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论戏剧小品的语体特征

2024/9/4 16:57:37  阅读:24 发布者:

戏剧小品,这里所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戏剧艺术样式。从戏剧小品的语境类型来看,戏剧小品属于艺术语体。艺术语体有三种话语表现形式:韵体、散体、对白体;艺术语体对白体在形式上与散体的独白形式相对。它通常是戏剧、电影、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是谈话语体的艺术加工形式。随着电信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的作用日益扩大,电视剧、戏剧小品不断推陈出新,对白体在现代艺术语体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本文拟对戏剧小品的艺术语体对白体的语言特征进行研究。与艺术语体散体、韵体相比,戏剧小品的语体特征表现为口语化特征。它的口语化特征体现在词汇、语法、修辞三个方面,下面分别述之。

Part 01  

词汇使用上的口语化

戏剧小品虽“小”,但语言表达同样也要求确切、简练、生动。生动则要求用语活泼形象,绘声绘色、丰富多彩、深入浅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为了增强语言表达直接交流的效果,更要求生动、活泼,尽量形象化、口语化。因此在戏剧小品中在词汇使用上的口语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多使用双音节词

戏剧小品短小精悍,用词不多。但小品用词的音节结构上有其特色,多使用双音节词。以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和《拍电影》为例,通过使用中科院计算所汉语词法的分析系统分词、人工整理,统计《昨天、今天、明天》中共有1924个词,通过合并重复词得到802个词语。其中单音词179,双音词562,多音节词61,双音节词分别是单音节词的三倍强,多音节的九倍多。小品《拍电影》中共有2323个词,通过合并重复词得到642个词语。其中单音词119,双音词424,多音节词99,双音节词分别是单音节词的三倍强,多音节的四倍多。从统计结果来看,小品中的双音节词占优势。之所以多使用双音节词由于戏剧小品的受众是广大的普通老百姓,通过电视这个媒介来实现的,这就决定交际双方使用通俗易懂、义项相对单一的双音节词语来交际,这样才能完成交际的目的。而单音词一般义项多,使用频率高。据王世友对《现代汉语词典》中3004个单音词义项的统计,共有词义义项6414,平均每个词负载2.135个义项。从词典中抽取双音词356,词义义项442,双音词平均只承载1.23个义项。与双音词(不含双音单纯词)相比,单音词的多义多用特征更加明显。此外据曹炜研究在口语词中双音节词占优势,书面语中双音节词和单音节词的数量逼近。因此小品中双音节词多是因为其多使用口语词来表达的缘故。

()用词通俗、广泛

由于与戏剧小品相适应的语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范围广阔,因此小品的用词通俗、广泛。其中包括方言词、熟语,熟语包括惯用语、谚语和歇后语等。

方言是一种以社会化或地域化为标志的某个语言的变体。与书面语相比,方言是口语性的,方言轻松活泼、生动通俗,乡土气息浓郁,这正好与戏剧小品的语言是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相符合。在戏剧小品中运用方言词语,更显示了小品语言口语化的特色。如在《昨天、今天、明天》中“它实际上就是说话,就是聊天,就是唠嗑”还有像“你这个砍脑壳的”、“有啥子贵干呀”(《送礼》)“忽悠,接着忽悠!忽悠!……你别整三岁小孩的,有能耐你整四岁的”(《卖车》)“唠嗑、脑壳、啥子、忽悠、整”这些在不同地区的口语中常用的方言词,反映了日常口语的特点,很有生活味。

惯用语来自群众口语创造,简短精练,通俗易懂,富有情趣。“纯牌二百五”、“干打雷没下雨”(《相亲》)“横挑鼻子竖挑眼”(《开饭店》)“顺竿爬”(《招聘》)“踢皮球、拍马屁”(《梦幻家园》)这些都是群众惯常用的。

谚语,就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现成俗语。或者说,谚语就是俗语里一种义含深刻道理的“套话”。极具口语化色彩;如“人是衣服马是鞍,一看长相二看穿”(《红高粱模特队》)“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今后我们就靠您了……常言说的好,酒香不怕巷子深!”《开饭店》、“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梦幻家园》)

歇后语,是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幽默风趣的基调能增加情趣、突出形象,从而提高口语的表现力。如:这不是长虫跟王八打架——净绕脖子?(《急诊》)黄鼠狼下狗崽子,一辈不如一辈儿(《打麻将》)“王八吃秤舵,铁了心了。王八看绿豆——对眼”(《缘》)“原来一把钥匙只开一把锁,原配,现在好几把钥匙都可以开一把锁,乱配。”(《开锁》)

