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教师应该想些什么?
2024/8/21 17:55:44 阅读:26 发布者:
一、备纸质教材,结合课标指向,认真研读教材、教参
我把课标、教参、教材三部分统称归纳为纸质教材。
结合数学学科的备课,在选定一节课后,首先,先翻阅课标,明确本节课内容在不同学段课标中所处的位置,梳理出前后知识体系结构。
其次,认真阅读课本。课本中每一节课内容的几个部分,找到课本内容各个板块之间的逻辑联系。例如,哪部分这是旧知的复习、哪部分是新知讲授的重点、哪部分是新知讲授的难点:哪部分是新知的拓展提升,将教材内容分为几大块,按照逻辑顺序层层递进去分解。有了这样的分解,在教学中我们就能够循序渐进,容易形成自己的思路。
接着,备教参。教参的阅读,要十分仔细,根据我们教研组的备课经验,我认为教参主要备这些:
1.单元教学前的导览认真看完,这部分从大单元的思路我们能知道本节课所处的一个位置。
2.教参中本单元的典型课例解析。借助于典型课例中的语言与环节,可以帮助我们引导参考形成我们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环节。
3.本节课的教参主要内容。按照顺序,从教学目标,每部分教学内容说明,到教学建议,我认为都需要逐字逐句去仔细、反复、重复、斟酌着去阅读。教学目标,告诉了我们这节课学生通过学习所应该达到的效果;各部分教材内容分析,让我们清晰教材每部分内容的重难点,与前面旧知与后面新知的衔接;教学建议,为我们每个模块内容如何教学指明了路径方向。将这三部分都读清楚,读明白,梳理清楚,才能稍微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教学流程思路。
二、再来备我们的电子教材——名师课
这里我将在备课期间所观看的名师课作为电子教材。相信我们大家作为青年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从网络中寻找一些名师课堂同课异构从中来找到属于自己的本节课思路。于是我们就可以从B站等各种教材公共课网络中,有偿或无偿寻找一些优质的课堂教学实录,再非常仔细认真的一遍又一遍的听,更仔细些,把名师课堂中的每一句话,都记录下来,模仿着名师的课堂去上。但往往有时,我们按照这样名师课堂中的各个环节逐字逐句的去复刻去模仿剧上这节课我们试过一次之后,可能还会发现:好像不是人家上的那回事儿?那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来解决?甚至有时会想:我们之前根据名师课整理的逐字稿稿是否是无用功呢?我认为并不是。
这部分我的心得体会是:在梳理整理过一两篇逐字稿之后,再去试课,试课后将自己的这节课回顾反思,一定能够找到一些问题,那这些问题在别人的课堂中适合而在自己的课堂中不适合的部分,我们就需要用自己的一些方式结合自己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情况来加以调整,这个过程我认为就是一个将名师课中的精华和自己的思路结合的一个重中之重的过程。经历了这个过程后,我们再来梳理出属于自己的教学设计,就显得清晰了许多。所以名师课堂一定要听、逐字稿一定要捋,这是帮助我们清晰深度的过程,在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路,学生的学情分析来进行修改成属于自己的教学设计。
三、备“活教材”——试课
我将试课,取名为“活教材”,我认为试课是在我们备课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前期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最终呈现出的结果都是在于与学生相互生成、交互的这么一节课当中,所以我认为再好的教学设计再完整的逐字稿都离不开与学生的实际教学切磋,从中我们总能得到不一样的体验,发现不一样的问题。这也是我刚刚提到的在学习名师课的基础上,我们要与学生进行实际的课堂教学,从中发现问题在进行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多试几遍课,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这样的一个问题,学生竟然会有如此多的思考,学生竟然会出现如此多我们接不住的回答,那这时我们试课越多,磨的课越多,见过的回答越多,就会越熟练,我认为在最后下一次的课堂当中,我们就会有各种更多的语言去回馈会去接住学生们的回答,这就是试课带给我们的经验。所以我们每一次试课,课前,都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中,积极回应学生的各个问题与回答,课后,一定要积极反思思考,与教研组与学科责任领导多多沟通,一起发现这节课的问题。我认为,每次磨课后,大家共同集思广益去修正这节课,才是每一次公开课收获最多的地方。
转自老胡聊科研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