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何研磨教学设计(3):自研自磨出草案

2024/8/30 11:42:31  阅读:27 发布者:

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研磨教学设计并建立宏观概念无疑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研磨教学设计是一个精细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对教育内容的彻底理解和掌握,并能够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宏观概念则是我们结合教育目标和学科知识体系形成的抽象思维框架,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呈现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背景下,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实践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通过自主研究和不断地反思,教师可以自研自磨出精心设计的教学草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促进其整体发展。

研究:理论知识的积淀

在教学设计中,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师应当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深入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教育原理。首先,理论知识的积淀能够为教师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使得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其次,研究还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把握,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设计理念】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内容,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为核心展开。对于轴对称、旋转、平移等基本性质不是单纯地把这些内容作为现成的结论呈现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通过“探索”得到,通过图形的运动变化去发现这些性质,从而为运用图形运动的方法和研究图形性质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分析】轴对称是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对轴对称内容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旋转、中心对称、等腰三角形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图形的工具性内容。鉴于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本课重新整合,把以前一课时的内容分为两个课时来完成,因为后面的内容在本节课的基础上,学生通过类比、迁移等学习方式可以轻松完成,同时还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轴对称既是一个数学概念又是一个美学概念,若只讲知识不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将是一个缺憾,所以我安排了“小小设计师”这个环节。

【学习者特征分析】七年级是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学生的模仿能力、好奇心、参与意识较强,但动手能力、创新意识较差。这部分知识是在小学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再次深化,但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应用仍有困难。鉴于此,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兴趣与创新思维成为本节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

数学思考。在丰富的现实情景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折叠、剪纸、印墨迹以及欣赏与分析图形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从探索轴对称现象的特征逐步发展到形成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观察、欣赏身边的轴对称实例,创作简单的轴对称图案,从中探索轴对称变换的特征,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信息与实践操作,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认识轴对称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其丰富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责任感和应用数学创造美的意识。

上述案例为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1)”课程,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前,教师对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进行分析,深入剖析教学内容,从而为教学设计提供有针对性的方案。

磨练:实践经验的积累

理论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充分的验证和应用。因此,教师在自研自磨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磨炼,即通过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并改进教学设计。通过反思和实践的交互作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习情况,进而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优化。

《邓稼先》是一篇很长的文章。内容繁多、琐细而无序,处理有难度。

抓住一首诗。

哪一个地方才是《邓稼先》这篇长文的最佳切入点?通过再三地阅读品味,我确定了《中国男儿》这首诗。整个课堂教学围绕这首诗大做文章,放得酣畅,收得自然。特别是每到学生情绪的临界点,我总以这首诗的朗诵来实现突破。《中国男儿》的诵读与挖掘使教学极富凝聚力、感染力。

扣住两个词。

《中国男儿》是切入的面,面上凿开的点是诗中的一个词:奇丈夫的“奇”。我和学生一起总结邓稼先“奇”在何处。一个“奇”字神奇地统率起散乱的内容。背景奇,功勋奇,人品奇,民族气节奇,拼搏精神奇,人生价值奇。一“奇”而动全文,整合之功效让人颇感淋漓。

在课文的收束阶段,我抓住“奇”而再深入。我问:邓稼先之奇,除了他燕然勒功、功勋卓著之外,还有最奇之处。我让学生返回第一部分寻找答案。学生很快找出:奇之最奇在于“鲜为人知”。对,这是一个在原文中也“鲜为人知”的词语,我们就这样层层挖掘,终于让学生的视线集中了。不用多描述,可以想象,由这个词语掀开的对邓稼先这个人物形象深层次的理解把握将会出现多么别有洞天的境界。

精析三个语言点。

没有对语言文字进行最精细的品味与挖掘的语文课是没有语文味的。幸运的是,我和学生们与极富内涵的语言有了一次美妙的约会,并由此产生了极有深度的思维碰撞。

1.揣摩邓稼先的心灵世界

我把师生的视线聚焦在“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这句上。我顺势导问:“同学们,如果你是邓稼先,这时候你会有怎样的心情呢?”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开始了一次心灵世界的追问。

一问作桥,让语文走进了心灵。

2.走进邓稼先的生活场景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句话拨动了我的心弦,由此我深情地设问:“同学们,你们说,邓稼先的手会不会颤抖呢?”此问问得颇奇,教室里气氛顿时热烈起来。通过这“颤抖”一词,我们感受到了邓稼先肩上泰山一般沉重的责任和科学家时时刻刻都要面临的挑战。在这个沉甸甸的问句中,包含了作者对邓稼先多少的钦佩和哀思啊!

