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语文各种文体必知、必背的47个答题思路建模

2024/8/26 8:31:52  阅读:21 发布者:

1.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词语理解: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分析:

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2)公式:修辞本身得作用+ 联系上下文的情景

比喻:用XX比喻 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特点

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的特点(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文学气息,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1)对比,作用:XX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5.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6.某段起什么作用:

1)此段在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此段在结尾,作用:

A、总结全文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7.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A:描写方法分为: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①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内容作铺垫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③衬托人物心理。 ④象征和暗示。⑤交代人物活动场所。⑥展开、推动故事情节。

B:描写的作用:

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烘托一种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a: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b: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c: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d: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e: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8.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

公式:谁+于什么+结果怎么样

9.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10.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

分析步骤: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11.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12.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13.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土地点)十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14.插叙的作用

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15.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16.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17.仿写句子

公式: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18.对对联

公式:①名对名,形对形,动对动; ②山对川,日对月,天对地;

③注意上下联语意的相关、相融。 ④注意仄起平收。

19.读图题

公式:①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

②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

③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

④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⑤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

20.探究题。

公式:①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

②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③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表达。

④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时,要具体写明123点。

21.概括题。

公式:①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

②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123点”。

③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22.名著阅读。

公式:①要能写出1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23.编短信

公式:①用“沪”“川”一类的字简写地名。

②材料事实编写在卷面上也要抓句段主干内容来写。

24.诗文佳句赏析

公式: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运用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②从修辞格来欣赏,见前面修辞格。

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欣赏,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25.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

公式:①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②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

②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

26.文言句子划分停顿。

公式:①带有“故”“是以”等标志的句子,在这些词语之后画斜线。

②名词作状语的,在这个词语之前划。

③“可以”类实际是两个词语,在“可”后划。

④主语和谓语之间划。

⑤谓语与宾语之间划。

27.前后照应。

公式:①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

②……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28.巧设悬念。

公式:①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②……,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29.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①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②……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30.称谓变化

公式: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①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②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③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31、叙述方式

①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②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⑤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说明文答题公式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文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墓,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   体些。

①空间顺序:从上到下 ,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②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③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      的说明顺序对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见考点:

①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②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③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④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⑤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⑥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⑦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1)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2)找论点的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3)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1)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2)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3)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4)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5)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1)论证方法 (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比喻论证比喻 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2))分析论证过程:

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3)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4)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

1)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2)类型:①并列式  ②总分总式  ③总分式  ④分总式  ⑤递进式。

5、议论文的语言

1)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2)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4)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6、驳论文的阅读

1)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3)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7、常见考点

A、议论文的论点考点:

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B、议论文的论据考点:

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①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②用作道理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③、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C、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①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③比喻论证: 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④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思路:(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D、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

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

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E、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F、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

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G、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

自变压器王红顺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