无论是使用方言词、还是熟语,都使戏剧小品的的语言带上口语化的特征:明白晓畅,通俗易懂,这自然是群众喜闻乐见的。

()多用拟声词、儿化词、叠音词

戏剧小品在词汇上的口语化特征除了多使用双音节词汇和词语的通俗广泛以外,还大量使用表现手段和描绘手段的词语,如拟声词、儿化词、叠音词等。

摹拟人或事物等声响的拟声词以声表形,寓情于声,使表达生动逼真,可给听众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如“天上的喜鹊叫喳喳……这时候‘哗’地又来了一股浪……呱叽给我一口”、“这手加压,这手开始喷雾,一刺刺,二刺刺,三刺刺,四刺刺。”(《红高粱模特队》)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拟声词让人如临其境,过目难忘。

儿化词表示细小、亲切、随意、喜爱等感情色彩。戏剧小品语言本身就要求带有随意、诙谐、亲切的色彩,儿化词的这种感情色彩和戏剧小品的色彩十分吻合。“女:这秋后的庄稼,掰了棒子割了穗儿,就光剩秆儿了,还哪有那心思。男:……回乡下种点地儿,养点小鸡儿,收点鸡子儿,老俩口闲着没事儿,抽袋旱烟,喝点茶水儿,扯个闲皮儿,磕点瓜子儿,有说有笑,那有多得儿呀!(《相亲》)这里的“穗儿、秆儿、地儿、鸡儿、鸡子儿、没事儿、茶水儿、闲皮儿”把当时老徐和老马相见时的亲切、随意、喜爱等感情色彩表达出来了。

通过音节重叠而构成的叠音词,凭借音感增添音韵,且富有描绘性和感情色彩,适合于表达景物特征的描绘、人物动态的叙述和环境气氛的烘托。在小品中大量使用叠音词来表达情感。如“她爹,你还记得当年不?咱俩恩恩爱爱,欢欢笑笑,比翼双飞,郎才女貌……把这几个孩子培养成人,咱俩人幸幸福福,快快乐乐地寻找咱从前的影子”(《超生游击队》)“十里八村谁不知道我老杨头种的地瓜顶呱呱!……这点钱对我来说是毛毛雨啦!”《买地卖瓜》小品中运用这些表现力强的叠音词,既亲切朴实,又富于变化,且具有音乐美,情感效果溢于言表。

Part 02  

语法使用上的口语化

如前所说戏剧小品属于艺术语体的对白体,对白是双方交流的对话。要使对方迅速理解,并作出反应,就需在语法表达上也实现口语化。句子短小,多用省略句,少用关联词语,少用附加语和修饰语等都是戏剧小品在语法上口语化特点的体现。

()句子短小

戏剧小品的语法结构简单,句子短小,体现了其语言的灵活性。从戏剧小品表演者的角度看,句子短小灵活是为了避免句子过长而带来的换气不足,而且复杂的长句不容易上口,难以发挥小品语言便捷、简短的需要;再者,戏剧小品的辅助表达方式也很丰富,有时简单的几个词语,甚至一个词语,一个表情,一个肢体动作就足以表达自己的意思了。如:“杨四海:我来。彩云:咱俩一起拎。彩云:!杨四海:!回家!(《站台》)这是描写在初春的一个夜晚,妻子在站台接连长丈夫时的对话,简单明了。再如:“女:你是小徐……男:他爹,老徐。你是小马姑娘?:他妈,老马。”(《相亲》)“赵():嗯。崔:您在家怎么样,在这儿就怎么样。赵:啊。”(《昨天、今天、明天》)这些在对话中都是用结构简单的句子来完成的,而且有的运用一个名词或者一个叹词的独词句就能把要说的意思表达清楚。小品中运用短小的句子传输信息快捷、简明而直接,完全适应当代生活讲究快节奏、高效率的需要。

()多用省略句

戏剧小品的每一个言语片段对舞台的语境有很大的依存性,语境的主(表演者)(观众)观因素、表演者的表情、双方共知的前提和背景都会补充戏剧小品对白的信息。因此,在戏剧小品语言中省略句很多。在戏剧小品的对话省略最多,语句保留新信息成分,省去已知信息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修饰语、中心语都能被省去。如“小姨子:他到外边干活去了。丈夫:干什么?小姨子:修长城。”(《打麻将》)这里省略了主语。“女:快坐,快坐,抽烟!:您抽我的。女:‘三五’的!:您看我这事儿?赵局长他……”(《送礼》)这里省略了主语、宾语。“嫂:我系什么扣呀!:栓贼扣!:这儿呢?:猪蹄扣。嫂:这腿儿呢?:绊马紫。行,挺结实。”(《恩爱夫妻》)“这儿呢”承前省略谓语、宾语。其信息是这儿系什么扣?小品语言表达有特定语境,省略不言而喻的双方共知的信息代码,可使交流情息反馈更直接、更快捷。

