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有比较强的理解能力与模仿能力,很容易接受新知识,并且他们的体能发展情况优于低年级小学生。但总体来看,六年级学生的意志力、耐性还不够,对于像中长跑一类单调、枯燥,比较耗费体力的运用项目,并无强烈的参与兴趣,一些体力较差的学生甚至对中长跑项目具有抗拒心理。因此,要想完成800米中长跑教学,对于教师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只有结合学情,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特点出发,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并给予他们体验成功的机会,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中长跑的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正确的跑步方法,在实际锻炼中认识到跑步对人体的好处。
2.通过正确的练习培养学生自我调控的能力,塑造他们良好的品质。
3.引导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教学重点
学会以自然、幅度较小的动作控制身体,跑出节奏感、跑出好身体。
三、教学难点
运用协调的动作和有节奏的呼吸跑完预设的路程。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困难
师:坚持参加体育运动能增强身体素质,能帮助我们获得良好的精神状态。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运动项目呢?
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提问:你们喜欢跑步吗?
学生回答略。
师:长跑是一项很考验人耐力的体育项目,要想跑完预设的路程,很多人都得咬牙坚持。同学们,你们都来说一说,长跑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学生先自由讨论,随后教师组织好秩序,指名回答。
生A:我的耐力不行,跑上几分钟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喉咙也特别难受。
生B:我的脚踝比较脆弱,要是发力不当很可能会多次损伤脚踝,到时候正常走路都难,更别提参加跑步训练了。
生C:我跑上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衣服、头发被汗水浸透的滋味可不太好受,所以我一直不太喜欢这种特别消耗体力的运动项目。
师:有的人在跑步的过程中觉得很累很难坚持下去,这恰巧说明他的心脏和其他的身体器官耐力非常不足。只有运用正确的方法去练习,才能克服他内心深处的恐惧。接下来我们一起认真学习跑步的技巧,相信会对你们有所帮助。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能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关注,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轻松接受接下来要学习的新内容。)
(二)亲身示范,指导学习
师:刚才我已认真听了大家的描述,你们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再加上长期缺乏锻炼,才导致跑步成为你们的噩梦。我相信掌握了长跑技巧,你们就能轻松许多。
教师发言完毕后,结合此前学生在谈话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与指导。
教师示范正确的姿势:挺直上半身,同时头部不能后仰,在奔跑的同时手臂要随着腿的动作,有节奏地摆动。
教师设定练习时间为3分钟,随机邀请学生进行体验。
请学生发表体验感受:掌握动作要领后,各部分肢体能够协调配合,再加上能控制好跑步节奏的话,整个人会感觉比较轻松。
全班学生根据教师的动作示范进行练习。教师进行巡视,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动作要领。
教师示范正确的呼吸方法:跑两步或三步呼气一次,随即马上吸气一次。如果感觉个人耐力不好时,也可以采用一步一吸气的方法,通过正确控制呼吸频率锻炼肺活量。另外,冬天参加中长跑活动时,为了减轻冷空气对咽喉的刺激感,我们需要用舌尖轻轻顶住上颚。
全班学生按照教师传授的方法分组练习,若存在疑问需举手示意请求帮助。
教师示范肌肉拉伸方法:利用慢动作拉伸腿部和手部肌肉,避免出现肌肉损伤的情况。学生根据教师的动作示范进行模仿学习。
(设计意图:示范法是比较直观的教学方式,学生只需要观察、模仿教师做出的动作,便能掌握中长跑的技巧。正确的方法示范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运用教师传授的技巧进行中长跑,可提升获胜的概率。)
(三)结合韵律,现场热身
师:刚才我们已经对中长跑的技巧进行了讲解与示范,接下来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热身运动,记得仔细观察同伴的动作,及时帮助他们找出不足之处,并在相互合作中弥补不足。
教师播放动感的音乐旋律,学生根据旋律在现场开展热身运动。教师巡视全班,继续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师:在刚才的练习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不知道你们是否也看出了端倪?如果是,请大胆地告诉你的伙伴吧!
