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线性教学结构VS知识结构化体系

2024/8/20 16:07:56  阅读:31 发布者:

读新课标、新课程方案,一定知道“知识结构化”这个词,这是一个好难懂的词。

读距离现在最近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报告,一定会知道世界各地都存在的“线性教学结构”,并且能非常清楚“线性教学结构”的弊端很多很多,比如对于世界各地的母语教材中的单元来说,读写很容易断裂。“知识结构化体系”就能解决很多线性教学结构的问题。

怎么才能一下子言说好我们目前所从事的语文学科教学是线性教学结构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教一个个单元,全国各地都严格按照教材编写顺序教。比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课文分别是《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然后是“习作”(有你,真好!)【注:最近看到一些公众号传的2024年秋季1-6年级统编教材的变化,才知道这一单元也有变化,习作变成了《传承好家风》,即以“家风”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最后是语文园地。全国那么多六年级老师都是怎么上这个单元的?

先教《少年闰土》,接着教《好的故事》,然后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三篇课文教完再教《有的人》,四篇课文教完再习作,习作完了,教语文园地。每篇课文学完,还要做一些作业,习作最后还要讲评一下,整个单元教完,也常会做个综合练习。这样的教学结构就叫线性教学结构。阅读与写作有什么关系吗?我在不少班级试过,也看过不少老师这样教,学完四篇关于“鲁迅”的文章,没有发现哪位学生写“有鲁迅,真好!”。按理说,四篇大家之作学完了,“有你,真好”这样的主题应该写得非常好了,事实不是这样的。绝大多数学生的文章题目是《有你,真好!》,没有一人写成诗的,所选的“你”,绝大多数是“父母”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就是先教课文后写作的必然,这就是线性教学结构的必然。课文属于阅读教学,每篇课文都不会有为后面习作服务的目标,从正在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中也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目标的缺失。有人说,一个单元,那两条语文要素不是整合了一个单元吗?事实上,线性教学结构,一直没有发现这种整合的存在,并让众多学生写出合格并满意的文章。假如今年秋季,这一单元的习作主题变成“传承好家风”,教完四篇课文,再写习作,作品会是怎样?答案肯定像“有你,真好”一样。不信,大家秋后实践就知道了。

知识结构化体系是什么样的?按照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理念,进行逆向性教学设计,即从结果出发进行设计。对于一个个单元来说,“结果”是什么?思来想去,结果应该是“写作”。因为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得到培养了,其阅读思考能力才能真正拥有。这一点,至今还没有得到诸多专家的认可,因为我们只机械地背诵着、使用着相当传统的认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以,许许多多单元是可以先写后教的。即不需要多少引导,让学生读完习作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文章,因为没有教,学生自主写,肯定会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中的共性问题,就是这个单元的教学重要,接下来,就要通过课文的若干内容的教学,尤其是写作智慧地捕捉教学,让学生既能深度理解课文,又能帮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改好作文。

因为,这一次绝大多数学生用“有你,真好”做题目,只要让学生通读四篇课文,老师一点,每位学生都能发现用“有你,真好”做题目太没水平了,一分钟都不要,学生就会立即废除自己没水平的题目,让文章题目变得高大上。自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有这一单元以来,我对这一单元做过非常详细的研究,去年,我用下面的知识结构化教学结构实践过,效果很好:

640.jpg

接下来,如果再有机会教这个单元,我会用这种知识结构化教学结构再次实践,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

640.jpg

什么是知识结构化体系,大家对比一下传统的线性教学结构,看看这两个思维导图,就能清楚这一单元的“知识结构化体系”的教法。这样的单元教法,最终能让每位学生写出非常像样的文章。有人说,课文教学是不是淡化了?怎么可能呢!这样的教法,课文教学会更有深度,也更加精准了。

自第一语文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