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历史教学立意的结构化梳理

2024/9/6 14:33:02  阅读:19 发布者:

教学立意是教学的“魂”,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目标导向,是解决“教什么”的关键所在。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和思考,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诸侯争霸与变法运动》为例梳理一下如何确定教学立意。

第一步:看课标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课标解读:课标罗列了三个学习任务:理解变法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了解“百家争鸣”局面及意义,感觉还是很散,找不到立意所在,不明确最终的落脚点在哪里。

第二步:看标题

标题是编者对教材内容的概括,往往是重要史实、重要概念或编者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也往往是编者的“立意之处”。

本课标题:《诸侯争霸与变法运动》

标题解读:诸侯争霸与变法运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个历史现象,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在诸侯争霸的背景下,各国掀起了变法运动,而变法运动也直接服务于争霸事业。但是教学立意好像还是不明确。

第三步:看课内结构

本课一共四个子目分别对应了课标的三个学习任务;“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两个子目解读“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孔子和老子”子目帮助“了解老子、孔子学说”;“百家争鸣”子目解读“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其中“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子目与课标相比增加了文化认同的内容,但解读至此,依然看不出本课到底要表达什么主题或者说什么立意。

四、看学习聚焦

【学习聚焦】置于每一目的标题旁,以精练的文字概括本目的基本内容或要点。

第一子目“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的学习聚焦落脚点在“华夏族发展壮大”。

第二子目“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的学习聚焦落脚点在“变”,分别为经济发展、阶级变化、上层建筑变革。

第三子目和第四子目可以合并考虑,重点在“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将四个子目的内容综合起来看,都指向一个“变”,包括政治上的纷争、华夏族的壮大、经济的发展、上层建筑变革、思想领域的争鸣,那么本课的立意是“变”吗?立意是个观点和一种认识,显然“变”还不够。

五、看单元结构

从单元结构来看,《诸侯争霸与变法运动》位于“早期国家”与“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之间,那么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由“早期国家”向“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转型期,或者说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奠基时期。至此本课的教学立意最终确定下来。

六:教学立意解读

《诸侯争霸与变法运动》一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奠基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经历数百年的战乱纷争,一方面诸侯国数量减少,华夏族发展壮大,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政治和民族基础;一方面社会经济长足发展,土地私有制发展,小农经济形成及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经济基础;一方面各国通过变法,中央集权体制初步建立,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制度基础;一方面“百家争鸣”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奠定思想基础。

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历史认识,而提高学生历史认识的要害在于明确教学立意,而教学立意并非具体史实和技能,其实质是教师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编写意图提炼的核心观点。

教学立意在何处寻?研读课标提炼教学立意,透过标题洞悉教学立意,梳理学习聚焦窥探教学立意,建构课内结构明晰教学立意,站在单元视角定位课时教学立意。

自结构化教学研究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