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优化案例的关键在于优化情境的功能:能有效地支持、服务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1]
高中思政知识理论性较强,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中思政课深度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变“记得住的知识”为“带得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凸显思政学科的育人价值。
在情境创设中,情境之于知识,犹如盐与汤的关系——盐需要入汤才能被融化,知识也需融入情境之中,才易于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从而凸显出情境教学的价值。高中思政课的教育目标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全面了解国情,把握时代大势。其教学方式不是简单的理论“灌输”,而要有高度、有广度、有热度。教师的教学内容要承载育人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思政课教师运用基于真实情境的思政课深度学习策略,能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 境中引题:引入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热情
情境创设关乎“情”也关乎“境”,教师创设生动、新颖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高中生自主探究的热情。高中思政课教师应当善于利用时政要点和学生普遍关注的生活热点,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思考的学习兴趣,使思政课堂充满活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的主体”一课时,可采用三段情境递进式导入教学,具体如下。
1.以诗歌情境蕴情——稻花香里说丰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乐学是求学的最佳状态。教师以一首耳熟能详的诗作为本节课程的导入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充满诗意的课堂是有生命力的课堂。诗歌有着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教师以描绘丰收盛景的诗歌导入课程教学,让学生眼前一亮,好奇为何要以这首诗歌为开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教师在抽象的哲学教学中引入诗词,能活跃课堂气氛,陶冶学生的情操,化抽象为形象,使课堂教学生动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欣赏诗词中思考其蕴涵的哲理。
2.以节日情境抒情——金秋时节赞丰收
教师接着通过多媒体视频为学生展现神州大地喜人的丰收景象:北国苍茫,梨酥枣脆柿子黄;南国秀美,橘红蕉长稻米香。一串串肥硕的果实、一条条压弯的枝蔓映入眼帘。学生们沉浸在硕果累累的喜悦中,感慨劳动人民的伟大,共同体会国家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要性。
经过诗歌的铺垫、丰收盛景的视觉冲击,以及节日氛围的渲染,学生此时的心情是激动的,满怀期待地跟随教师的引领学习课程内容。思政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多让学生感悟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让学生在感悟中思考。
3.以人物情境点题——稻花香里念故人
“谁是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是谁让神州大地拥有如此丰硕的成果?”教师接连抛出两个问题,在学生短暂地思考后,继续播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生平事迹视频,让学生在感动之余思悟:正是因为有像袁隆平一样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物的引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在历史的浪潮中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学生们共同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课程主题——“谁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这一知识点便非常容易理解了。
思政课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教师将三段情境递进式地导入教学就像为学生搭建了一座座桥梁,帮助学生将生活情境与知识主题相联系,层层递进,一步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知。
二 境中激思: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为导向,明确学生深度学习的目标
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认知能力,它主要由信息整合能力、新知识建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评价反思能力等内容构成”。[2]
深度学习在于培育学生成为“思考者”与“探究者”,而非“记忆者”。[3]深度学习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强调学生在深度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建构知识体系与实现知识迁移,是一种以学生高阶思维发展为导向的学习。
高中思政课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情境,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为导向,帮助学生明确深度学习的目标,为学生培养高阶思维创造条件。教师可引导学生参加一系列学科活动,在动机、情感、角色意识的驱动下,通过角色扮演,在体验中感受;通过质疑批判,在思辨中提高认知;通过合作探究,在反思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感受思政课的学科价值,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1.情境激辩:在辩论中激活思维
高中思政课教师需要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回应学生关切,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相关知识时,可以以党员干部为宣传家乡拍视频走红的情境切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干部通过给家乡代言等形式“出镜”,步入大众视野。如甘孜州文旅局局长持续通过民族服饰、古装造型等变装视频宣传四川甘孜的美景,为家乡代言。受到越来越多的网友关注后,一些网络上反对的声音也相继而来,该局长表示:“我觉得没关系,网络上可能会有不同的声音来评价。自己做事首先要带着一颗纯洁的心,我做事不是为了个人,完全是为了这一方土地,为了家乡,所以如果有不同的声音我可以正面回答他们,这也没什么。该来的都会来,如果这其中我确实存在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我也会改正,理性正确看待。”城市形象的塑造并非一朝一夕,党员干部的每一个亮相都不是小事,都代表着城市形象。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精神,这也是城市的软实力,党员干部公开亮相的气质和精神面貌都应与之保持一致。