()少用关联词语和附加成分

小品表达更多靠语境和前后对话、多靠意合,较少动用关联词语,特别是那些意念关系非常显然的语句,少用或不用关联词语,显得更为干脆利落。如:“他说那个老头脚下长个鸡眼,上海人讲鸡眼,你们听成了是‘简爱’。(越来越快)鸡眼感染,老人走不了路,他就背他上了第一医院,不是电影院。动了手术之后,老人下不了床,他就伺候老人两天两夜。”(《清官难断家务事》)“鸡眼感染,老人走不了路,他就背他上了第一医院”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鸡眼感染,老人走不了路”是“他就背他上了第一医院”的原因。省略了关联词“因为……所以”在这个例子中后一个句子也是这样的。

戏剧小品的语言中附加成份少,多指的是定语少。“的”是定语的标志,因此在小品里“的”的出现频率不高。还是以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为例,如前统计《昨天、今天、明天》中共有1924个词,“的”用了50,使用频率为2.5%。而与其同为艺术语体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属于散体。通过统计得出《荷塘月色》中共有701个词,而“的”就使用了76,使用频率为10.8%,比《昨天、今天、明天》使用频率高的多。在《荷塘月色》中我们也不断感受这种附加成分带给我们的美感:“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以抒情为主散体的本质特征就是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因此多使用这种使句子变长的附加成分。而戏剧小品多使用附加成分少的句子既易上口,又易记忆,很适合在小品的语境环境。

Part 03  

修辞使用上的口语化

戏剧小品虽以最自然、朴素的语言来写情言志,但同时也十分注意语言表达的技巧,表现为在谴词造句重形象轻抽象,喜用形象色彩鲜明突出,具有极强的具象审美特征的词语,从而产生鲜明而真切的形象美感,在修辞方式上大量运用口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等。

()比喻,俗称“打比方”,是利用事物的相似性而将不同事物联系在一起,以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的方法。这种手法表现力强,是戏剧小品中运用广泛的修辞格。在小品中运用比喻其喻体一般都很通俗,多是日常生活常见的。如“小品明星潘长江家里的房子像水缸”,把观众熟悉的小品明星的房子比作水缸,既形象又让人浮想联翩。“脑袋像地球,上有五大洲,有山川、有河流,头发就像大森林”(《理发》)把脑袋比作地球,把头发比作森林,把一个秃头特想头发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类似的还有“当年你的脸就像剥了皮的鸡蛋,现在你的脸就像过节腌的腊八蒜。”(《浪漫的事》)“你让大伙瞅瞅你那老脸长的跟鞋拔子似的我能上赶子追你呀?(《昨天、今天、明天》)

()设问,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其特点是“胸中早有定见,话中故意发问。”用在小品语中,也是为了提醒下文,答案往往就在它的下文里。例如:《钟点工》赵本山的定场白“睡得腰生疼,吃得直反胃,脑袋直迷糊,瞅啥啥不对,追求了一辈子幸福,追到手明白了,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遭罪。”通过这一问一答把一个从农村到城市里居住,百无聊赖的寂寞老人刻画了出来,从而给更多的人以警示。再如《不差钱》“小沈阳:人这辈子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你知道不?就是人死了,钱没花了!”赵本山:“人这辈子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你知道不?就是人没死,钱却没了!”一问一答,警醒了读者,回答也显得格外鲜明、清晰。

()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以加强语势的修辞手法。这种方法是小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段。如:“现在满街的发廊,我楞找不着正经剃头的;满街的桑拿,我楞找不着正经洗澡的;满街的婚纱摄影,我楞找不着正经照相的。”(《鞋钉》)“有人花钱吃喝,有人花钱点歌,有人花钱美容,有人花钱按摩,今儿我雇个好活,有人花钱,雇我陪人儿唠嗑”(《钟点工》)这些小品中的顺口溜都是通过排比句式把复杂的内容比较集中、透彻地表达出来,感情较强烈,气势较单句更充沛,而且形式也整齐美观。

()比拟,就是根据一定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表达的一种修辞技巧。《秧歌情》中“多情的喇叭吹开了我少女的心扉”、“你看人家卡拉OK,苹果论块,桔于论瓣,冰激凌都打着小伞。”(《开饭店》)“两颗洁白的门牙去年也光荣的下岗了。”(《昨天、今天、明天》)“多情的喇叭吹开、冰激凌都打着小伞、门牙下岗”这些比拟的运用既增强话语的形象性和生动感,又更好地抒发感情,烘托气氛,增加诙谐和幽默感。

除以上所举例子之外,小品在夸张、对偶、飞白、双关等修辞手法使用上也体现了它们的口语性,由于篇幅所限在这就不多叙述。这些手法的使用,或是强调突出,或是烘托描绘……无论怎样,都使得戏剧小品的语言多彩多姿,平民化的口语风格呼之欲出。

综述所述,戏剧小品的语言,充分运用口语的诸多特点,逐步形成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和雅俗共赏、典范成熟的语言艺术。它广泛而巧妙地吸收了各地民间文学(如东北二人转)语言的优点,表现出质朴自然、通俗鲜活而又富有激情和哲理的口语化语体特色。

自语文学研究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