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几点建议

2024/9/6 11:37:29  阅读:30 发布者:

“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中,学生感觉最困难的是“写”。很多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感到无话可说,不知从何下笔,即使花费了很大力气写出来的文章也错误频出。许多教师感觉最难上的课是写作课,除了让学生背范文,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这些现象源于写作教学的理念存在偏差,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训练不到位,指导写作的方法不得当。笔者认为学生不会写作的具体原因如下:第一,缺少思维训练。写作是思想的文字表达方式,学生如果没有思考、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是一味模仿,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然而许多英语课堂上学生机械模仿多,真正的思考和真实思想的表达少。第二,语言输入量不够。教学中有的教师仅在写作课上孤立来教写作,很少关注学生的阅读积累,没有通过指导阅读来教写作的意识。在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环境下,学生的英语阅读量严重不足,除了教材外,学生很少接触原版的英语语言材料,输入不够导致输出困难。第三,写作方法的指导缺失或指导不当。有的教师从不教学生怎样写,有些教师即使教了,也只是让学生机械记忆写作方法,没有让学生在语篇中领会、感悟。有的教师从不研究作文的评价标准,认为那是评卷教师的事,与学生无关。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建议教师在教学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一)注重语用、表达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语言不作为一种创造手段占据学生的心灵,如果他们只会熟背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通过语言来表达这种思想,他们就会对语言冷淡、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毫无疑问,学生爱思考、有思想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这种爱思考、有思想的良好思维习惯需要教师对学生长期的培养,这种理念不仅仅体现在写作课中,而更需要贯穿于日常所有的课堂之中。例如,在词汇课上,教师设计词汇训练的时候,通常有两种做法:让学生翻译句子操练词汇和让学生运用词汇自由造句,这两种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有很大区别的,前者只停留在语言结构操练的层面,后者才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做到“想说什么说什么”,使语言成为表达思想的工具。再如,每天的作业布置,是让学生大量机械抄写、达到所谓“熟能生巧”,还是让学生结合当天所学内容、写写身边发生的事?教师应该选择后者,让学生每天写写自己的点滴思考,能写多少写多少,不会的单词可以查字典,甚至可以用汉语拼音来代替,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养成用英语表达思想的习惯。

(二)设计题目,贴近生活

如何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作文题目的设计和选择非常重要。有的教师在布置作文时仅注意到让学生完成教材内容,不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EEC英语教材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在学完有关“指路”的内容之后,教师A布置的作文题目是“仿照教材24页画一幅图,描述图中主要建筑的位置”,教师B布置的题目是“描述我们学校所在的位置”。很显然教师B设计的作文题目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对学校有感情,写自己的学校感觉更亲切;学生对自己的学校周边最熟悉,描述的位置更准确。这样的题目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愿望,而且达到了真实运用语言做事情的目的。思维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题目才能让学生想表达思想,有话可说。

(三)借助图示,辅助构思

学生拿到写作题目后往往感到没有思路、无从下笔,有的学生有很多话想说,但起初的思维往往是凌乱的。这时特别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把随意涌出的众多思绪进行梳理,形成清晰的脉络,才能开始动笔。思维导图是一个非常好的帮助学生整理写作思路的工具。在写作前,教师可以采用广泛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集思广益的同时,在黑板上画出思维导图。最初的导图要包含本次作文可能涉及到的所有信息,然后通过擦除和重新分配层次等办法,帮助学生去除不必要的干扰信息,整理出最能支撑本次作文主题的主体内容,然后再让学生动笔写作。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绪独立画出思维导图,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提出建议,自己重新整理,之后开始写作。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帮助学生在构思时做到条理清晰、主次分明,也可以帮助学生把内容写得更充实,不丢失必要的信息。

