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学内容取舍 :从关注“生活情境”到关注“生活应用”

2024/8/28 9:27:43  阅读:32 发布者:

新课标课堂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成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还要在教学上创新思维,从关注“生活情境”到关注“生活应用”,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实际的学习效果,提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学科育人及教学生活化

所谓学科育人,就是在传授学科显性知识的同时,在明确的育人目标下,深入挖掘学科的德育内涵和人格养成价值,对学生进行道德价值观养成等隐性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1.不同学科的育人功能

不同的学科有着其各自的特色和优势,最终围绕着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增长知识,提升能力,拓宽其视野,从而使之体验人生的幸福,助力其成长和发展。具体来说,义务教育阶段不同学科在不同的方面发挥着育人功能,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每个学科在传播本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相应的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同时,各个学科又协同合作,共同发挥着使学生从自然生命状态的人成长为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社会人的作用。

2.教学生活化促进学科育人功能的发挥

学科教学的实践表明,要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就需要教师遵循从“课程—教学—活动”一体化的路径,而教学生活化,就将自然、社会和人进行有机统一,于是学生就通过教学活动理解、运用知识,学会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首先,教学生活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科知识融入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教学内容通俗易懂且更加有的放矢,学生也因为运用知识解决了自己切身生活问题而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在不知不觉间理解、掌握、应用学科知识,最终爱上学习。

其次,教学生活化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作为课堂新知的传授对象和接受者,学生需要教师以其实际情况实施教。教学生活化让教学设计与时俱进,无论是形式和内容都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与生活接轨,以富有新意和诗意的形式和内容吸引学生,使之爱上学习,提升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第三,教学生活化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学一旦生活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会进一步认识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与自己的未来的联系,在教师创造的多元实践探究中学习和成长,从而对生活以及学科知识产生进一步学习与研究的渴望,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习惯。

生活化教学:学科育人的路径

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课程标准,提出回归生活和创造取向的课程内容观,要求教学要回归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要求落实在学科课堂教学中,体现在教学生活化观念和方式中。这种观念和方式最终以生活化教学的方式表现出来,成为学科育人的重要路径。

1.生活化教学的特点

生活化教学,是指以生活为教学基础,将真实生活中的话题和案例纳入教学当中,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获取实践技能,甚至于锻炼自己的创造力。

特点1:前沿性和针对性。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纳入到教学活动中,使之真实地感受到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爱上知识,积极地学习。

生活化教学极具针对性,它以学生的生活为教学突破口,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为教学起点,不是一本正经地给学生讲课,而是借助于极具针对性的情境或方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运用知识,使之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促成深度学习,的发生。

特点2:生动性和实用性。

生活化教学借助于一些极富生活魅力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使学生无意识中掌握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享受到知识带来的乐趣。同时,这一教学方式借助于极具实践特点的真实案例,使学生在案例中理解理论知识,激发了学生热情,促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特点3:启发性和开放性。

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在自主发现,合作探究以及创新发明中感受和提高知识的内涵,激发其求知欲,培养其应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能够更加灵活、自如地利用所学知识,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维空间,并使之在成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自豪感,培养自信心,唤起学生良性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基础之上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心理、个性、意志素质等核心品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更利于学生自我发展。

生活化教学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体验中学习,更利于学生发挥个人特长和才华,并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合作化学习中体味知识的构建过程,让学习成为顺畅愉悦的经历。

2.生活化教学的实施

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课标课堂教学,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将核心素养的内涵融入教学,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促成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创设情境,追溯起源

师(展示一块肥皂):想必无人会不知这是一块肥皂,但是有人知道肥皂的起源及发展史吗?

