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新修订语文教材启用,学习任务群、单元整体教学如何实施?

2024/9/14 17:27:26  阅读:26 发布者:

新学期,基于新课标要求的义务教育新修订语文教材已正式投入使用。新修订教材“新”在何处,如何体现新课标精神?在教学中如何用好新修订教材,落实新课标?基于新修订教材,学习任务群等语文教学新概念如何落地?本文邀请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汪锋进行解析。

01

新修订教材不是“新教材”

《教育家》:修订后的教材“新”在哪里?

汪锋:首先要强调一点,此次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最好不要直接简称“新教材”。

2022年颁布了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根据新课标的新要求,教材要做相应的修订。其实,目前所用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部编本已经8年了,也到了该修订的时候了。新修订的教材并不是全新的教材,原来的选文绝大部分仍然保留,栏目设置、单元组合绝大部分仍然保留,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和新课标的要求,部分选文、单元会有一些调整,也会增设一些新的栏目。目前有一些一线老师对将要使用的新教材感到焦虑,可能是误以为要使用内容全新的教材。请老师们放心,教材没有“颠覆性”的变化,绝大部分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与之前已经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精神上是一致的,都强调核心素养,都提出了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来组织课程。根据新课标要求,此次新修订教材在原有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调整优化,力图落实学习任务群的精神。

新修订教材最核心的变化还是将教学指向集中到语文核心素养上。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把它们作为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具体指向。温儒敏老师有一个很好的概括,叫“一带三”。他认为语言文字层面的素养,是其他三个方面的基础,也就是核心中的核心。语文课以语言文字作为依托,来带动其他三个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说,老师在教语言文字的时候,除了考虑语言层面的素养提升之外,还要考虑有没有带给学生文化、思维、审美等方面的素养提升。基于新课标修订的教材,实际上是要培养提升学生的这四个方面的素养。如果老师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促进了学生在这四方面的素养,那就是符合要求的、成功的教学。

02

修订后的教材如何教?

《教育家》:老师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汪锋:语文首先要教语言文字的运用,比如汉字,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运用好了,体会它的妙处,学生自然就产生了文化自信,并不是要离开语言文字的运用、离开课文来谈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也不是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都要专门讲一讲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体现在哪里。如果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妙处,就贯穿了其他三方面的能力。更不是要把一堂课划分成语言、文化、思维、审美四方面,它们不是等分关系,而是要以语言文字来带动其他方面的素养。

核心素养主要是从整体上考虑,不是分解到每一门课,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要去提升这样那样的素养。学生在语文学习时,需要思考这篇课文对四个方面的素养提升有什么作用,从四个方面去考虑语文的问题,这样长期下来语文修养自然就会提升。

另外学生要多阅读多比较。比如同样是描写荷花,朱自清是这样写的,古人是那样写的,通过比较就会知道不同的表达方式都能通向同样的目标,就会知道什么是好的表达,就能体会好的表达带给人的愉悦感,就会感悟到好文章的妙处。

除了学教材,还要多进行课外阅读,因为教材的容量是有限的。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是个例子,其实,教材选择的都是最经典的例子,每一篇都文质兼美。比较一下教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一些表达方式,就会感受到教材文章的这些表达是典范的。我们要以这些典范为参照,去阅读更多的好文章。

《教育家》:核心素养在考试评价中将会如何体现?

汪锋:语文的考试评价,还是会围绕核心素养来,在考试中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比如考察语言文字的音韵之美、节奏之美,考“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为什么用得好,就是考审美;给出一个情境,要求考生写赠言、发表演讲,就是考语言运用、审美创造;给出一段材料,要求考生梳理逻辑思路,概述主要内容,这是在考核思维能力……这些考查,在以前的考试中都有体现,只是新课标对这几方面做了更好的归纳。

对四个核心素养的考核不是单项呈现的,而是融入在对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中。以前的试题有单一的语言运用题,比如填空,判断读音、搭配对错,改病句等,但现在这种基础的考核很少,更多的可能是在给出的文章、情境中综合考查多种能力。这就是现在强调的语言运用的情境化和实践性、综合性。这是语文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教育家》:新修订教材以单元主题为经,学习任务群为纬。老师在教学中如何用好学习任务群?

汪锋:学习任务群是一种课程组织方式,应该是整合了项目式学习(PBL)的理念,即在学习过程中要用真实的学习任务去引导、去驱动。学习任务群的实质,就是把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用学习任务串联起来、整合起来。

对于学习任务,很多老师理解为给学生布置具体的任务,比如做板报、手抄报。如此就把任务僵化了。设置的任务需要对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通过任务的串联组合,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写作、深入梳理探究,让学生能综合运用相应的语文能力。

任务应该是明确可操作的。比如,读《骆驼祥子》就是一个任务,但过于宏大,不够明确。要求学生一小时内读完和三天内读完,配备的具体操作性任务应该是不一样的。

设置任务不必求多。教材提供了许多学习任务供教师选择。很多老师以应考的心态来应对学习任务,硬要学生把所有任务都做了,其实没有必要。诸多任务要达到的目标常常是一样的,刷题式的重复训练没有意义,要做的是设置不同梯度、让学生能力逐级提升的任务。

不是必须以学习任务群来组织教学。一定要明确不能为了任务而任务。如果设置任务还不如直接讲授的教学效果好,那就不用设计任务。就如同我们要过河,有桥的话,何必摸着石头过河?想要全面贯彻学习任务群,所有的课都以此来组织,要求学生、老师都具备高素质。客观来说,学校并不普遍具备这种水平。所以,教学的实施必须重视当前语文教育的现实状况。

《教育家》:老师们非常关注的“大单元教学”,该如何教?