结合该案例,教师可以设置“今天我来评”的环节,让学生辨析“党员干部是否适合为家乡代言?”让学生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辨析,并引领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促使广大党员干部不仅“出圈”更能“出彩”,让“流量”变“实绩”,让“网红”变“长红”?如何才能真正造福于民?在课堂中教师通过引领学生细致探讨步步深入,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思辨精神,形成正确的认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在充斥海量信息的今天,面对思维活跃的学生,高中思政课教师须时刻关注和了解热点问题,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回应学生的关切,特别是要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
2.情境模拟:角色扮演中体验提能
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所持的态度会有所不同。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精力旺盛、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置身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新媒体时代,面对海量良莠不齐的信息或思潮,有时难免产生迷惑,教师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现实矛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单元时,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电价上涨”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分别扮演电价听证会的代表,围绕“电价是否需要上涨”的议题,分别从各自扮演的角色出发考虑问题、各抒己见,模拟如何帮助相关部门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模拟过程中,学生刚开始会存在发言没有秩序的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逐步梳理知识,并能站在自身角色的角度有序并有理有据地分析,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观看C市居民分时电价听证会的相关视频,对照自身未能考虑到的方面。
通过情境角色扮演,学生能感受到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危害,充分了解我国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在提高对我国决策方式的认同感的同时得出民主决策的意义,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要把思政小课堂与现实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紧扣时代脉搏和社会现实,挖掘时政素材,帮助学生领悟理论真谛、进行理性思考,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增强理论教学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这样的情境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分析、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三 境中探情: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为核心,提升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
高中思政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和认知规律,不断优化教学策略,营造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讨、深刻反思的学习氛围;要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精心设计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1.创设情境促讨论——凝共识
教师在教学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全民守法”一课时,以“全民守法,与爱同行”为总议题进行教学,用某网民发布恶意歪曲事实真相、诋毁贬损卫国戍边英雄官兵被刑事拘留的案例情境作导入,并设置两个相关的情境子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情境议题一:“凝聚共识,筑牢信仰”。教师让学生逐层分析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哪些因素造成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第二,你如何评价网络暴力?
情境议题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继续探讨如下开放性问题:第一,治理网络暴力,需要哪些力量介入?第二,为避免网暴悲剧的重演,这个事件对你有哪些启示?
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热点事件的讨论中,了解自己应尽的义务及拥有的权利,当学生主动去了解政治理论,才能不断强化政治认同意识,并在实践中提升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4]
2.德法兼修促反思——筑信仰
上述事件引人深思:我们该如何终结网络暴力?怎样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教师可以设置“键盘侠:我想对你说!”的即兴演讲环节,以此让学生反思自我言行,让学生感受到遵守和践行法律的重要性,共同倡导“全民守法,拒绝网暴,让语言与爱同行!”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网民通过正义的力量积极解决问题的案例。
积极的课堂氛围促使教学取得丰硕成果。整节课的教学沿着真实案例的发展脉络进行,促使学生从关注知识到学会运用知识,培养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增强政治认同——更加明确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认同我国坚持全民守法的重要性。[5]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探讨真实情境,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奠定基础。
四 小结
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课程内容,引入更多的真实情境,“提升真实情境下深度学习的有效性、针对性、亲和力,实现建构知识、开启智慧、升华情感的目标”,[6]从多个角度打造有深度的课堂,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转自教育牧笛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