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高中历史情境活动式命题方法研究

2024/9/6 11:25:06  阅读:20 发布者: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考查内容与“四翼”考查要求,是通过“情境”与“情境活动”这两类载体实现的。本研究以2024年高考历史试题为主要案例,从材料选取、形式设计、目标导向三个方面明确了历史情境活动式命题的基本要求,并提出了遵循国家教育政策导向、发掘课程标准与教材资源、关注社会热点议题以及借鉴一线课堂教学案例等情境活动式命题的方法,旨在推动高考历史试题更好地满足国家与社会的育人需求。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以下简称《说明》)中明确指出,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考查内容与“四翼”考查要求,是通过“情境”“情境活动”这两类载体实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中强调“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是检验其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方面”。在此要求下,情境化命题受到更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以2024年高考历史试题为主要案例,在归纳分析近十年高考历史情境命题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历史情境活动式命题的方法。

一、情境化命题与情境活动式命题

《说明》中对情境与情境活动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情境’即‘问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情境活动’是指人们在情境中所进行的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活动。”两者在教学和评价中是相辅相成的。“情境”侧重于“再现学科理论产生的场景”,而“情境活动”侧重于“呈现现实中的问题情境”。换言之,在教学中,历史情境活动设计不同于单纯展现历史事件具体真实背景的情境,它更强调教学中以情境为背景依托的学生活动设计,关注学生以怎样的方式更好地感受历史、认识历史。在评价中,历史情境活动式命题关注以怎样的方式更准确、全面、综合地考查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

2024年高考历史试卷中,绝大多数题目都体现了情境化的命题思路,如新课标卷第32题:

17世纪,法国某细布工场雇佣近1700人,分属于制作轮子与刀具、清洗、上色、整经等部门。织布分为多道工序,其中压印、绣花等通常由妇女承担。这可用于说明 ( )

A.生产方式变革的条件渐趋成熟

B.机器大生产强化对工人管理

C.现代工厂制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D.工业革命促进女性地位提升

此题通过新材料描述了17世纪法国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属于常规的情境化命题。

新课标卷第43题则属于典型的情境活动式命题。该题以1932年中国重要新闻标题为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择取材料中的时事,拟定一个主题,撰写一篇时事短评。其中,“撰写时事短评”是题目的活动形式,该题通过这一形式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应用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 符合情境活动式命题的定义。

二、情境活动式命题的现状分析

情境活动式命题不仅关注“情境”的设计,更关注“活动”的设计。情境设计的关键在于材料的选取,活动设计的关键在于问题和任务的呈现形式,以及活动对学生起到的引导作用。因此,本研究将从材料、形式、目标三个维度出发,对当前高考历史中的情境活动式命题进行分类分析。

第一种类型的题目选取了学生在现实中较有可能接触到的材料,如2024年高考历史湖北卷第19题。该题以“物品与文明的关系”为切入点,列举了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土豆、适应工业化时代城市扩张需要的地铁、辐射出新物品体系的电子计算机等材料,引导学生论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与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联系。此类题目的特点是取材生活化,重在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联系实际,充分感受所学知识中蕴含的应用价值。

第二种类型的题目在形式上设计了学生在现实中可能进行的活动,如前述2024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第43题。较为典型的还有2020年高考历史山东卷第19题,该题通过“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这一活动形式,考查学生对当时英国政治与经济发展的认知情况。此类题目的活动形式设计具有生活化特征,有助于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与创新思维。

第三种类型的题目旨在引发学生对当下现实问题的思考,如2024年高考历史山东卷第17题。该题呈现了“某中学生对鸦片战争的主观讲述”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主体对同一件事可能有多重解释,不同解释又会影响人们对事件的认知,进一步启发学生意识到,在如今信息爆炸的现实生活中,不应偏听一家之言,要注意追溯信息源头,形成自己的判断。类似的还有2023年高考历史北京卷第10题: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有学者认为,“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历史研究进入“e-考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史料运用的原则 ②数字化史料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 ③历史资料数字化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 ④“e-考据”指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该题着眼于现代信息技术对历史研究的影响,促使学生思考时代发展与人、事物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认识世界。此类题目的特点是充分体现现实关怀,重在启发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趋势,发现并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本研究对近十年高考历史试卷中的情境活动式题目按上述三种类型进行了归纳整理(表1,表2,表3)。

概言之,2024年高考历史试卷中的情境活动式命题主要以主观题的形式呈现,命题思路包含了材料生活化、形式生活化、目标时代化三种类型,题目通过创设贴合生活实际与时代趋势的历史情境,考查学生历史学科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总体而言符合“四翼”中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的考查要求。

综合近十年的高考命题来看,一方面,与常规的情境化命题相比,情境活动式命题数量占比极少;另一方面,情境活动式题目总体上存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等问题。从表2能够看出,多数题目都将“撰写小论文”作为活动形式,还有不少题目虽在题干中设置了类似“研究性学习”的情境活动,但题目的问题呈现形式与任务设计却与情境活动关系不大,情境活动对学生的答题几乎起不到引导作用,这样的情境活动设计不免流于形式。此外,能够真正考查学生创新思维与意识的题目还有待加强,这也是当前历史情境活动式命题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情境活动式命题的方法探索