二、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一)保证课外阅读量是“写”的前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代诗人杜甫早已揭示了这个道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多阅读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7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量应累计达到4万词以上,八年级累计达到10万词,九年级累计达到15万词。这个数量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才可能完成,而目前大部分学生除了教材中的课文阅读以及练习卷中的阅读理解文章以外,几乎从不阅读英文。这就给英语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任务,必须想办法扩大学生英语的课外阅读量。笔者建议教师,首先,要选择难度适宜、趣味性强的读物推荐给学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帮助学生养成课外英语阅读的习惯。再者,要给学生搭建阅读后展示的平台,如开展讲英文故事、朗读英语美文等交流活动,增加学生阅读的成就感。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读的多了,语言输入量增加了,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

(二)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素材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写作时,美文佳句信手拈来。为此,有的教师为学生下载打印大量美文佳句让学生背诵,结果发现学生虽然花大量时间背诵了,然而在写作时却很难及时提取。笔者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有意识地积累美文佳句。如果教师不加指导,学生一般只会把注意力放在文章的故事情节或文章传递的信息上。教师应给学生布置在阅读中进行语言积累的任务,让学生在语境中体会那些优美的句子,关注词汇使用的丰富性、关注句式的多样性,关注具体的语言使用对作者意图表达的支撑作用,让学生在语境中反复诵读,深入体会。这种途径积累的语言不仅能使学生记忆深刻,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适当的语境中能够随时提取,合理使用。

(三)在阅读中积累写作方法

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可以给文章增色,这一点极少有教师不认同。然而,一些教师仅仅在写作课上花费大量时间“讲”写作方法,教师讲得很辛苦,学生接受的效果却甚微。写作方法不是讲出来的,正确的途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阅读中有意识地积累、学习而会的。阅读时,教师首先应帮助学生分析文章中运用得恰当的写作方法,如,作者如何进行的人物心理描写、如何有效运用了罗列法等等,继而让学生朗读这些篇章段落,进一步体会、形成语感,以便将来适时输出。这样,在文章完整的情节中、在具体的上下文语境中,学生对写作方法的理解更深刻、对写作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以及不同写作方法所起到的作用更具有认同感,学习的效果自然就会更好。

三、研究评价标准,以“评”导“写”

指导学生学习写作还有一个有效的途径,即研究作文的评价标准。“评价是指挥棒”,对于教学如此,对于写作也如此。指导学生遵循评价标准进行写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初中阶段考试的作文大多可以归为“命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两类,梳理两类作文的评价标准,描述的语言不尽相同,但就其实质而言,可以归为三个方面:第一,关于文章的内容。如,一些命题作文的评价标准中描述为“内容充实、论据充分、主题突出”等,一些给材料作文的评价标准中描述为“信息完整、完成了题目规定的任务、 覆盖所有内容要点”等字样;第二,关于文章的谋篇布局。如:评价标准中有“文章结构合理、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等描述语;第三,关于写作的语言水平。如:评价标准中体现为“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丰富优美、语法准确、可读性强”等表述。基于以上评价标准,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就要从“内容”、“谋篇布局”、“语言”三个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

首先,指导学生通过审题,确定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对于命题作文要求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写作,叙事、议论、说明时选取的事例都要突出主题,内容详实,切不可偏离主题。对于给材料作文,指导学生通过圈画、标注序号等办法确保不丢掉信息,围绕所有内容要点展开写作。

其次,指导学生在构思作文时要列出简要的写作提纲。就如建筑前要设计、画图一般,先搭建起文章的主要框架结构,写出主题句或要点信息,使文章布局合理,再动笔填入细节和支撑信息,使文章逐渐丰满起来。如果学生没有打草稿的习惯,至少要在心里勾画出简要的提纲,使文章条理清晰,然后才可以动笔。

再次,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提高语言能力。语言水平是评价作文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如遣词造句,特别是以句子为中心的语言训练十分必要,帮助学生克服汉语的语序干扰,养成用地道的英语表达的习惯。还要指导学生关注词语的使用,如连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使用等等,使文章语言丰富、逻辑顺畅、浑然一体。

总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教师长期的努力,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转变理念,逐步落实写作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思维、语言、技巧等多维度训练,再辅助以“常写”、“常批改”等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做到“思如泉涌”、“言之有物”、“妙笔生花”,使写作不再成为学生的难题,教师不再为写作教学所困惑。

自英语外语教学与评价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