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学流程稍作调整,竟然带来课堂形态、课堂效果大变样

2024/8/26 8:55:33  阅读:17 发布者:

传统的教学流程通常是这样的:课前写教案做课件,课上老师讲解,课后布置作业。这样的教学流程对一些学生来说效果不错:强化了知识,厘清了思路,解决了难点;但对另一些学生来说却收获不大:上课像听天书,人困马乏,浑浑噩噩,甚至有学生一点儿也没听进去。

这种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为什么老师把知识讲得越透彻,反而对有些学生越没有吸引力呢?如果把学习前置让学生先自己学,自主发现问题,然后老师再帮助解决,状况又会怎样呢?于是我尝试着调整教学流程:课前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按照课程标准细目自学,做好知识框架(需要上交计入过程性评价),以扫清知识上的障碍;上课前10分钟对自学内容进行测验,测验结束先是同桌相互批改,答案无论相同与否都要讲述自己的解题思路,能达成一致的就保留答案,依然存在分歧的地方再与前后桌商讨,直到最后留下谁也说服不了谁的问题,这时老师再公布所有问题的答案并附上解析,学生阅读试题分析后还有不明白的地方仍然进行同桌讨论,或向前后桌同学求助,最后把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汇总,交由老师解答。

这样的课效果明显好了:原来浑浑噩噩的学生没有了,因为他们要读题思考、要参与讨论、要翻看笔记、要翻看书本,都有事可做了;学习领先的学生更忙了,因为他们在帮助同桌讲题、在查找书上的概念和图表、在深入思考同伴不同视角下的问题;学生忙着提问题,忙着解答问题,总之学生成了课堂上最忙碌的人。而老师也可以腾出更多时间照顾那些需要个别帮助的学生。

老师没有变,教学内容没有变,就是把教学流程稍微调整了一下,课堂形态、课堂效果一下子就变了,这便是流程的力量。

其实前后两种教学流程对比就不难发现好课堂的重要特质是关注学生的需求。在商业领域推销商品,必须知道客户的需求是什么,有需求才有市场。同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知道学生的课堂需求是什么。老师再讲一遍学生能看懂的知识,炒一次剩饭,实在没有意义。老师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会运用知识,才是学生的需求。对于那些连书本都懒得看的学生,你再讲一遍又能激发他多少兴趣呢?与其让老师讲给他听,不如让他向同伴提问,让同伴讲给他听,这样既能促进学习,又能增进同学友谊,真正获得学习带来的乐趣。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老师备课不再是备知识,而是备问题、备任务,需要更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把知识变成解决问题的工具。这样的备课要求老师心中要想到每一位学生,应该说备课更加辛苦了,但成就感更强了。

课间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很好,让他们既巩固了自学的知识,又学会了运用知识的方法,既体会到了知识的价值,又提升了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了一个概念、一个原理,通过小测验体会了学知识与解决问题的关系,同时还检验了自学的效果,进而对自学过程进行反思。就这样,学生在学习、检测、反思、调整等各环节的不断轮回中,逐步提高了学习能力,老师也从满堂讲述转变为个性化答疑。课堂增加了“说与做”,减少了“讲和听”,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提高了教学质量。

这件事让我们深刻意识到,当用一种办法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就需要换一种思路。改变自己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尤其是长期在一个岗位重复做一件事情,路径依赖会把我们带到自认为不可改变的高地,以为这种方式就是最好的、最顺手的,其实我们正在被这种优越感遮蔽前进的可能。

自初始化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