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追寻生命中的那一束光——《登泰山记》课堂教学

2024/9/4 16:56:15  阅读:25 发布者:

【教学设想】

和绝大多数读者一样,一开始接触《登泰山记》,笔者并不喜欢这篇文章的风格,相较于同单元的《赤壁赋》,《登泰山记》的情感并不显露,行文也是平铺直叙,给人感觉更多的是单纯记录一段游历过程。当笔者翻阅相关资料,尤其在了解了姚鼐写此文前后遭逢之事,再回看才发现平实语言背后是意有所指的,就好似解密游戏一般,看到了“字里行间”作者真正想要传递的情绪。这让笔者想起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言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此言得之。

在具体教学时,课堂主要聚焦“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借助孙绍振教授所倡导的“还原法”,笔者尝试带领学生还原“负”与“烛”二字之妙,领会其中旨趣。“负”非“覆”,在其精神背负;“烛”非“照”,在其微光暖意。除夕夜登泰山,更有辞旧迎新挥别过往、迎来新生之意。时至今日,我仍记得那天备课虽至深夜,心情却越来越激动,无比期待学生在听完这节课后能爱上这篇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我们学了本单元几篇文章以后,现在应该有一种意识,即一篇写景的文章往往不只是简单地在写景。我们前面阅读过的苏轼的赤壁、朱自清的荷塘、史铁生的地坛,都有作者的一番主观情感融注其中,与前几篇相比,《登泰山记》是作者把自己潜藏得最深的一篇。之前听到有学生说并不喜欢这篇文章,读着无聊,也没有直白的情感表达,其实有时越是隐晦、越是含蓄,我们解读后可能会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

(二)品析“苍山负雪”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八个字到底怎么解读,笔者认为有一种很好用的解读方法。当不知道这八个字好在哪里时,我们可以先“还原”一下:代入一般文人或是自己在描绘这番情景时,会选用哪几个字来修饰或形容。

“苍山负雪”这样的情景,比较后我们发现教材里的翻译,其实是把原文的美感给消解了,翻译说“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相当于把“负”等同于覆盖的“覆”。这样的翻译对应的表达其实就是“雪覆苍山”,而不同之处恰恰在于这个“负”字。如果把它翻译成“覆盖”,这个词所承载的美感就一点没有了。

那么这个“负”字到底好在哪里?看到这个“负”字,你想到的是哪个词?

可能想到的是“背负”。“背负”很显然是人的动作,而这个动作首先是一种外化行为,好像一个人在背着某种东西,此刻山好像在背着很多雪。但“背负”其实也有一种精神的隐喻。山可能背负了什么?此刻的雪就不是实际的雪了,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心理负担。

这时就要知人论世,在文章的开头,作者特地跟我们交代了这一年是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这一年他经历了什么?他做了一个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决定——辞官。辞官这个事,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说出口的,尤其是对于姚鼐来说,这个官考上是非常不容易的。科举会试他一共考了五次,古代的会试三年一次,五次会试至少是十五年。历经四次失败,他才考上的。

他做了一阵官之后,才发现自己并不开心。当然,不开心的缘由有很多种解读。最多的一种说法是他和一些同僚意见不一致,常常被排挤、被打压,常常被迫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说一些不愿意说的话。心理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这一年,并不是说他偶然途经泰山,而是从辞官之后直奔泰山,他想要到泰山走一走,来排解一下烦恼的心绪。他想辞官的决定到底对不对,因为辞职是一瞬间的事,而辞职之后的生活该怎么过?经济来源在哪里?是不是又要重新找一份类似的工作?自己还能去干什么?这些问题需要一想再想。所以,他也一直在想,新的生活中的那束光到底是什么?

(三)鉴赏“明烛天南”

那眼前所见之景“苍山负雪”显得有一点点压抑,可是视角从苍山到雪再往上方看,他看到了什么?就是那束生活中的光——明烛天南。同样,我们把这四个字转换成一般的表述,如果不用“烛”字那还能用什么呢?用“照”。一般表述用的是“光照天南”。

那么多的动词不用,他为什么偏偏用了一个名词“烛”?说明这个“烛”能带给我们一种想象。由这个“烛”你想到了什么?——蜡烛。而蜡烛的光是怎么样的?微弱的。同时它的颜色是怎样的?——大多是暖黄色的。前文他写到了那么多的景物,其实都是一种冷色调,风、雪、云、雾都是冷的;但是这一刻,突然远方的天空出现了一种暖色。

课文翻译也有同样的问题,把这个光给消解了。它说“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那我们就会产生一个困惑——雪光是冷色还是暖色的?雪光肯定是冷色的,那为什么要用烛光呢?是作者为了要温暖而温暖吗?——并不是。其实答案就在下一句——望晚日照城郭。

