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差班”带好?
2024/9/3 8:55:36 阅读:21 发布者:
为什么突然想到这个话题?今天下午,收到一位外省的老师给我发来的微信,他说几个月前听过我的讲座,受益匪浅,想咨询我如何带好“差班”。刚巧我这学期重新走上讲台,也任教一个“差班”,从目前来看,主要是学习基础跟其他班级比,确实比较薄弱。我也知道,用“差班”这个称呼不太合适,但一时还找不到更确切的表达。
如何带好“差班”?从理论上说有这个可能,但在实践层面,的确很难,甚至不可能,不仅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关键效果一般都不明显。即便如此,这项工作还是需要人去做,毕竟学生就是学生。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与体会,要想把“差班”带好,也许这样几点值得关注:
第一,激发内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充满兴趣与好奇心,他就会积极主动去关注与探究。那么,不爱学习的学生怎么办?这就需要老师借助相应的方法手段,给学生创设各种情景机会,有意无意地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比如谈话、家访、会议、活动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高认识、自我觉醒,从而逐渐激发其内在学习欲望与发展动力。
第二,强化习惯。叶圣陶老先生说,教育就是对良好习惯的不断强化。大量事实表明,很多所谓的“差生”之所以学习基础薄弱,主要差在学习、生活等基本习惯上。为此,要想有所改变,就必须从行为习惯养成上入手,如何听课、记笔记、背诵、解题等。通过制定班级公约(事先组织学生集体讨论)、量化考核等形式,有意识约束学生的言行举止,持续引导并强化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降低难度。既然“差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那么一方面要把相对薄弱的内容找出来、确定好,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降低难度,尤其把原本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尽可能简单具体与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理解与掌握。对那些应知应会的内容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提问板演、现场示范等手段,有效帮助学生补缺补差,逐步实现从不会到会,从不想学到想学的转变。
第四,表扬鼓励。每个人都期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认可。后进生或“差生”更是如此。实践证明,对那些学习基础或行为表现相对欠缺的学生,更需要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教师要善于寻找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与长处,必要时适当放大他们的优点与长处。这样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信与前行的动力。不难想象,一个长期生活在批评、责备与数落环境中的人,无论如何都得不到快乐,更谈不上发展变化与进步。
第五,个别辅导。在同样一个群体中,同样一件事,因为个体存在着差异,各自发展变化与接受程度不同,导致实际效果也不一样。于教师而言,对那些接受程度慢,学习效果较弱的学生,除了课堂上或集体环境中给予一定的关注之外,有必要对其课后单独或个别辅导,采取私人定制,确保针对性强。以此帮助这些特定学生真正发展进步。
有人说,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于教师而言,使命与职责使然又必须叫醒每一个学生。怎么办?此时任何抱怨数落生源差、学生难管理、厌学调皮等言辞,不仅无济于事,还会自乱阵脚。对待“差生”,切忌心灰意冷、束手无策、彻底放弃,最需要做的就是信任、耐心与坚持。布鲁诺说,人的潜能是巨大的。
诚然,我也知道,单靠上述几点做法,很难有效转化“差班”,甚至显得有些单薄与理想化,但是要想真正有所改变,这几点似乎又无法回避,而且不得不付诸尝试与实践。事实证明,它们是相对实用与有效的方法。关键在于持之以恒,日积月累。
转自老王聊教研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