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教学方式,一种处理单元文本教学的方式。我们更应该理解为一种学习的系统过程。实施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有时,我们需要几篇合在一起学习;但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问题与困难,针对单篇进行教学。
比如在我的《思维的过程与问题的解决——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中,有一个这样的设计:
1.试读下面的文本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2.思考:可以读懂吗?你读懂了什么?你是怎么读懂的?
3.看看书上的课文,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帮助自己读懂文言文?能够帮助自己的语句,将它圈划出来。
4. 除了可以帮助我们的语句,还有哪些语句?这些语句有什么作用?
还有哪些语句(摘抄下来):
这些语句有什么用?
5.如果让我们来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该怎么讲呢?试着将你要讲的故事写在下面:
6.《田忌赛马》还有一个版本的故事,我们不妨多读一些:
【此处略去人教版《田忌赛马》的过程】
想一想:与前面的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
再想一想:不同版本的故事,体现人物思维变化有没有不同?人物思维的变化与什么有关联?
这里的设计,看似串联了文言文版本、人教版的《田忌赛马》的不同文本,也架构了《自相矛盾》的课文,看似又是多文本阅读模样的大单元教学。但究其实质,其实我们可以发现,这里的基础文本就是统编教材的《田忌赛马》,只是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对比方式加深对于《田忌赛马》的理解。形成的是这样的态势:
1.阅读文言文版本以及教材版本,掌握故事内容的脉络;
2.展开新旧版本的对比阅读,清楚了解两种叙述的各自侧重点;
3.三种版本的比较阅读,了解“同主题不同叙述”的特点。
又比如我在《认识并运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关键元素——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有这样的设计:
尝试改换方式,感知非连续性文本
《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都是连续性文本,但也是介绍类别的文章,我们试试在课本上做做这样的一些事情。
1.两篇文章选择一篇,在文章的旁边先试试提问,将自己不懂或者觉得应该有补充的地方写一个“问题”,尽量多一些“问题”。
2. 再试试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使用下面的补充材料,可以将补充材料上的用序号标记在课文中的问题旁边,补充材料尽量不重复使用。
3.两篇文章都是连续性文本,都有着一些作者的主观感受,试着用不同颜色的笔,删掉一些句子。
4.尝试用问题牵引补充的材料,试着用《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的非连续性文本方式,重新建构一篇介绍威尼斯的小艇或者牧场之国的文本。
这是一个改换的环节,通过知晓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与要素之后,对于《威尼斯的小艇》和《牧场之国》进行改换的设计。这个设计中,有没有单篇教学的元素呢?答案是肯定的,是非常明显的步骤:
第一步,对于原课文进行批注式提问,询问不懂的地方或者内容不够的地方;
第二步,针对所提的问题,进行材料的补充,有文字资料也有图画资料;
第三步,针对原文明显感情的部分进行删除;
第四步,进行原文留下来的、后补充上的,以问题串联式的方式重新组合课文。
从这些步骤,我们可以看看,对于一篇课文做了翻来覆去的几次阅读,每一次的阅读几乎都是逐字逐句,仔细品味。比如要区分直接叙述与抒发感情的语句区分等等。
从这样的例子,我们其实可以看出来,大单元教学里不是没有单篇教学,只是单篇教学的方式发生了改变。难道说,我们一定要只有“字词句段篇”的传统式单篇教学吗?
大单元教学没有泯灭单篇教学的作用,只是更巧妙利用了单篇教学的方式。如果非要有人将这二者对立起来,要不就是不懂目前大单元教学的发展,要不就是为了某种利益的驱动,其心可诛!
转自小学语文名师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