汪锋:新修订教材是按照双线组元的方式来编排,这一模式在上一版语文教材中已经实施了,效果不错,所以保留下来。所谓双线,一个是学习主题,一个是语文要素。每个单元呈现同一主题,但打破了文体限制。比如体裁可能有诗歌、散文、小说,可能有古文也有现代文。对于这样的教材安排,老师可能会困惑,要不要给学生讲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单元里的每篇文章是精讲还是略讲?因为单元汇集的内容太多,如果老师思路不明晰,就会觉得难教、教不完。其实,只要抓住单元提示,教学中讲清楚本单元的主题和语文要素,目标就达到了。

在新课标指导下,教材修订组的专家们重新调整教材的组织,根本上还是为了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利用教材这个基本工具来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要充分利用教材,不能完全抛开教材再去研究另外一套教法。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充分理解教材,理解其中单元的组织逻辑及要达成的目标。

新修订的教材与原教材内容差别不大,只是单元主题更加明确,让课文呈现出更好的排布,能够显示出各自独立的价值,另外还给出了整合性的学习任务。理论上来说,只要老师吃透教材,用修订后的教材能更方便、更高效地教学。再说直白一点,80%或者90%的学校,把教材吃透就够了,不用玩新花样。但一些学校,师资力量特别强、学生质量也比较高的,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探索一些新的教法,引入一些拓展性材料,所以不用一刀切。

所谓的“大单元”教学也可以研究,但要注意的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并没有提及“大单元”,学界对于“大单元”还有很多争议。大单元究竟“大”在哪里?目前教材的单元和“大单元”的差别到底在哪里?这些问题都还没有解决,自然不能一下子就到教学实践上全面铺开。有点不正常的是,在很多地方,大单元教学似乎成了一个必选项,老师们上公开课或发表论文,不套相关新名词好像就不能上课、不能发文章了,更不能获奖了,而且形成了一种风气。所以温儒敏老师指出不宜笼统地提倡大单元教学。

《教育家》:新课标强调整本书阅读,您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有什么建议?

汪锋:新课标把整本书阅读作为一个任务群单独列出来,但是它其实不是新鲜事物,语文教学中一直非常强调名著阅读的重要性,上一版教材的“名著阅读”板块就为学生推荐了数十种名著。现在仍然单列,并做了优化调整,设计的初衷是引导学生学会读不同类型的书,综合运用各种阅读方法。把教材里整本书阅读的推荐书单摆出来,就不难发现就是不同类型的代表。

现在关于整本书阅读要教到怎样的程度是有争议的。是要精读、专业地读,还是让学生了解就行?当它作为任务群进入教材,作为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老师怎样处理?我个人认为,要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书,但不必每本精读,也不必每章精读。义务教育阶段给到名著阅读的课时并不多,老师在授课时不能就这本书谈这本书。比如《骆驼祥子》,单教这本书可以教一学期,但你可能还要教《西游记》《海底两万里》《红岩》等等,将它们排布开,就会发现这些是不同类型的小说,给学生讲讲小说的不同类型、在表达手法上的异同,引导学生体会阅读不同类型小说的方法差异,把这些重点说清楚就行,而不用去挖某本书太多的细节。目前大家对整本书的认识没有统一。老师们教学时不要盲目跟风,在有限的课时里教给学生这本书的最大价值就行,不用面面俱到。

现在有很多对整本书阅读的炒作,将整本书阅读在考试中的重要性夸大。学业质量评估有非常大的导向作用。高考的考核比较明确,考题突出体现的整本书阅读的指向也很清楚。中考由于地方自主命题,认识上不统一,考查方式和内容上变动太大,这对语文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北京中考对整本书阅读考核的度及与高考的衔接比较好。考题不硬抠细节,名著读过即可作答,这种方式可以减轻学生的焦虑及学习压力。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掌握读一类书的方法,对整本书阅读,应该从学生是否掌握了读书方法的角度去考核,再让学生抓住这本书的主要特点就够了,而不是以考整本书阅读去对学生进行分层。

03

新媒体时代,老师应为“新语文”做好准备

《教育家》:您曾说新媒体催生了“新语文”,老师如何应对?

汪锋:所谓“新语文”,其实是指表达方式更综合了。以前口语与书面语是分开的,现在是新媒体时代,图片、文字、视频、音频混合在一起,传输方式的变化能把各个媒介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不同的媒介对于人的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视频媒体更强调口头表达。随着短视频的发展,对人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要求越高、需求越多。当口语的传输方式特别便利,一个人如果不训练相关的能力,就可能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落后。

教育界应该有紧迫感,因为我们当前的教育更强调书面文字,语文教学包括考核评价在直面新时代这方面滞后了。中小学阶段没有专门的课程去教口头表达、视频传播等。条件好的学校可能会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学习与练习,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不一定在考试体系中占优势,但在社会选拔体系中自然就占了优势。所以我们得意识到这个事情的重要性。语文教育,要跟上表达方式、传输工具的发展,跟上时代的发展。

有人说作文是语文的全部,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这类说法都是比较片面的。语文真正重要的,是怎样更好地利用各种媒介传递信息,通过有效的沟通交际,在现代社会更好地生活,这应该是语文教育的责任。

自中小学老师参考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