)相比时,一般通用文章叫古文。这些概念搞清楚了,有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一些中学名师在这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而且获得了有效的成果。例如,上海樊新强老师在他的《说文论言——文言文教学论》一书中提出“溯源探流,申明义法”[16]的教学原则,就是在教学文言文时采用这个方法,让学生获得古代文体知识。
第二,要让高中生在阅读文言文时有“史”的概念,形成一条文学史的主线。这是中国传统读书方法“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基本要求,这样才能培养阅读兴趣,避免习题训练枯燥乏味的弊端,学习文言文才会进入正确的轨道。
高中文言文教学要完成由“阅读指导”到“读书指导”的转换并不是一种空谈,而是有依据的。文言文的阅读与现代文的阅读其实有相通之处。文言文学习实际从小学、初中就开始了,到了高中学生已经积累了许多篇目。假如能够将这些篇目熟读记忆,那么到了高中,不待教师讲授,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完全有可能让他们由阅读单篇文章向阅读古书进阶。有一线教师提出:“以任务群方式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单篇学习通过涵泳品味文本,由文章进入文化的途径是依然有效的,也应该是任务群学习过程中有机的组成方式,或者说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的一环。”[17]他们的具体做法就是每讲解一个任务群,就提供给学生更大范围的“背景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去读相关的书籍。例如,讲解诸子百家选文时,让学生读《庄子选本》;讲解史传散文时,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选本等。
综上,通过本研究,笔者得出三点结论。第一,提出文言文学习任务群有现实的需要。教好文言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同时我们要明确,虽然学习文言文与学习外语有许多相通之处,如记忆背诵培养语感,但是我们不能像教外语那样教文言文。第二,高中生完全有能力学好文言文。我们可以通过文言文学习任务群来作一个有益的尝试,改变教学策略,减少现代文讲解的学时和练习,加大文言文教学的力度,增加文言文教学的内容。第三,必须加强师资培训。从现实看,提出文言文学习任务群,一般普通高中教师能否胜任是一个问题。这里有两个因素,一是教师对于文言文教学的认识有待转变,二是教师自己的素养必须跟上教学新要求。我们相信,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转自语文建设杂志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