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意味着什么?有多元意蕴!
2024/9/6 14:15:16 阅读:44 发布者:
“新教材”意味着什么?
在这个9月,各版本小学数学“新教材”将会在一年级投入使用。以“新教材”落实“新课标”(特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同)意味着课程改革进入全新的阶段。那么,“新教材”投入使用仅仅是教学载体的改变吗?非也!“新教材”投入使用,有其多元的意蕴!
首先,“新教材”的使用并不意味着“旧教材”过时了。2022年4月,“新课标”卜一颁布,就有人提出“旧教材如何落实新课标”的问题。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新”“旧”对立不宜过于强调。“新课标”颁布以及部分年级“新教材”的使用,都不意味着“旧教材”过时了,而是意味着“旧教材”的落实有了新的要求、方向和参照。恰如王国维先生所言的“学无新旧”,新旧教材都是落实“新课标”的载体,都要落实核心素养——没有用上“新教材”的教师,更是要明确这一点。
其次,“新教材”的使用并不意味着“新的就是好的”。“新教材”的使用会催生新的公开课、新的教研文章以及以落实“双新”为主题的各类教研活动。这些当然是一线教师需要的,但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将“时间上的新与旧”和“水平上的高与低”作简单的关联。需知,新瓶可以装旧酒,新鞋可以走老路!我们要破除“新的就是好”的简单思维,警惕那种以为用上新形式,贴上新标签就是落实了“新课标”的形式主义。“审辩思维”与“循证意识”是我们面对教学新现象的重要思维工具!(目前,也已经有冠以“新教材配套”之名的教辅材料面世。)
第三,“新教材”意味着新视野、新思维和新方法。“新教材”是各编写组对标“新课标”要求、探索学科发展方向、总结实践成果、对接教师需求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长段实践的总结。对此,一线教师首先要将教材作为“静态文本”加以分析,要了解新教材的整体结构以及新增的、调整的、不变的内容分别是哪些,打开“新视野”。比如,北师大版教材在正式学习单元前的“我上学啦”单元就非常值得玩味。其次,“静态文本”要转化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必然要求教师确立“知识本身不是目标,以知识落实核心素养才是目标”的新思维,并探索核心素养落地的“新方法”。注意,这里的“新思维”不是简单的一条或几条原则,而是一系列的观念。这里的“新方法”不仅是一课一例的“术”,更是中观层面的、具有结构性的方法论。比如“项目化学习”就可以看成是一种契合新课标理念的“教”与“学”的方法。
第四,“新教材”意味着新实践、新成长和新生活。“课堂,是课改的最后一公里!”这一说法广为流传,也从侧面说明具体的、一课一课的教学,才是课改最终的样子!以“新教材”落实“新课标”最终发生在万千教师具体的课堂上。也正因此,新教材才具有引领教师实践,使教师面临新挑战、获得新成长的“结构性力量”。当然,新教材这种力量的发挥需要教师的配合,毕竟,教材的高度高不过“教师的高度”!而教师,也正可以把新教材的使用看成自己成长的新契机,借此迭代自己的实践。而当您自己的实践改变了,您在学校的生活,也就有了新的意义。
“新教材”的使用,是一个起点,是一个仪式!它召唤着一线教师以自己的智慧与热情,参与到一场关乎国家命运和万千孩子前途的教育变革中。这场教育变革,安静、热烈,静水深流。
转自全景式数学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