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一些教师培训“无用、低效”的状况?
2024/8/21 17:11:22 阅读:24 发布者:
目标“清”,对象“清”,方式“清”。
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学校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是促进教师迅速成长的助推器,理应受到教师的欢迎,可有些培训被教师厌倦:
培训内容“一锅烩”,目标不明、任务不清、内容庞杂,耗费大量的精力而有用的不多;培训对象“一刀切”,每有培训,动辄全员参与,要求“一个都不少”,与其说是参训,不如说是“生拉硬拽”;培训方式“一言堂”,无论专业知识的提升还是操作技能的培训,都采取“一人台上讲,众人台下听”的讲座方式……
无怪乎教师抱怨,类似的一些培训“无用、低效”,已然成为增加教师负担的包袱,令人不胜其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管用、高效”的教师培训,可以有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利其“从教”之器,善其“育人”之功,从而功倍而事半,达成“轻”负担之效。
再则,受训教师学有所成、技有所长,由此获得的喜悦,既可缓解培训带来的疲累,又可增强专业自信,减轻能力恐慌而造成的精神压力。
教师培训如何才能“管用、高效”?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三个“清”:目标“清”,对象“清”,方式“清”。
培训目标要“清”,这是基础。
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和教育发展,从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更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升华教师教育教学艺术等方面构建学校教师队伍发展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专业、教学个性、学段年级、职称职务,制定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
目标清晰明确,教师培训才能有的放矢。
对象分类要“清”,这是保障。
学校要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和目标,精准选择受训群体,避免兴师动众让目标群体之外的教师虚耗精力。
比如,让新教师参加以尽快适应或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为主题的培训,让中青年教师参加以丰富理论知识和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为主题的培训,让老教师参加以拓展教育视野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为主题的培训,让骨干教师参加以研究教育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为主题的培训等。
分清门类,“精准滴灌”,教师培训才能扎实有效又不增添额外负担。
选择培训方式要“清”,这是条件。
弄清培训目标、内容、对象,厘清不同模式、方式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培训模式和方式,做到内容与形式统一,相得益彰,教师培训方可落实见效。
一是做好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和个人学习的衔接,使三种模式各展其长,同向发力,加速教师队伍成长。
学校应以校本培训为主要模式,以其在内容设置、方法选择、对象组合、时间安排等方面具有的灵活性,以及根植学校实际,切合日常教育教学的适切性,在教师专业技能提升方面发挥作用;学校还应引导教师加强个人学习,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反思”,反复“习得”,充分利用身边的典型和榜样,促进教师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构建。
二是选择合适的方式。学科知识性的培训,以讲授讨论为主;技能性的培训,应以示范、演示、表演等方法见长;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训,则以情景模拟、实地体验为主;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思维等的培训,自学反思的方式则为最佳。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培训要做到三个“清”,对校长而言是一项颇有意义的挑战,它要求校长“致广大而尽精微”,在宏观上对教育和学校发展洞若观火,在微观上对教师个性特长和需求了如指掌。
转自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