(学生代表讲述肥皂的起源及发展史,其他学生认真听讲)

二、推进新课,掌握原理

1.学校“化学之家”兴趣社团的同学已经了解工业制皂原理,于是老师指定他们当“小老师”,请他们中的代表总结讲述工业制皂的工艺流程。“小老师”总结发言工业上制取肥皂的工艺流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补充完善。

2. 学校“化学之家”兴趣社团的成员因为提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切身探究了制皂的最佳条件,并成功制取了手工皂,于是老师请这些学生中的代表做“小工程师”,为同学们做展演汇报。“小工程师”展述手工皂制取流程。

3.老师抽调若干“化学之家”学习小组的学生代表当“小设计师”阐述本组设计的制皂模具之设计理念,各学习小组的“小设计师”阐述本组制皂模具的设计理念。

4.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规范实验操作,启发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及解决遇到的难题。学生开展分组实验,分工明确,协作有序,做好 实验记录。

5. 6个学习小组展示肥皂作品,分享观看彼此的作品,通过对比,反思本组的得与失,老师播放自制微课—— 《肥皂的去污原理》,帮助学生掌握肥皂的去污原理。

三、巩固练习,应用理解

1.各小组根据肥皂的性能,设计实验,检测比较各自制取肥皂的性能的优劣,采用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形式进行多元评价。

……

上述案例是某教师基于核心素养视域进行的高中化学生活化创新教学案例“制肥皂”。从教学过程可以看到,这是一个STEAM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生活化教学的特点,也体现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策略1: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情境。

教学情境可以是客观存在,也可以是人为构建的,将教学情境生活化,可以以其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共鸣,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生活化教学实施的重要的策略之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发掘外界环境与教学内容的契合之处设计情境,从而促成教学的顺利展开。

策略2: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形式。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学生。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形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亲近感,另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对抽象的教学内容的恐惧和抵触心理,更利于学生消化所学的知识,使知识形成长时记忆。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让学生从自身获取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联系,让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学到知识。

策略3:生活化拓展策略。

同一学科的知识点之间具有连贯性,不同学科的知识点也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只是连接性有大有小,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对旧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的。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拓展,挖掘学科教学中生活化的一面,将其纳入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使学科知识的学习指向生活,指向实践,从而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体悟,体现教学的真正的价值。

生活化教学关键:情境↔应用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具备的适应自身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就决定了生活化教学要发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需要教师创新思维,把握生活化情境与生活化应用在学习中各自的作用,将二者在教学中巧妙地结合,促成学生将知识的理解和生活相结合,基于生活化的问题去主动思考分析、解决生活化的问题,进而培养和提升其相应的品格和能力。

1.生活情境:从生活走向学科

问题是课堂活力的源泉,核心素养下的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悟出了多少、获得了多少新知识、新理解。而问题又来源于情境,因此所谓生活情境实际上就是一种真实问题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活动内容:设计显示加速度大小的装置

活动目标:自主设计并动手制作测量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装置,深度参与学习过程,体验科学探究之路。

第一步: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学生站在体重计上向下蹲(如图),通过手机和大屏幕同屏的方式,全体学生可以观察到:在学生下蹲的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先变小,后变大,再变小。当学生静止站立在体重计上时,示数保持不变。

在上述案例中,对于超重和失重这两个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学生不一定能从物理学的视角观察现象并做出解释,于是教师设计了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分析体重计示数变化的原因,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可以看到,这里的情境不是仅仅为了热闹而设,而是将激趣和问题融合在一起,借助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从生活走向学科学习。

2.生活应用:从学科再走向生活

如果说基于生活的真实性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那么借助于生活应用,则能帮助学生在远迁移中理解大概念,避免所学知识成为惰性知识,并能活化知识,让学生感知到知识价值。而这正是核心素养指向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是知识用于生活的体现。

第二步,根据对项目问题和任务设计的讨论,各项目小组总结出几种设计方案:

小组1:竖直方向上测量加速度。方案是在学校教学楼的电梯中研究超重和失重现象,并制作测量加速度大小的装置。

项目原理:读取不同状态下体重计的示数,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得出电梯的加速度大小。

项目方案:

1)学生站在体重计上,电梯停在1层时,读取示数,记为GG=mg)。

2)按电梯楼层按钮到6层,记录上升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先变大,记为G1;再不变,记为G;再变小,记为G2,最后电梯停在6层,记为G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_______:向上加速时,电梯的加速度a1=____,方向向上;向上减速时,电梯的加速度a2=______,方向向下。

4)按电梯楼层按钮到1层,记录下降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先变小,记为G3;再不变,记为G;再变大,记为G4;最后电梯停在1层,记为G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______:向下加速时,电梯的加速度a3=______,方向向下;向下减速时,电梯的加速度a4=______,方向向上。

