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功能语篇写作:一种统整性阐释和分类教学框架

2024/8/22 10:23:46  阅读:26 发布者: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中,写作不再作为一个单独的学习领域存在。我们发表过几篇论文,对义教新课标中写作的内容、类型和要求作过一些梳理,诸如义教新课标背景下写作教学怎么教,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和建议。①但是,很多深层次问题仍有待解决,比如义教新课标中实用性、文学类、思辨性、创意类、跨媒介等不同类型的写作,大多处于分散、零星和附庸状态,写作知识、能力要求不清晰,缺乏具体、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是否可以提出一个上位的、统整性的阐释框架——相当于写作教学的“大观念”,以统摄中小学不同类型的写作教学,这是本文提出“功能语篇写作”概念的初衷。

一、“功能语篇写作”概念的提出与阐释

2010年,笔者曾在博士论文《写作课程范式研究》中提到过“交际语境下的功能文体写作”“基于具体语境下的功能写作”“功能性写作”等理念,提出写作教学应该培养“各种具体语境下灵活、高效、恰当、得体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1]这些设想,可以被看作“功能语篇写作”的雏形。

何谓“功能语篇写作”?就是指写作要从真实、具体的语境出发,围绕特定话题,基于特定目的,面对特定读者,以一定的角色和口吻,采用一定的体式和语言,进行语篇构建和意义交流。它与笔者曾经提出的“交际语境写作”或“功能性写作”等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发展、完善。

在过去几十年里,写作教学理论经历了巨大变革。从文章写作到过程写作和交际写作,这一发展轨迹揭示了人们对写作本质认识的深化。“文章—结果”导向的写作观主要从文章学角度看待写作,关注“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语篇结果。但写作不仅仅是写成一篇文章,还是作者大脑中的思维发生、信息加工和思想情感交流活动。于是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兴起“过程写作运动”,关注“如何写作”的步骤、程序和策略。可是,“结果写作”和“过程写作”仍没有回答写作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即“为什么写”。交际语境写作除了关注写作的结果和过程,更关注写作的交际功能,认为写作即特定语境中的语篇赋形。“功能语篇写作”与交际语境写作的原理是一致的,就是既关注写作的结果(语篇),又关注写作的过程(策略),还关注写作的目的(功能)。统而言之,关注不同任务情境下语篇写作全过程的机制和规律。

“功能语篇写作”角度看,写作是面向特定交际语境进行的语篇构建和意义交流活动。这里的“语境”与“情境”“任务”的内涵基本一致,但“语境”更适合语文的学科情境。“语境”一般包括狭义语境(上下文)、交际语境(话题、目的、读者、角色、文体)、社会历史文化语境(宏观语境)等。语境影响并塑造着语篇的内容和形式。语篇就像是语言活动的各种内外语境要素孕育出的“胎儿”。功能语言学、语用学、情景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等理论都可以对此原理和机制进行阐释。目的和功能的变化会带来语篇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变化。义教新课标提到,“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2]。这里的“目的、对象、需要”大致相当于“交际语境”。“语篇”不同于“文章”“作品”“作文”,它指为达到一定交际目的、相对完整的功能性文本,可以将各种应用场景下长长短短、形态各异的文本包括进来。此处的“功能”笼统地指写作某一语篇的目的、作用和效果,即“为什么写文章”“写文章作什么用”。“目的”可以被看作是作者的意图,而“功能”则是语篇所产生的效果。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任何写作都有一定目的,在一定语境中,实现交际需要。基于此种认识,中小学写作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可以表述为:培养学生应对生活、学习、工作中各种情境任务所需要的不同类型功能语篇的写作能力。[3]“功能语篇写作”可以被看作写作课程与教学的上位概念,涵盖诸如基础写作、实用写作、文学写作、思辨写作、创意写作、跨学科写作、跨媒介写作、项目化写作等各种不同的写作类型。作为一种理论,它对一切类型的写作具有概括、统摄和阐释作用。

写作目的和功能决定着语篇的不同内容和形式。比如,实用写作以传递信息和解决真实问题为主要目的,故要求语言简明、格式规范以便于交流;文学写作以审美为主要目的,故讲求感性直觉;学术写作以生产知识和传播学术为主要目的,故要求遵循学术规范,客观冷静、用事实和证据说话并讲求逻辑;跨媒介写作需要融合音频、视频、文字、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以实现多媒介环境下的交流。总之,写作目的和功能是语篇赋形的外在力量,通过作者头脑中的认知语境影响并塑造着语篇的特定形态。

