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年总结的3种写法

2024/8/23 18:16:11  阅读:75 发布者:

第一种学年总结,可以称之为“叙事模式”。

这个层次的学年总结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过去做了什么”。这是一种给人找“存在感”的学年总结。

校长(书记)历数一年来学校方方面面做了哪些事——谁、在哪些方面、做了哪些事情。一一说来,于是大家都有了存在感。

从校长的角度来说,这种学年总结的潜台词是:大家一年的作为,校长都知道并记得,并且通过“学年总结”这种方式记入学校的历史。之后,大家继续努力工作,校长仍然会看到,并继续在历史上记载。

这个层次学年总结的主要方式是叙事。其中不成功的案例,就是我们平时所谓的“流水账”。

流水账的一个特点是叙事线索按照时间先后。而好的叙事,其线索应该是“事的分类”,把不同方面、不同性质的事分开来说。

例如课程建设方面我们做了什么事,教学质量方面我们做了什么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们做了什么事,教师福利方面我们做了什么事,学校环境建设方面我们做了什么事,等等。

分类其实是一种“格局”,它是在暗示我们一年来只做了什么,我们还应该在哪些方面下功夫。这样的学年总结,如果将若干年的连贯起来看,会看出很多“道道”。

这种学年总结方式,出彩的地方在细节。因为这些细节的叙述让我们知道校长是有心人,这就有了感情色彩。

第二种学年总结,可以称之为“概括成就”。

它回答的问题是“过去一年我们取得了什么成果”。

所谓“取得了什么成果”,是比较而得出的。在课程建设方面,原来是什么样子,经过一年的努力,现在是什么样子?在教学质量方面,原来是什么水平,经过一年的努力,现在是什么水平?显然,寻找“成就感”的学年总结方式,叙事方式是不够用了。

“概括”之难,首在标准。

在课程建设方面,原来是什么样子,这个“样子”是以某个标准来概括的,先要有标准,才能有概括,然后才能显现“成就”之所在。所以第二种学年总结,就技术而言显然要比第一种难。

概括是带有主观性的,所以概括是否有力,关键要有证据。我们平时说某人的总结有点“虚”、有点“空”,就是指它没有证据系统的提示。

所谓证据,往往是指一些数据、原始材料、事件、服务对象或第三方评价、物质性载体等。

如果说“述说过去”的第一种学年总结难免让人有点感伤,因为“一年虽然美好,只是都成过往”,那么“概括成就”这种学年总结,则有“岁月虽无情,结果却不错”的安慰。

校长通过这种学年总结方式,传达了一种亮丽的情绪色彩,有种“辞旧迎新”的气氛。

第三种学年总结方式,它要回答的问题是:过去我们做了哪些事,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种目前还很少见的学年总结方式。但我觉得,这种方式对一些特定的学校,在一些特定的发展阶段非常适用、非常重要。

我们常说,一所有生命力的学校,一所有灵魂的学校,全校师生员工都应该经常思考三个问题——我们现在在哪里?学校要到哪里去?学校达到某个目标点,有什么样的里程碑?

这三个问题,在一学年即将结束时最适宜提出,最适宜作阶段性回答,最适宜引发大家沉思。

显然,这种学年总结方式其实是一种“宏大叙事”,其结构如下:

——我们学校的终极目标(或中长期目标)是什么?

——要实现学校的宏大目标,大体上会经过哪几个阶段?

——这些阶段,各有什么标志(发展里程碑)?

——过去一年来,我们回过头来看,已经看到了哪几个标志?这些标志说明我们已经走到了学校发展的哪个阶段?

这样的学年总结会让人产生“使命感”:我们每一个人,一年来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与学校的宏大目标是有关的。

如果说第一种学年总结存在感的获得来自校长的叙事、来自校长“还记得”,第二种学年总结成就感的获得来自事实本身的证明和校长的“认同”,那么,第三种学年总结使命感的获得就来自“意义”,来自教职工对自己工作意义的思考和遐想。

第三种学年总结方式,不是难在表达,而是难在格局,难在视野,难在对学校发展现状的透彻理解,难在对学校发展的精准预测,难在对学校里发生的一切事件背后价值的深刻揭示。

自中国教师报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