《说明》指出,根据“四翼”考查要求,高考命题应当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简单层次的情境活动主要对应基础性要求,复杂层次的情境活动主要对应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要求。具体而言,命题要重视采用贴近时代、社会与生活的材料,合理创设情境,并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形式和设问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课堂所学内容的应用价值,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1]鉴于此,历史情境活动式命题应达到以下要求:一是选取生活化的材料,设计更能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的情境;二是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征与发展需要的活动形式;三是题目在立意上要充分结合时代趋势与现实问题,以更好地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因此,高考命题者应重视把握学情,更多地了解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尤其要关注中学生能够开展哪些学习实践活动。具体说来,命题者可以通过以下路径来命制情境活动式题目。

(一)遵循国家教育政策的导向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18个基本要点中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人文积淀、人文情怀、信息意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问题解决都是与历史学科的教学评价紧密结合的,这对历史高考情境活动式命题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命题者需进一步明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作为情境活动式命题的主要着眼点。

(二)发掘《课标》与教材中的素材

《课标》与教材中呈现了不少情境活动设计案例,教材中的案例主要安排在每节课的“探究与拓展”环节以及每本教材的“活动课”中,《课标》中的情境活动案例主要安排在教学活动的示例中。其中的五个典型案例具体见表4

其中,案例1呈现了“邮票”这一学生容易接触的材料,属于选用生活化材料的情境活动;案例2以“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发展的影响”为讨论主题,属于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的情境活动;案例3属于以文学艺术作品为材料的情境活动;案例4引导学生扮演“联合国难民署官员”,提出解决难民问题的方案;案例5要求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社会调查。后两者都属于模拟现实任务的情境活动。这些案例为情境活动式命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部分内容在经过改造后也适用于纸笔考试。

(三)关注与中学生相关的社会热点议题

当前不少社会热点议题与历史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共通性,能为命题者提供具有时代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素材。例如,在知识爆炸时代,学生如何正确鉴别、选择有效信息?这一问题与历史学科中史料的选取与鉴别能力相关联;面对高考改革带来的更多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不少学生陷入生涯规划的困境,这与历史学科中学生对时代发展趋势以及人与时代之间关系的认知相对应;环境问题、性别问题同样是当今人类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学生如何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形成、建立正确的性别观?这些与学生对环境史、公共卫生史与女性史等专题的学习密切相关;等等。切实关注社会热点议题,了解学生群体所面临的实际困境,有助于命题者明确命题在价值引领层面的落脚点,让情境活动设计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现实关怀和时代关怀,推动高考历史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目标。

(四)借鉴一线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活动设计

扎根一线的历史教师往往对学情有较精准的把握。因此,许多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活动设计案例能为命题者提供活动材料、形式等多方面的参考。

从活动材料来看,引导学生基于身边熟悉的或容易接触到的材料展开探究,是一线课堂中常见的情境活动。如“寻物春秋——身边的历史”课例,[2]要求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选择自己身边尤其是家人、家乡等熟悉的带有历史印记的物品、建筑或景观等进行探究,并在课堂中展示探究成果。从活动形式来看,不少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课余生活,设计了戏剧表演、手抄报绘制、歌曲填词、模型制作、图标设计等多样化的课堂情境活动。为充分凸显历史学科特色,此类活动通常基于史料的搜集、理解、考证、解释与探究等研习任务而进行,学生的研习成果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呈现出来。此外,近期受到广泛关注的历史学科“游戏化教学”课堂实践也属于形式创新化的情境活动。以“剧本杀”形式为例,[3]教师基于充足的史料依据与合理的历史想象,将原本枯燥、零散的史料加工组构成生动化、整体化的故事,并将多个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融入故事,引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逻辑推理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是游戏的主角、课堂的主体、思维活跃的探究者,教师则作为游戏的主持人,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发挥控制课堂节奏、总结升华的作用。“剧本杀”游戏中的“证据搜集”“线索整理”“真相推理”等环节与历史学科中的史料研习、探究活动有异曲同工之妙,且适用于纸笔考试,对于命题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还有一类情境活动强调引导学生创新地解决实际问题、完成现实任务,实现知识与能力迁移。例如,“模拟联合国”是国内外广受认可的一种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 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国际法等知识,模拟联合国会议的举办方式,共同探讨当下关乎全人类命运的世界性难题。[4]有教师指出,历史教学与“模拟联合国”活动在过程、目标等方面相契合,历史专业知识是活动的学术根基,而活动又能促使学生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对于改革教学方式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还有模拟考古发掘、实地调查、采访、导游讲解、影视编导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如何将这些活动应用到命题中?命题者可设置“博物馆主题展览”的情境,呈现若干历史文物,并给出展览举办目的、主要的观展群体等基本信息,要求学生为这些文物撰写解说词。在开放式答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阐明文物的信息与史学价值等基础内容,还需考虑参观者的认知水平、参观目的等其他因素,因此这一考查方式能较好地体现出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如何对学生开放性的答题结果进行评价?不同类型的情境活动有不同的特性与完成要求,命题者可据此形成评分要素,将学生的活动完成度作为评分的依据。例如,在模拟博物馆讲解的活动中,可将“学生能否根据题意从恰当的角度介绍文物”作为评分标准;在模拟外交讲演的活动中,可将“学生撰写的发言稿是否充分考虑国家利益、符合本国外交方针”作为主要评分标准。

总之,情境活动是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重要载体,落实《说明》对情境活动式命题的要求,是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与评价改革同步并进的必经之路。对此,广大命题者需充分运用教材与《课标》的资源,切实关注与中学生相关的国家政策、社会热点议题,走近一线历史课堂,结合学情进行命题,以发挥高考历史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助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自历史园地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