一问点燃了思维之火,让语文回归了生活。

3.重现邓稼先的英雄形象

有了上文心理和动作的铺垫,这次的引导我决定从语言入手。我没有放过“……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这个细节。我问:“如何朗读‘我不能走’?”这真是一次异彩纷呈的朗读。围绕着是应该读得慷慨激昂还是应该读得沉静平和,学生又开始了一次激烈的争论。这一次的讨论至今让我沉浸其中,叹为观止,深感语文之美。

一问掀起了朗读高潮,让语文充满了灵气。

案例中,通过对《邓稼先》一文进行的教学磨炼,把握了核心教学内容,达到了长文短教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运用抓住一首诗、扣住两个词、精析三个语言点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走进邓稼先的心灵世界,使之受到心灵的熏陶。

在磨炼环节,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小组讨论、问题解决、实地考察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互联网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工具。通过磨炼,教师可以更好地补充和修正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自研自磨:个性化教学的实现

自研自磨的教学草案是教师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自主研究和不断实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和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方案。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整体学习效果。下述案例为教师自研自磨后设计的教学草案。

《小真的长头发》教学草案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说出小真的长头发能做些什么。

2.发现语言的表达秘密,想象与写话:小真的长头发能做些什么?

二、教学过程

1.兴趣导入,唤醒想象

①教师在黑板上画画,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

②师生讲故事《小真的长头发》。主要由教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学生适当地接上一些。

2.了解故事的起因,走入想象的源头

①故事里出现了几个人物?咦,她们的头发怎么不一样啊?(生说)

②出示第1自然段,指导读好“美得不行”。

③出示第2~5自然段,长头发的小叶、小美和妹妹头的小真会聊些什么呢?

④如果你是小真,听到小叶、小美这么说,你会怎么想?出示第6~8自然段,指导学生通过动作、表情读好“老长老长老长老长老——长!”

⑤分角色朗读第1~8自然段。

3.学习第9~12自然段,发现言语秘密,放飞想象

①小真的头发老长老长老长老长老——长,说起那个长来呀,到底有多长呢?读一读课文第9~12自然段。

②谁来说说,小真的长头发,长得可以做些什么?(板书:钓鱼、套牛、当被子、晾衣服)

③小真说话可有意思啦,你能发现小真是怎么把话讲清楚、说明白的吗?(出示第9自然段)

引导学生感悟动词“垂”、关联词“要是……就……”以及“还有呢……”中省略号的用法。

④用同样的方法快速学习第10~12自然段。小结。

⑤你能说说小真的长头发还能做些什么吗?

⑥小练笔:把你刚才的想法写在作业纸上,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⑦展示学生的作业,教给学生们评星办法。选一份较好的作业纸实时投屏到班班通上。

4.学习第13~20自然段,授之以法,呵护童真

①小真的长头发能做这么多事,真好啊,可是,这样长的头发就没有不方便的地方吗?(生说说有哪些不便之处)

②同学们想到的小叶、小美也有相同的疑问,出示第15、第17、第18自然段,指名读。

③这么多麻烦,怎么办才好呢?小真有没有解决办法?结合课文第15、第16、第20自然段,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随机请学生画“冰激凌样的长头发”“海带样的长头发”“树林样的长头发”。

④你认为小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⑤小真的想象力真丰富。怪不得小叶、小美都听得入了神。出示第21~22自然段,指导读书。

5.走进绘本,图文共赏

①了解作者,欣赏原著绘本。

②边看图,边试着讲出这个故事。

6.作业

请在作业里选择你感兴趣的1~2项完成。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在自研自磨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草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兴趣以及个体差异等。这就提示我们,要促成个性化教学,教师就需要在研课磨课的过程中,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学习档案等方式收集学生的相关信息,为实施个性化教学找到依据。同时,教师还要与学生保持密切的沟通和积极进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感受和理解,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

总之,自研自磨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创新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深入研究和不断实践,教师可以自主设计和完善教学草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教学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和优化,与同行进行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自己的教育专业成长。

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