二、写作的不同功能类型及其关系

义教新课标要求开展“不同类型的写作实践”,各部分提到的写作文体丰富多样,包括记叙性文章、说明性文章、议论性文章、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诗歌、小小说、研究计划、研究报告、文学作品、读书笔记、文学短评、问卷、调查报告、策划方案、海报、调研报告、故事、日记、便条、留言条、短信息、书信、活动计划、实施方案、活动总结、活动设计方案、策划书、观察手记、小论文等。义教新课标中的写作类型体现了写作与真实生活接轨,培养真实写作能力的新型课程理念。不同的写作类型具有各自的内涵特征、功能定位和教学路径。本文选择几种常见的写作类型作简单梳理。

1.常见的写作类型及其特征分析

基础写作:这是中小学最基本的写作类型,比如,“写话”“作文”“三大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它以语言学、文章学为知识主体,将写作视为字、词、句、段的组合训练。注重“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有意识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4]。学习、模仿与运用常见的语言表达和篇章结构手法是教学重点。

认知写作:也叫学习型写作,包括笔记、摘要、缩写、扩写、改写、研究性小论文等形式。它主张“用写作来学习”,强调写作在学习、探究和求知过程中的工具作用。义教新课标提到的“能围绕学习活动展开调查,从多方面获取活动各阶段的材料,并用多种方式有条理地记录学习活动过程”“用策划书、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形式发表研究成果,力求格式规范、内容完整、条理清晰”。[5]认知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理解和主动探索知识,发现和总结学习内容,促进深度理解和认知结构的形成。

实用写作:指为完成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事务而进行的各类写作,比如,便条、书信、合同、活动计划、实施方案、报告、总结等。它注重写作的实用性、交际性、规范性。通常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读者,一般都会有固定的格式和写作规范,要求使用准确、简练的语言,避免使用错误或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要求以读者为中心,内容便于读者快速理解并接受所传达的信息,具备规范性、客观性、条理性、清晰性和准确性等特点。

交际语境写作:认为写作不仅仅是自我表达,更是一种书面交流的工具。它关注写作的实际效果和读者反应,注重写作的读者意识、目的意识、文体意识、交际意识和功能意识。在交际写作中,作者需要明确写作目的、功能,确定读者的背景、需求和阅读习惯,以选择合适的内容、文体和表达方式,确保信息传达的得体性和有效性。

创意写作:这是一种以创造为核心,以文学创作和文化创造产品制作为主要形式,以产生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和表现力的作品为目的的写作类型。义教新课标提到的“尝试诗歌、小小说的写作”就属于创意写作。它不拘泥于固有的写作规则和框架,强调个性和创新,需要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鼓励作者发掘自己的内心世界,探索各种主题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思考。创意写作不仅包括文学创作、剧本创作,还包括创意文案制作、非虚构写作、记事写作、新媒介写作等。

思辨写作:要求作者对某个主题或观点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基于证据开展分析、推理、评判、反思等,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写作。义教新课标提到“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注意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冷静地思考问题”“表达要观点鲜明、证据充分、合乎逻辑”。[6]它强调对资料、信息、观点和证据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和判断;能够对问题进行全面、客观的思考和分析;在阐述观点或提供证据时,作者要确保论据的合理性和说服力。这种写作形式需要作者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分析、推理、归纳和演绎等能力。

研究性写作:这是一种以学术探究为目的的写作类型。它要求作者深入研究某一领域或者专题的知识,搜集相关的研究资料和数据,发现问题并得出结论;保持客观和中立的立场,避免个人情感和主观判断,论点明确,证据可靠,逻辑严谨,论证有力。需要遵循学术规范,包括引用格式、文献标注方式、避免抄袭等。要求使用专业语言,以准确传达信息和避免歧义。义教新课标提到的“尝试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运用多种形式分享学习与研究成果”“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等内容[7],尽管与正规的学术论文还有一定距离,但基本属于研究性写作的初步尝试。