学生根据观察中获得的发现,与同伴相互交流、相互建议。
(设计意图:热身运动是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跑步之前恰到好处的热身运动,能提高学生肌肉的伸缩性,让肌肉更有弹性,让动作更加灵活,同时也能降低学生意外受伤的概率。)
(四)分组练习,记录成果
师:之前我们已经讲解了动作要领,也进行了简单的热身运动,你是否已经掌握了中长跑的诀窍呢?现在大家就在各自的小组里试一试吧。
教师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跑步练习,从400米再到800米逐步练习,个体在奔跑时小组成员负责观察他们的状态,并记录跑步时间。
全班有序地分组训练,教师认真观察大家的训练状态,将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便于后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A组小组长认真观察正在练习跑步的成员的动态,发现有的同学没有合理控制自己的呼吸,所以刚刚跑完400米便已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接下来的800米训练任务很难完成。于是同小组的伙伴们纷纷建议该生短暂休息,重新调整状态后再做尝试。在该生休息的同时,小组长用笔记录下他的跑步成果。
B组组长用心记录下每位成员的训练结果后发现:本组有一半人可以分阶段完成跑步练习任务,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均靠着毅力在咬牙坚持,经过调查访问才得知,大家刚刚学会教师所教的方法,但对技巧的运用还不够熟练。
C组成员相互鼓励,相互进行方法指导,最终全组有半数以上的同学完成了800米中长跑练习。小组长记录最终结果后汇报给教师,教师指出该组成员在中长跑练习中的优缺点。
全班各小组成员认真练习,完成属于自己的800米目标,教师则全班巡视,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练习结果。
(设计意图:分组练习能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训练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技能,还能借此机会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品质,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中增进彼此间的友谊,从而在班级中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五)组内比较,分析优劣
师:在学习过程中,大家既要有合作又要有竞争,这样才能相互取长补短,掌握更多的长跑技巧,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你们在相互配合共同练习,已经学会了什么?又有哪些不足之处呢?接下来你们在组内做个比较,并结合比拼结果认真分析自己的表现吧!
A组成员两两相互比拼,组员根据自己在小组竞争中获得的成绩,重新审视800米中长跑学习的整体情况,在认真分析中发现了很多问题。
生C在小组比拼中落败了,他重新回顾了整个奔跑历程后发现,自己有肢体不协调的问题,由于手和脚的动作不同步,所以跑步时感觉身体格外疲惫,坚持到一半路程时就有很明显的体力不支的问题。如何做才能让肢体动作更协调?还需要回归日常训练,通过反复训练掌握动作要领。
生H在小组比拼中获胜了,经过细致分析他发现了自己成功的原因。首先在课余时间认真按照老师所教的知识进行练习。其次他懂得调整心态,能做到全力以赴与同学比拼实力。勤于练习和良好的心态两点要素同时具备时,就很容易获得成功。
生J认为自己本来有机会夺得第一名,但是在前面的赛程中消耗了太多体力,所以快到终点时只能咬牙坚持下去。如果懂得调整呼吸节奏、掌握更多的动作要领,或许能轻松获得第一名。
全班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内相互竞赛,并结合自己的表现认真分析出优点和不足。教师随机深入各个小组,观察学生的比拼情况,聆听他们的精彩发言,并及时解决学生在比拼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设计意图:小组成员之间的竞争,能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在竞赛过程中,学生能竭尽全力跑到终点,在奔跑中既能展现自己的优势,又能体现出不足之处,此时教师再启发他们相互探讨、自我分析,可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组织竞赛,展示成果
师:长跑能让我们的身体更有耐力,能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敏捷。你们能总结一下自己的训练情况吗?
指名回答。
生F:我觉得与同学合作练习之后,我掌握了一些调整呼吸和热身运动的方法,现在完成短距离的奔跑任务,感觉没有以前那么困难了。
生D:我认真聆听了老师的讲课,并且根据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了针对性的练习,现在我觉得有信心完成800米的赛跑了。
师:现在老师想看一看大家的训练成果。接下来大家进入各自的赛道,看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比较轻松的状态完成800米跑。
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其中男生为一组,女生为一组,大家在各自的赛道中跑步。
生A认真做着热身运动并调整着自己的呼吸,准备完成接下来的800米比赛。
生B伸展双腿、双手,正在做拉伸运动,简单的热身动作完成后,便站在属于自己的赛道上准备发力。
生C认真回顾着整套动作,并鼓励自己要放松,一定要以最佳的状态赛出风格。
……
随着教师口令的下达,赛道上的学生如离弦的箭一样往前冲,参赛者奋力奔跑的同时,两边的赛道上有学生为各自小组的队员呐喊助威。教师结合每位参赛者的表现以及最终获得的比赛成绩,为其评定相应的分数。最后挑选成绩排名前六名的学生相互比拼,筛选出前三名。
师总结:我们应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让身体状态、精神状态达到最优化。状态好了,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教师面向全班学生公布比赛结果,为这次比赛的前三名颁发小礼物。
(设计意图:在体育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竞赛,在检验教学和训练质量的同时,也让学生在观看他人比赛的过程中学习、掌握中长跑方法,在提高其运动水平的同时,也借助中长跑项目提高身体素质。)
五、教学反思
中长跑运动既需要掌握动作要领,又要考验练习者的身体耐力。从整体来看,这堂体育教学课还是比较成功的。整个教学环节中,我紧紧围绕这两个目标由简到繁讲解动作,教会学生如何正确控制自己的呼吸,训练内容由易到难,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练习中长跑。我还注重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在实际操作中促进知识迁移。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教学环节衔接得不够自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继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转自新课程杂志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