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王君:《社戏》教学设计

2024/1/29 11:29:41  阅读:38 发布者:

王君: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青春语文”首倡者

用一节课来处理《社戏》这样的经典名篇是否会有太匆忙之嫌?不会,抓住一字,便可撑起长文短教长文妙教的天空。  

哪一个词?就是最后一句中“好戏”与“好豆”的“好”。  

我是这样抓住“好”字大做文章的:  

1.一问,把“好”提纲挈领拉出来。  

要学生迅速浏览了全文后,我问:全文中最余韵悠长的是哪段文字?这个简单提问的目的是要隆重推出最后一段。通过这一段的美读我们正式开始了文本的探险。在语音语调重音的不断设计和尝试中,我不断缩小“包围圈”,最后终于让“好”字水落石出。  

2.二问,把“好”作美味诱饵扔出去。  

当学生读得有滋有味了,我出其不意地问:那戏真的“好”看吗?那豆真的“好”吃吗?情深意长的朗读被这个莫名之问拦腰截断了,教学进入了深入文本的第一阶段。蓦然回首,孩子们发觉:戏——根本不好看!豆——也一般般。证据实在是俯首皆是,可能孩子们找得散,谈得浅。不过没关系,老师可以导得有焦点导得有深度。在学生谈到老旦的戏特别不好看的时候,我悄悄地让我的课堂暂停。停下来干什么?引导学生把那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副词揪出来。你想想,当“老旦终于出台了”的“终于”,当“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来”的“竟”,“不料他又慢慢放下在原地方”的“不料”的潜台词被我们挖掘得淋漓尽致,更让我们读得愁眉苦脸时,孩子们对于戏“好不好”的问题的理解也就入木三分了。  

3.三问,让“好”眉清目秀亮起来。  

既然戏不好,豆也一般般,那么鲁迅是不是说谎了?肯定不是!那么到底是什么“好”呢?我站在黑板上那个硕大的“好”字下面,神神秘秘地追问。我要求孩子们再次浏览全文,归纳出到底是什么“好”,并且要求他们写在黑板上来。短暂的沉默后,黑板前人头攒动:心情好、风景好、人好、气氛好、意境好、童心好、精神好、月色好、朋友好、妈妈好……几十种“好”围在我那巨大的“好”字周围,像眉开眼笑的孩子,刺激着你去深入去探究。接着怎么办,想你也能猜得到。有了孩子们的这一铺垫,而后的师生互动对话就极为有趣极为自然了。随意选择其中的某个“好”,一起琢磨文本一起尽情想像,抽象的“好”就立体起来生动起来了。最难忘的是关于“人好”的对话。我巧设一问:谁带给迅哥儿的快乐最美最难忘?有选双喜的,有选桂生的,甚至有选六一公公的,选妈妈的、还有选外祖母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又读又演,声情并茂,教室里笑声阵阵,智慧迸溅,春意盎然。  

4.四问,沿“好”凝神静思挖下去。  

当教室里“好”味儿渐纯渐浓,学生理解火候已到。我开始收束了,我故作思考状:是啊!那个美好的夜晚月色好心情好气氛好朋友好游戏好千好万好,可是最归根结底的“好”是什么?产生这些所有的“好”又是什么呢?这一问是我的“定海神针”,也是我想通过这篇课文教给学生的东西。有了前面兴高采烈的探究和朗读,学生很快就能悟出:哦,这些所有的美好,其实都来自于童年的眼观察,童年的心感受,童年的语言表达啊!在那巨大的“好”字中间,我擦出了一块空隙,用绿色的粉笔重重地写下了“童眼、童心、童言”三个词语。我想告诉孩子,哪怕是最深沉最睿智最有战斗性的鲁迅,就因为有了这三样东西,于是写出了这样活泼纯净、优美幽默的文字。童眼最真、童心最美、童言最纯!在这样的总结下,我们又回到了最后一段,谈一谈类似的经历,作一作类似的表达,重新表情朗读,重新动情体会一个成年人的童年童话。《社戏》的学习,在黑板上那一个巨大的“好”字的凝视下,完成在余韵悠长的朗读和共鸣中。  

总之,《社戏》这样长这样散的一篇文章,自己教得很过瘾儿,学生学得也很过瘾儿。  

如果说,《社戏》这一课还算上得简洁、上得灵活的话,其成功之处就在于:用心寻找一个文本切入点作根据地,然后纵横驰骋,冲杀突击,用智慧营造出一个有张力的思维和情感磁场。

转自:“语文教育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