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语文教学要重视课型,也要区分不同文体

2024/9/3 8:58:14  阅读:22 发布者:

语文统编教材(初中)是按照“学习任务群”来设计教学单元的,但无须号称什么“大单元”“大情景”““大语文”,也并不意味着全都要改为“群文教学”或“任务驱动”。教学强调综合性实践性,有其必要,但改革必须实事求是。要通过单元导语、阅读提示和习题等去领会和把握教学的干货,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如课文的文体、深浅、古诗文与现代文、文学类与应用类等等,结合各自的学情,去备课和教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主要看能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至于用何种方法教,不宜一刀切,更不要形式主义。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采取哪种改革方式,都还要有精读、略读和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修订后的教材每个单元的课文仍然有“精读”(教读)和“略读”(自读)之分,目录上就有标示。

教学中应当如何来处理这两类课呢?新出版的《用好语文统编教材》(商务印书馆最新出版)中有所论及,摘要如下。这些建议仅供参考。

“教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功能是是举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而“自读”课是让学生自己读,把“教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阅读实践中,“自读”主要是略读,也可以精读,是自主性阅读。

老师们可能会有一种担心,怕“自读”课学得不精细,影响阅读能力提升,影响考试成绩。这是“过虑”了。语文课实践性很强,精读课举例子,给方法了,总得让学生自己去试一试,通过自身的阅读实践去取得属于自己的经验。如果把两种课型都上成精读,学生自己没有足够的实践体验,阅读的经验还是没有。“教读”和“自读”两类课型的功能不同,加以区分,是非常必要的,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

“自读”课要不要备课?还是要的。主要是设计如何引导阅读,如何提示方法等等。可以点拨式,点到即止,引而不发。备课时要研究教材中相关课文的阅读提示,把其中一些要点转化为教学的内容。和“教读”课相比,“自读”课应当简单扼要,点拨提示为主,不要安排太多太细,把主要的空间留给学生。

举个例子。八上《美丽的颜色》,是居里夫人传记一节,自读的提示应当突出几点:一是传记阅读方法,类似读历史,真实性为主,感受与思考也要围绕真实。导读中有这么一段:

“文章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作者像一个摄影师,充满深情地将一个个镜头展示出来。我们仿佛置身于残破的棚屋,看到居里夫妇忙碌的身影,感受到科学发现的艰辛,从中也领略到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

这里提示注意历史细节、感受真实场景。第二段:

“在叙事申,文章多次引用了居里夫人自己的话,补充了历史细节,或展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同时变换了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多读几遍文章,感受这一特点。”

这里提示“真实性”的问题。老师布置这一“自读”课,提示这两点就可以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

讲到课型区分,不只是“教读”“自读”的区分,还有不同文体课文教学的课型也要区分。新教材初中语文是“双线单元”结构,在考虑语文素养提升的同时,要照顾人文主题这条线,有的单元就文体杂混。以后高中语文都是以“学习任务群”组元,文体杂混的现象会更加突出。

由于单元组合的文体杂混,可能会导致教学中文体意识淡泊,课型混淆。最近十多年,各个版本语文教材几乎都是实施人文主题单元结构,按照主题来进行单元教学,同一单元课文可能有不同的文体,但教学中顾此失彼,有所忽略。常常看到那种太过单调的备课,无论是小说、童话、散文、诗歌、新闻、议论文、说明文,几乎都采用差不多的分析性阅读,很注重背景、主题、作者意图、段落大意、词句分析、思想意义、修辞和艺术手法等等,一应俱全。这就是更加值得注意的“文体混淆”了。

其实不同的文体,阅读方法应当有所区别,授课的重点也不一样。老师要教给学生面对不同的文体,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小说和童话不一样,诗歌和散文不一样,新闻和历史不一样,文学类阅读和实用类、思辨类阅读是有明显差别的。

备课还是要重视课型,区分文体。讲课不要老是那一套程式,应当根据课的文体以及单元要求的教学目标来设计不同的教案程序,突出文体阅读的特点和重点。比如,散文、小说、诗歌与童话的课型也应当各自有所不同,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课型也有差别。

自新课标大语文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