6)据此,可在体重计示数Gnn123…)刻度处替换上对应的加速度值,这样就将体重计改装成一个显示竖直方向上加速度大小的装置。学生经分析得出:加速度方向向上时,为超重现象;加速度方向向下时,为失重现象。

从案例可以看到,学生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经历项目问题和任务,开始思考学科学习任务,并知道了怎样通过改换示数盘的方式将其改装为显示另一个物理量大小的方法,为后续学习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打下基础,到那时学生必然会顺利迁移这一方法。由此,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物理学科核心知识的学习,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内驱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促进思维发展,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3.生活化关键:情境↔应用

可以看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生活化教学,真实生活情境和生活应用缺一不可,前者引出知识的学习,将学习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后者促进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让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用于生活。这就提示我们,学科课堂教学要创设学生成长的空间,就要注意从生活情境入手,将生活情境和生活应用相结合,使二者形成互为辅助的关系。

(学生分成四大组围坐,每三人为一小组,每大组中间摆上许多新鲜蔬菜:有白菜,卷心菜,红色、白色的萝卜,红色、绿色的辣椒,紫色的茄子,浅黄、深黄的南瓜,还有细长的豆角……播放音乐课件《买菜》,学生齐唱歌曲)

师:你们说这些可爱的蔬菜长在哪里?

生:菜园里。

师(板书:菜园里):现在,我们来到了“菜园里”,这里有各种各样的蔬菜,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跟小组同学说说这些蔬菜的名称、特点,好吗?

生(兴奋、齐声):好!

(同学们纷纷看、摸、闻各种蔬菜,并与小组同学议论)

师:下面,老师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些蔬菜的名称,我拿出一种蔬菜,你们赶快找出写有它名称的卡片,大声读,比一比,看谁找得快,读得准,声音响亮。

(老师顺次举起蔬菜,学生们迅速在摆放的卡片中找出相应卡片)

……

师:把你刚才观察到的蔬菜说一说,愿意说哪一样,就说哪一样。

1:我刚才摸了茄子,它的皮很光滑,它是紫色的。

2:我发现卷心菜的叶子一层一层地卷着,像卷发。

3:辣椒有红的,还有绿的。

4:我尝了一口西红柿,甜甜的,酸酸的。

5:豆角长长的,像绳子。

……

(通读儿歌后,学生质疑)

……

1:“萝卜地下捉迷藏”是什么意思?

师(课件展示:菜园里,农民拔萝卜):仔细看,谁能发现秘密?

2(急切地):我知道了,萝卜长在地下,我们看不见,农民伯伯把它拔出来,看看见了,就像它在和我们玩捉迷藏。

师:你观察真仔细。那萝卜这么顽皮,该怎么读这一句呢?

3:萝卜地下捉迷藏。(读得顽皮可爱)

师:真顽皮,大家学着他读一读。

生(齐):萝卜地下捉迷藏。

……

师:我们认识的这些蔬菜还能做成许多小朋友爱吃的菜肴呢!(出示菜单:西红柿炒鸡蛋、萝卜烧排骨、酸辣、白菜……没学过的生字注上拼音)请同学科先读读这些菜名,说说你看爱吃哪几道菜。

(学生兴奋地念菜名,找到自己喜欢吃的菜名,高兴地与同桌交流)

1:我喜欢吃西红柿炒鸡蛋。

2:我喜欢酸辣白菜,酸酸辣辣的,很好吃。

3:我喜欢吃炒菠菜,菠菜有营养,大力水手吃了菠菜力气大。

师:是吗?那以后老师也要多吃蔬菜。

……

上述案例中,教师先是创设了生活化情境,用问题将教学内容指向生活,面向生活,于是课文中的生词就成了学生急于认识的朋友,课堂活跃起来,学生人人动脑动手动口,在这样充分自主的活动中,牢牢记住生词。

接下来,教师又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借助于看、闻、摸,加强生活体验,明白蔬菜的特点,使之沉浸在自主探究的惊喜与自豪中,在认识和研究中发展语言,为下一步学习儿歌作了很好的铺垫。

最后的环节中,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生活文本,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回到生活,一下子就明白了句子的意思,感悟了课文,继而引伸到生活中,找到自己认识的生活中的字,学以致用,让语文学习与生活相联系,学习生活中的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知识。

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