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何研发“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

2024/8/21 17:10:38  阅读:25 发布者:

教师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完整学习与完整成长,要根据“跨学科主题学习”基本特征,研发适合于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相关课程。

“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研发流程一般包括主题确立、要素遴选、跨界整合、系统创生四个基本环节。

首先,需要确定具有跨学科学习价值的主题,可考虑以下几个维度。

一是国家课程的依据。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首先应当是教师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学生成长的具体需要进行主题创构的产物。

二是核心素养的参照。跨学科主题学习必须有助于学生形成核心素养,学习主题的确定需要有明确的核心素养指向。笔者团队于2015年研发了所在学校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图谱,其中包括:身心健康、公民情怀、组织规划、交往合作、信息技术、创新实践、审美表达、终身学习等,作为教师确定跨学科主题学习时的重要参照依据。

三是文化价值的取向。任何课程都体现了一定的文化观念和取向,学校课程的内容应该选择社会和文化系统中最优秀的部分。跨学科主题学习也不例外,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是确定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依据。

其次,主题确立之后,便是跨学科关联要素的破壁遴选。所谓“破壁”,即打破学科之间的一些不必要的壁垒。跨学科破壁遴选关联要素要做到以下三点。

具有把握整体的观念与能力。这里要重视两个角度:一是理念角度——从局部单一视角转向全域“上帝”视角,从“思考世界”转向“从世界去思考”。二是能力角度,包括跨界关联的意识力、反应力和行动力。

区分限制性要素与增值性要素。要素分为限制性要素(最小因子,体现必要性)和增值性要素(优化因子,体现增值性),教师要对所要遴选的关联要素进行预判。对限制性关联因素尽可能应选尽选;对增值性关联因素可根据增值功能大小决定选择与否。

要素的关联选定,应当基于主题目标的需要。一是要关注要素的内容,包括选材关联空间的广度、时间的长度、内涵的深度;二是要关注要素的形式,包括互补、交叉、点燃、延展、重组等整合形态与方式。

再次,关于跨界整合,其方法论的核心是突破学科边界,创造新的学习内容序列和学习活动系统。作为系统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更要关注其内在的融通性关联。跨界整合,就是这一连接机制展开的过程。根据不同的实际需求和可能,选择不同的跨度,可形成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不同整合类型。

组合型,即围绕同一主题,各领域资源或并列式,或渐进式,或聚焦式呈现。

交叉型,是跨学科主题学习较为常见的整合类型,即不同学科在交叉处形成交叉地带,并赋予交叉地带以新的内涵或形式,颇有“举三反一”之意。

补缺型,即将B学科的关联要素加注到A学科,从而对A学科相关内容起到拓展、丰富、深化的作用。

点燃型,即用B学科点燃A学科,此时的B学科中的关联要素便具有“火柴”“酵母”“催化剂”的作用。

延展型,即B学科的加入使A学科增加了广度、深度与厚度。

重组型,将ABCD等学科相关内容完全打散,组成一个意义及形态完全不同的新的结构整体,实现彻底重构。

当然,根据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同时一节跨学科课中,整合类型也非仅限一种,可多种类型兼而有之。

最后,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是经由遴选关联要素、进行跨界融通后形成的一个新的系统。这个系统是结构性的,也是动态性的。正因如此,实践中不同学生因不同问题或不同视角出现了各自不同的创新创造,有时甚至会呈几何级涌现。

自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