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并加强语段教学
2024/8/22 10:23:01 阅读:35 发布者:
语段是构成整篇文章的基本单位,文章是由若干语段构成的。句子和句子井然有序地组织形成语段,再由一个个语段加以组合形成篇章,由此作者的思想情感才能得到清晰地传达,并使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语段既隐含着语言表达的思路,也体现了语言运用的规律。对课文理解的核心是对语段的理解,理解整篇课文实质上是对语段理解的整合;写作的基础是写语段,整篇作文是一个个语段的有机组合。如果整篇文章是高楼大厦,语段就是每一层楼。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语段的学习是基础和关键。在语文学习中,特别是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语段的阅读理解与写作训练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理解语段,就是了解语段的主旨,主旨是怎么组织语言的,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按什么顺序进行组织,句子和句子间是如何衔接的;理解了语段,就理解了语言表达的基本方式和底层逻辑;会写语段,便是获得了语言建构的主要能力。在理解语段的基础上开展习作实践,可以找到并遵循语言运用的规律。因为掌握了语段的构成方式、结构、特点和顺序之后,学生写作文就有了基本的路径可循、方法可依。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阅读理解的基础问题和关键问题,也就解决了写作起步和作文过程中的核心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高度重视语言运用和言语实践,指出:“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1]“引导学生提高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逐步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规范性。”[2]学生的语段理解与表达能力,既是在语句理解和写话能力基础上的发展,也是篇章理解和作文能力的准备。因此,义教新课标要求:“主动积累、梳理基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领悟语言文字运用规律。”[3]在涉及教学评价时强调,要“在阅读全文基础上,侧重考察学生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理解”[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5]。义教新课标高度重视语言积累、梳理、整合及理解与运用,而这些都必须从语段学习起步;义教新课标所说的“以语言运用为基础”“语言经验发展”“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规范性”“形成良好的语感”“领悟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等教学任务和目标,都可以通过语段教学来实施和实现,而且由语段教学来进入和深入,会更有针对性和适切性。这里并不是否定语句教学和篇章教学,而是意在表明语文教学应该经历由语句到语段、由语段到篇章的全过程,缺少语段教学的语文教学是不完整的。
语文教育大家对语段教学也给予了高度关注。语文教育大师“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对语段教学均多有论述和呼吁。叶圣陶先生在《从〈语法修辞讲话〉谈起》中指出:“上下两句分开来看都完整,连起来看可不相应,那就说不上恰当地使用语言。前后两段分开来看都要得,连起来看可搭不上,那也说不上恰当地使用语言。因此,要给读者更多的帮助,应该在下一句和上一句,后一段和前一段的关系上有所讨论。”[6]张志公先生在《语法学习讲话》一书中说:“一段之中,句子和句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在汉语里,……常常把可以组织成一个复杂句子的密切相关的几层意思分成几个句子来说。因此,从应用的角度着眼,我们也可以略为前进一步,注意一下一段之中句子和句子的联系情况,这对提高我们读书和作文的能力是会有些帮助的。”[7]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谈道:“一般讲语法,到句子为止,句子是最大的语法单位,因此句子只有结构分类,没有功能分类。其实这也是一种老框框。若干句子组成一个段落,句子和句子之间不仅有意义上的联系,也常常有形式上的联系。”[8]“三老”对语段学习的关注和重视,意在提醒我们:应该把语段教学纳入语文教学的视野。
但是,在语文教学实际中,我们几乎不教、不学语段。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极少留心语段,更极少品析语段,常用的方法只是“段落划分”和“整体感悟”。对段落的分析包括课文的“串讲”,多是对内容的讲解和信息的提取,至于语段的结构形式、构成机理、语体特点、表达技巧则一概在教学视野之外。在写作教学中,从一、二年级写句、写话教学,到三、四、五、六年级习作教学,语段写作表达的训练在整个小学阶段是缺失的。语段,一头连着句子,一头连着篇章;既包含着思维的逻辑形式,也包含着语篇的文体类型;既关联着句子的意思,也关联着篇章的主旨。在语段中,我们能清晰地查明,内容如何通过形式呈现出来,又如何受到形式的规约;内容在寻找合适的表达形式,形式也在裁夺、重组内容。因此,语段是语言实践、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的重心和枢纽。学生的阅读问题主要出现在这里,因为没有理解文章中语段的意思,就不可能整合出完整的篇章主旨;学生的写作问题也出现在这里,因为写了上一句不知下一句怎么连接,不知如何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学生的写作就必然在“黑箱”里瞎扑腾,学生“畏难”作文也主要是畏难在这里。或者说,语文教学没有打好语段理解和表达的基础,是造成学生阅读和写作困难的根本原因。
语段的构成是有规律可循的,语段学习也是有路径的。就其结构关系而言,有总分结构、并列结构、承接结构、递进结构、因果结构、变化结构、比较结构、补充结构、阐释结构等约二十余种。每一种结构方式都有其行文线路可探查,都有其语言特征可辨识。仅从表达方式来看,就有记叙性语段、描写性语段、抒情性语段、议论性语段、说明性语段等。这些表达方式还可以进行不同的组合,形成新的语段,如夹叙夹议语段等。不同的语段有不同的语言形态,也有不同的表达功能,还有不同的适用文体和语境。比如,记叙性语段通常用来叙述事情发展的过程、展示人物的行动、描述事件的发生与变化,记叙性语段经常以时间顺序为主线,使用过去时态,并通过具体的时间交待、情节发展和转折等来分割不同阶段,强调相继发生的动作或事件。记叙性语段可以向读者说明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建构故事的框架,并通过事件的推进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描写性语段旨在通过详细描述来营造场景、描绘人物、设置情境等。描写性语段通常使用形容词、副词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具体可感的画面。在结构安排上常常围绕一个核心形象展开,或以主次为序,或以空间分布安排细节,并在遣词造句上表现出美感和节奏感。运用描写性语段可以让读者在心理和视觉上具象化地理解和感受文章的内容,增强文本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抒情性语段的核心在于表达情感、抒发感受等。这类语段经常使用第一人称,具有高度的主观色彩和心理感受性。这类语段多使用心理动词、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以体现情感表现力,强化节奏感,同时也注重通过富有褒贬色彩的用语和语言的韵律调动读者的情绪。这类语段的主要功能体现在能够引发读者共鸣,传递作者的情感态度、展示其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细腻。议论性语段往往用来表达观点、论述理由、提出论证,其目的在于说服读者或展示自己清晰的逻辑思考。此类语段常用一个明确的主题句开头,随后跟着支持该观点的理由、证据等。这种语段注重结构的严谨和逻辑的连贯,经常运用对比、归纳、演绎等思维方式来得出结论,具有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的特点,这样可以加大文章的论证力度,增强说服力。
理解每种语段的结构特点、表达方式和价值功能,对于有效地进行文本分析和写作训练都是非常重要的。每种语段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它们相互配合,使得文章内容丰富多彩,表达形式灵活多样。掌握了这些语段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基本就掌握了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对于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十分有效,也是很有必要的。
小学阶段只需要掌握常用的语段形式即可,这些常用的语段形式在课文中都出现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好学、常用、管用的。依托课文来学习语段可随文而教,不需要也不宜脱离文本来单讲语段知识,从课文中就可以提取语段知识,这样的语段知识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同时,这类知识和技能也适合学生进行迁移、运用,因为写作文首先就要突破语段写作的难关。可以在写作实践中学习语段知识,边学边用,学以致用,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总之,语段学习可以有效实现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语言的理解与建构等。
语段教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需要我们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和加强。
转自语文建设杂志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