夕阳西下,太阳光是暖色的。所以,这一刻他就像同学之前说的,历经了种种苦难,从京城一路冒着风雪来到泰山脚下,又走了那么多的山路,终于到了温暖的这一刻。回首望去,犹如“半壁见海日”一瞬间的惊喜感。

他看到了生命中的那束光,就像我们之前讲到电影《心灵奇旅》里提到的那个关键概念:人生中“火花”被点燃的那一刻。这一刻,他觉得好像人生的火花瞬间被点燃了。

那这个“火花”到底是什么?对他来说,如果不去做官的话还可以干什么?他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就是回到家乡桐城去教书、去写书、去编书,把自己认为对的理念传播给更多的年轻人,这是他想做的事。当然他也会有犹疑,就是这个事到底值不值得去做?他有犹豫,所以专程从京城来到泰山,找到曾经非常要好的朋友朱孝纯。两个人曾经一同历经苦难——当姚鼐多次科举不中心里苦闷时,认识了朱孝纯。所以,他觉得这个朋友能给他排解内心的焦虑和忧愁。

(四)体悟“辞旧迎新”

登山时间的选择也是很不一样的。这一天是什么日子?除夕前后。除夕意味着团圆,但其实对时节来说,除夕意味着旧的一年的结束,也意味着新的一年马上到来,所以也有“辞旧迎新”之意。这个时候,对姚鼐来说,也算是一种内心仪式感的达成,这一刻他觉得“我是要辞去过往那些不开心的事,那些让我感觉到重重负担的事,我都可以忘却。这一刻迎接我的是新生,我好像找到了生命中很重要的那束光、那个火花”。“苍山负雪”,给人一种沉重感,只有这种沉重感压得足够低的时候,看到“明烛天南”的那一刻,才会有更大的惊喜和愉悦。对姚鼐来说,过往的生命历程也是如此,不必要在官场里摸爬滚打,可以跳出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尽管这样的选择会让他付出一些代价,也会失去一些东西;如果能让自己得到的东西更多,那就是值得的。这样来看,这八个字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只是写景,它一定是有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蕴涵其中的。

(五)观照自我

在学习了“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八个字之后,我们再看到类似的场景,这八个字就不会再忘记了。

那么,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什么呢?你生命中也会有一些光,比如说当你做一件事非常努力,埋头苦行,却依然找不到出路时,不妨抬头看看天,你会发现好像我有另外一种选择。再如你会觉得高中生活怎么样?同学们普遍觉得还是很累的,课时数、作业量、人际交往等等,比初三甚至要更累一些,其实你也可以去找生活中有没有一些难得的“小确幸”。

就像在上一次随笔中,我有看到很多同学会在寻常生活中看到光的存在。比如说,有同学可能就是因为今天在食堂吃到了好吃的菜就能开心一天;今天洗了衣服刚好有个晴天把它晒得干干的香香的,就让人觉得很舒服;晚上跟室友聊天唱歌也觉得好开心;一想到今天下午要放假了,开心得就要跳起来了……这些都是生命中非常平淡的时刻,但也都是无比珍贵的时刻。

这些文字打动人的地方在哪里呢?就是我们学了这么多经典作品,他们想要传递给我们的,包括老师在课堂上想传递给大家的,还是有很多同学能感受得到,并且在生活中也有意识地去发现。这一点非常重要。

这节课我们就讲了八个字,但是希望这八个字能长久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

【听众妙评】

山有鲸:首次见到这几个字时不解其意,只是觉得它很美。是平生所见,为之一二。后来听完老师讲解,我大概知道我的美感体验大概在哪里了。“负”字其内蕴涵“背负”一意;又者山是苍山,于我而言有一种“苍生”之意,山若众生,颇如佛家之境“看山不是山”。下句,“烛”与“照”不同,是一点微光向外扩散,同时光的微弱又与雪交相辉映:“烛”的暖色光覆盖在冷色的雪上,两者并不是互不相容,反而有种阴阳相生之美,傍晚的暖烛在白雪上波光粼粼。

于是泰山便似仙山,此景便如仙境,游人便是仙人。苍山幻化成众生背负着白雪匍匐在青冥之下,却并不会让人感到沉重,因为他们抬头便是星火,抬头便是微光。姚鼐心系百姓,于是落笔写下“负”字;满怀希望,于是缓缓道出“烛”字。

负笈觅山月:想起自己看见绝绝雪山里,夕阳照射在雪山上,天地原野覆盖一片金色的景象。也想起了自己辛苦读书,却在工地就业苦闷的日子。后裸辞艰苦考公,如今在体制内,逐渐发现自己的光是为了寻求生命的美。

继续准备考研学法律,想去追寻普世价值中的美。如今已经26岁了,各种现实压力都要面对,寻求美与面对现实的冲突让我焦虑压抑,如今再看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时,有一种豁然开朗、慨然落泪之感。

自语文学研究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