跨媒介写作:这是一种基于新技术环境,融合运用文字、

、声音、视频等各种信息媒介的写作类型。在当今时代,跨媒介写作具有媒介融合、注重互动、直观生动等特征。义教新课标提到的“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体会不同媒介的表达特点,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媒介呈现探究结果”“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比较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尝试探究不同媒介的表达特点”“运用跨媒介形式分享研学成果”“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等[8],就属于跨媒介写作。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媒介表达和数字化交流能力。

跨学科写作:这是一种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知识、资源,以问题解决和研究性学习为目的的写作类型。义教新课标提到“学习日常观察和记录”“学习设计问卷、访谈、统计、分析,撰写并发布调查报告”“制作海报,记录活动过程,运用多种媒介发布学习结果”。[9]它要求作者能够灵活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全面、深入地探讨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打破学科壁垒,更好地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流,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项目化写作:这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以问题为驱动,整合相关学习资源,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在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内完成一系列任务的写作类型。它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将“写作”作为“项目化学习”的工具或手段;二是将“项目化学习”作为“写作教学”的方法和路径。它契合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有助于联通生活、落实课标、统整课程与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述种种写作类型,可以被看作是“功能语篇写作”的亚类或者分支,有着不同的语篇特征和要求。

2.不同类型写作之间的关系

上述不同类型的写作具有不同的功能,互相之间也有联系。基础写作毫无疑问是中小学写作的根基,此类写作教学主要集中在语言、段落、篇章的基本训练上。实用写作和文学写作可以作为两个基本类型,学生需要重点把握其特征。在实用写作中,可以延伸出认知写作、思辨写作、学术小论文写作等;在文学写作中,可以延伸出创意写作(广义的创意写作包括实用的、文学的、媒介的等)。跨媒介写作、跨学科写作、项目化写作,属于综合应用层面,是指向解决学习、生活真实问题需要的写作类型。这类写作可能不像实用写作和文学写作那样有一个具体的功能,但跨学科学习、跨媒介表达以及完成某一个学习项目,本身也可以看作一个综合功能,同时也具有其语篇特征。下面用表1呈现各种类型的写作及其之间的关系。

这些不同类型的写作,在不同学段也可以有不同的侧重。小学阶段可以基础性功能语篇训练为主,渗透交际语境写作意识,区分实用写作和文学写作的不同;初中阶段重视各种规范性文体写作、学习性写作,同时加强写作中的思维和过程写作训练;到了高中阶段,则以思辨写作、研究性写作为主。[11]从基础写作到实用写作、文学写作、思辨写作、跨学科写作,是一个基于学生认知发展和写作能力发展,需要逐步提升、循环进阶的过程。

当然,上述这些类型划分,由于切分视角、概括层面的不同难免会有一些局限。其他如文学写作、文化写作、学术写作等类型,在此不一一分析。

三、“功能语篇写作”的教学原则和策略

1.树立新型写作观,培养“功能语篇写作”教学意识

在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背景下,写作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功能语篇写作”认为“写作是特定语境下的语篇构建和意义交流”,这样一种写作思想,有助于摆脱过去那种单纯为作文而作文的被动写作局面,从而找到写作的意义感、真实性,实现写作教学理论从结果、过程取向,向交际、功能取向转变。这既是写作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也是写作课程面向复杂、真实、多样的社会生活所作出的合理而必然的选择。

既然任务语境决定着语篇内容和形式,那么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就应鼓励学生分析写作任务蕴含的具体元素和要求,引导学生关注写作的目的、对象、话题、角色以及应用场合等。比如,为什么目的、以什么角色、写给谁、在什么场合、实现什么功能等。如果写一篇关于旅游的文章,那么应该是说明文或记叙文,重点在于介绍旅游景点、行程安排、旅游心得等方面的内容,要使用描述性语言介绍景点特色,使用条理性强的结构安排内容等。而不同的受众(如写给老年人、外地人、年轻人)也会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产生影响。树立语篇功能意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写作任务,提高写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分析写作的功能类型,遵循其各自不同的语篇赋形规律

