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历史教学科学性问题的结构化梳理

2024/9/6 14:34:44  阅读:19 发布者:

有人说历史学习就是死记硬背,有人戏称历史是门“玄学”,有人说“历史老师全凭一张嘴”,诸如此类质疑不胜枚举,其实质指向历史教学的科学性问题。本文将从历史教学的科学性的定义、违背科学性的现象以及确保科学性的建议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

一、历史教学的科学性

历史教学的科学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科学的原则、方法,确保历史知识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1.真实客观:历史教学应该基于真实的历史事实,不偏离客观的历史记录。教师需要依据可靠的历史资料传授知识,避免主观偏见。

2.科学方法:历史教学需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例如系统性、逻辑性、实证性等,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

3.教育功能:历史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人文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违反历史教学科学性的现象

1.缺少实证。历史教学中,不查找资料,不核对出处,不求教同行,主观臆断,对史实随意衍展,结果张冠李戴,甚至无中生有。

2.生搬硬套。历史教学中分析历史事件、评议历史人物、剖析历史现象时存在史学理论应用的简单化、教条化倾向,未能从具体的实际出发,往往生搬硬套,以偏概全,顾此失彼,有失公允。

3.文史不分。历史教学中的资料引用不严谨,将小说、影视故事、戏剧台词搬上讲台,把讲台当舞台,把历史课搞成说评书、讲故事、演话剧,讲得天花乱坠,哄得学生一时满堂喝彩,将虚构当作了真相,把历史弄得面目全非,误导学生。

4.表述欠佳。历史教学中不注重语言锤炼,半截话、多余话、重复话、费解话、口头禅不断出口,或拖泥带水、啰啰嗦嗦,或含糊其词、模棱两可,缺乏准确性、严密性和逻辑性。

5.惟书是从。历史教学中以教材为本,视教材为绝对权威,丝毫不敢怀疑,对教材中的错漏视而不见,见而不疑,疑而不改,以讹传讹。

6.有错不改。具体表现为叙述史实、陈述观点、板书提纲、批改作业、评阅试卷时,出现错误或失误,后来发现了或学生指出了,不仅不面对现实,勇敢承认,表示道歉,及时纠正,反而因所谓的“师道尊严”,或心存侥幸,以为学生不知,或百般掩饰,以“师”压人。表现出一种不严肃、不负责的治学态度。

7.敷衍学生。既不主动了解学生,也不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拿起课本就上课,下载课件拿来就用。或照本宣科,和尚含经,索然无味;或夸夸其谈,卖弄学问,漫无边际。布置作业,随心所欲,抓住啥算啥,既不精心设计,也不通盘考虑。批改时走马观花,无所用心,既无订正,也无评语,惟有日期了事。考试测评,只图省事,不加甄别,网络下载,缺少针对性,没有匹配度。试卷批阅,马马虎虎,既无参考答案,也无评分细则,多给少算时有发生,。回答学生提问,不动脑筋,死要面子,不懂装懂,草率作答,蒙哄过关。

三、确保历史教学科学性的建议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历史唯物主义修养

当下提高历史老师自身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水平是当务之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历史认识。提高学生的历史认识不仅需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历史认识,而且需要让学生学会何以得出正确的历史认识。唯物史观是正确的科学的历史评价方法和理论。从马克思主义自1848年诞生以来的历史来看,掌握唯物史观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因为唯物史观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系统,需要极高的哲学素养,否则很容易陷入各种误区。作为历史老师,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哲学水平,另外就是在应用唯物史观时要非常谨慎,不可简单套用,不可生搬硬套。在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时不可简单归结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陷入唯经济论的误区,因为马克思也说历史是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历史是复杂的,充满各种偶然因素,也蕴含必然因素。在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既要坚持全面原则,一分为二的进行分析,还要坚持历史原则将其置于特定的时空背景分析,同时要坚持阶级原则,从其阶级立场去分析。在此基础上,要做到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的辩证统一。在道德评价时要做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的辩证统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要综合应用,不能割裂,否则稍不留神就会出问题。

2.树立实证精神,落实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必须树立实证精神,落实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以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历史的真相,理解历史的本质。

