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
孩子对数学的兴趣要从有趣的问题中来。让孩子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这是父母老师要思考的问题。
史教授举了一个例子,说可以从孩子本身的兴趣出发,引导他到数学方面来。他说有孩子喜欢音乐,他就讲了一个毕达哥拉斯的故事。
毕达哥拉斯是经过铁匠铺,发现有的铁匠铺敲的声音好听、有的敲的不好听。后来他去研究,发现锤子的重量要成比例,敲出来的声音就会成为和弦。于是他创造了音乐的体系。根据孩子的爱好,揭示他的爱好和数学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我也见过一所初中,为了吸引一群“皮孩子”学习数学中的二次函数等方面的知识,把数学和体育结合起来,比如打篮球时候的抛物线等。解决这种实际问题,孩子兴趣高涨。
建议:在家庭中也可以寻找这样的结合点。如果父母觉得自己挑选案例有困难,现在有很多数学科普阅读书,都将生活和数学做了很好的结合,且注重趣味性。
有朋友说希望有“数学史”相关的书籍推荐,我觉得她就把握了一个不错的点,很多数学本身的发展历程,就是很有趣的故事。
学数学要做大量的题吗?
对于“刷题”这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史教授说学数学必须要做题,但是并不意味着大量做题就一定有用、必要。
每做一道题,孩子是经过思考而解决的,而不是通过训练而得到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此史教授建议题目可以做的难一点。稍微难一点的题目,会促使学生去认真思考。当作出来的那一时刻,会感觉到明白了很多事情。
史教授批评,现在的数学教学。一道题目,做一做要两个小时。但老师恨不得立即把答案告诉学生。这样学生就没有了思考的机会。
建议:平时在学校读书期间,孩子们时间有限,要用大段时间只做一两道难题,有困难。但在假期可以锻炼孩子钻研数学的一种深度思维习惯。
数学思维包括哪些?
数学思维,或者说数学思想,史教授认为最重要的是“抽象、推理和模型”。
要学好数学,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数学是把现实世界的东西抽象到数学内部来,数学内部的发展则完全依靠假设和推理,然后再借助模型把数学的结果应用到外部世界。
数学的这三个思维都用严格的逻辑体系,这一点来看,让孩子多运用数学去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是锻炼这种思维的关键。
建议:对于父母而言,我们不需要具体指导这些思维,而且这些思维也是一句两句说不清楚的。
但是,我们要注意除了重视知识、分数,日常和孩子的互动要注意思维深度的锻炼。具体到数学上,我们可以有数学思维锻炼的书籍共读,一起玩数学游戏等等安排。从小养成习惯。
小学到中学数学学习的关键转换
初中是建立起抽象概念的起步阶段。小学数学没有明确概念,从初中开始建立概念。比如什么是实数,什么是有理数,如何用符号来表达代数式、表达函数的概念等。在几何里只有初中才给出了什么是三角形、什么是平行线的概念,小学时只是描述。
初中是形成逻辑推理的起步阶段。在小学数学只有说理,在初中数学开始证明了,要有基本事实。这次数学课程标准里提出代数要增强证明,几何要加强直观。
相比,小学阶段除了运算能力和空间观念外,主要是基于经验的感悟,形成初步的意识;初中阶段开始要求基于概念的理解,形成相对明确的观念,并发展更多的数学关键能力。
建议:从初中开始的中学学习,在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概念理解等能力方面有了要求。
这也是小学有些孩子成绩还能通过反复训练提高,到了中学后就会下滑的原因。
建议从小学开始,优先抓概念理解,这是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发展的起点。围绕概念,再结合数学的定理、公式系统(比如每一个公式孩子必须自己会推导),就可以逐步发展他们全面的数学思维。
转自全景式数学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