义教新课标中的写作类型已经与真实生活接轨。这就要求我们研究不同写作类型的规范、规律、任务目标和价值功能。

每种类型的写作都有其独特的语篇构造规律,或者叫写作规范与要求。基础写作的目的是让低年级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因而要注重字词和常见句式的准确运用、段落组织和章法结构规律的基础学习。实用写作的目的是满足特定实际应用的需要,其写作要领是遵循特定的格式和结构要求。文学写作的目的是满足审美鉴赏的需要,注重感性的表达,要遵循审美的陌生化原理,因而不能像实用写作那样遵循外在的格式规范。思辨写作是就某个话题或问题提出观点,并通过论证说服读者接受作者的观点,其写作要领是明确提出论点,并在整篇文章中保持一致;提供有力的证据和逻辑推理来支持论点;考虑反驳可能的对立观点,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而跨媒介写作因为不同的写作媒介及其内容的差异,也有不同的语篇表现形态。总之,正是不同的目的功能,造就了不同类型的写作表达、呈现方式及语篇表现。写作教学要从写作任务分析出发,研究不同类型的写作规律,开展符合规律和规范的写作教学。

3.基于不同类型写作的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

义教新课标基于素养导向、情境认知、统整取向和实践路向,重视听、说、读、写的融合,以及目标、内容、资源、方法的整合,但面对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我们仍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对于基础写作,需要重点关注字、词、句、段、篇的基本训练,以及常见写作手法的学习、模仿与训练。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第一,结合课文,讲授相关的语篇知识。第二,结合范文,进行篇章的仿写训练。第三,多读、多写、多悟,掌握基本的语篇方式。

对于认知写作,可以在各科学习中灵活进行,圈点、勾画、概括、阐释、列表、记笔记、做实验记录、做论述题等都在此范围内。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第一,基于学习内容随学科、随文、随学习需要的方式灵活进行。第二,根据需要提供写作的规范和要求。第三,用学习结果检验认知写作的效果。

对于实用写作,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第一,明确写作目的和格式。指导学生了解和把握书信、计划、研究报告等的格式和规范。第二,提供模板和范例。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用写作的规范和要求,也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模仿范例来学习。第三,注重语言准确性和规范性。第四,通过模拟情境、案例分析、实践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用写作能力。

对于交际语境写作,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第一,创设真实语境,分析写作的读者、目的和要求。第二,基于具体的交际语境选择写作内容和表现形式。第三,针对具体的写作任务,提出具体的要求并给予指导。

对于创意写作,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第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写作动机,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独特视角。第二,帮助学生开展创意思维活动,通过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拓展思维和激发创意。第三,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表现手法,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对于思辨写作,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是关键。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第一,明确问题,界定概念,明晰观点,搜集材料,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并提出合理论据。第二,注重基于证据和逻辑的表达,重视阐释、论证、比较、辨析、分析、推理、批判、评估、反省等技能。第三,强调写作的理性、逻辑性、严谨性、广博性、深刻性、开放性和反思性等特征。

对于研究性写作,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第一,帮助学生发现并选择一个值得研究的有意义的问题或主题。第二,围绕该主题搜集资料,开展研究性分析。第三,得出初步的结论,用材料和数据证明自己的观点。第四,遵循学术规范,撰写成文,发布交流。

对于跨媒介写作,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第一,引导学生理解跨媒介写作的概念、特点、优势和价值,学会根据写作目的和受众选择合适的媒介。第二,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文章、新闻稿、广告文案等设计多元化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跨媒介写作的技巧和方法。第三,引导学生制订写作计划、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头脑风暴等,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第四,鼓励学生与校报、校园电视台等合作,共同策划和完成某项跨媒介写作任务,提高跨媒介写作的能力。

对于跨学科写作或项目化写作,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第一,明确跨学科写作或项目化写作主题。如,“拯救流浪猫”可以涉及道德与法治、科学、语文等学科。第二,引导学生整合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如写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时,学生可能需要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环境污染的原因,用社会学的知识来讨论环保政策的影响,用语文技能来有效传达他们的观点。第三,提供写作支架。对跨学科写作或项目化写作,学生常常会感到困惑或不知所措,因此,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写作支架,如概念图、思维导图或写作模板,以帮助学生组织他们的思想和信息,通过合作完成写作任务。第四,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跨学科写作作品。

综上所述,“功能语篇写作”将写作视为特定语境中的语篇构建和意义交流活动,既强调写作的功能性、目的性,又对不同类型写作的篇章规律予以应有重视,对我国的写作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在“功能语篇写作”的大观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写作任务情境,掌握不同类型写作的特点和规律,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培养不同任务情境下的真实、得体、高效的写作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素养导向的创新、实践、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自语文建设杂志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