实证精神是历史教学的基石。它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历史事实为依据,以实证的、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探究和解释历史。这种精神体现在对史料的收集、鉴别、分析和运用上,也体现在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客观评价上。只有树立了实证精神,我们才能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确保历史教学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论从史出是历史教学的关键原则。它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以历史理论为指导,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这种原则体现了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有助于我们揭示历史的真相和本质。

史论结合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方法。它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历史事实和理论相结合,用历史理论来解释和阐述历史事实。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历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3.加强概念学习,淬炼教学语言,确保表述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在历史教学中,历史老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历史的引路人。为了确保历史教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历史老师必须加强历史概念的学习,淬炼教学语言,确保表述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历史概念是构成历史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是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的基础。历史老师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准确传达历史信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

教学语言是历史老师传授历史知识的重要工具。为了确保历史教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历史老师必须淬炼教学语言,确保表述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历史老师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历史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任何微小的错误都可能影响到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因此,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关,确保每一个历史概念、事件和人物的表述都准确无误。

历史老师要注重语言的清晰度。清晰的语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历史老师应该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历史概念、事件和人物,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生僻的词汇。同时,历史老师还应该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内在规律。

历史老师要注重语言的感染力。历史是一门充满情感和故事的学科。历史老师应该通过生动的故事、感人的事迹和深刻的思考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历史老师还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表看法,促进他们的思考和探究。

4.坚持学生立场,实现关注教到关注学的转变

学生的收获和体验才是衡量历史学习成效的金标准。我们普遍在怎么教方面关注较多,研究课标,研究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最终觉得自己讲完了教学任务就完成了,殊不知只有学生真正学会才是教学任务的终结。我们通常会碰到这种情况老师知识储量挺大,口才也挺好,学生们也喜欢上他的课,但是考试成绩却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对学生怎么学方面关注不够,自己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如痴如醉,但是落实不到位,只停留在嘴上,没有体现在纸上,更没有进一步的有效指导。

关注学生怎么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生知道什么,具备什么样的基础,有什么的需求,存在什么样的疑问,这些都要有充分的了解。

2.根据课标要求,需要弄清楚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然后制定相应的策略指导学生实现这个目标。

3.重视教材的作用。教材是教学最重要的资源,要充分挖掘教材素材,弄清楚教材上的基本概念,认真思考教材上所提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一直有种陋习就是认为老师重视教材就是“照本宣科”,学生也认为光看教材就是“小儿科”,就是笨办法,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喜欢抛开教材找资料、找素材,久而久之就导致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不扎实,基础不牢。这次去河北精英中学、魏县一中、昌黎一中学习,深刻认识到教材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基础的重要意义。学生们教材上记得满满当当,老师的教材上写得满满当当,反观我们自己的课堂,学生的课本上上完课空空如也,这就是差距,这就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4.老师少讲,精讲,学生多讲,多思,多议,多写。这次在精英中学的课堂上看到不仅教学流程统一,而且用闹铃严格计时,更重要的是将老师的讲解控制在10分钟之内。以往我们对这种做法经常嗤之以鼻,但是反思我们自己的讲授型传统课堂取得什么效果?我在日常的下校听评课活动中,经常看到老师在课上讲得口如悬河,学生在课上昏昏欲睡。如果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想办法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上课体验感,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我们很多老师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为什么很难改变一言堂的现状呢?因为老师讲是最简单最省心最容易掌控的教学策略,课改推进缓慢的根源是老师的惰性使然。课堂是学生在学校最重要的学习场域,构建生本课堂是课改的重中之重。

5.历史学习要落实到纸上。当下的文科教育的两大弊端:读的少,写的少。读的少目前很难改变,但是写的少可以改进。老师上课讲了,学生上课热烈讨论了,但是如果没有落实到纸上就会是无效功。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多写,多记,无论是课本上、笔记上,卷面上,学生要多动笔,规范写,认真写,有逻辑的写,这样才能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培养素养。

6.教学中多务实,少务虚。大概念、大单元当下很流行,但是天下之事必作于细,一味的拔高,一味从宏观层面思考,不接地气,没有基础,最终只能是以失败告终。抓基础、抓落实,紧扣教材,紧扣课标,一节课一节课的指导学生学习、思考、辩论、写作,教学成果不会差。

自结构化教学研究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