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及范文赏析:雅俗共欣赏 别样自精彩

2024/1/29 10:56:54  阅读:51 发布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刀郎的《罗刹海市》今年7月在全网播放量突破100亿,堪称“现象级”音乐。很多听众对其肯定,表示歌曲通俗易懂,歌词自由随性,针对社会生活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但也有不少乐评人认为这首歌旋律简单没有创新,节奏错乱不够专业,歌词浅俗而迎合大众,不够精致或深刻,难成经典音乐。

其实,无论是音乐、绘画还是影视、文学……都有“阳春白雪”的高雅文化和“下里巴人”的大众文化之争。你更欣赏哪一种文化?请你写一份演讲稿,发表你对此的观点和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明确,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首先记叙了刀郎的《罗刹海市》引起的“现象级”话题。然后写听众对这首歌的评价,认为歌曲通俗大众,自由随性,有感而发,侧重点在褒扬。最后写一些乐评人对歌曲的评论,没有新意,节奏混乱,歌词流于表面,缺乏深度,侧重点在批评。

任务导引部分,以刀郎的音乐引出“阳春白雪”的高雅文化和“下里巴人”的大众文化的争论,并且提出你更欣赏哪种文化的问题,要求用演讲稿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的思考。写作时要注意演讲稿的形式要求。

所谓高雅文化,指的是一些知识精英在广泛收集民间作品、民间智慧的基础之上,加上自身对艺术的探索与造诣而打造出的代表文化。所谓大众文化,指的是“为大众的”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出题者没有明显的倾向性,作文写对高雅艺术的看法,对大众艺术的看法,或是辩证看待两者的关系都是可以的。如果能将两者结合起来,辩证思考,讲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会让文章更有深度和广度。

写作时,先提出文化不仅要“阳春白雪”的高雅文化,也要有“下里巴人”的通俗,雅俗共赏才更出彩。主体部分先论述雅是高雅,是精致,是我们对文化的一种更高追求。再论述俗是通俗,是世俗,是生动活泼接地气,是人间烟火万家灯火,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再辩证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文化的雅与俗既可以相辅相成,也可以相互转化。最后总结全文,雅和俗各有优长,正好互补,文化上接高雅的天线,下接通俗的地线,才能打造出经典之作。可以列举《诗经》《红楼梦》《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只此青绿》、古典诗词等论据进行论证,让文章更有说服力。

立意:

1.感受高雅文化,提升艺术品位。

2.立足现实,发展大众文化。

3.拒绝低俗,追求精深。

4.高雅与大众并重,成就多彩文化。

范文赏析

雅俗共欣赏 别样自精彩

亲爱的同学们:

你喜欢“阳春白雪”的高雅,还是“下里巴人”的大众? 我的观点是:雅、俗各有各的特点,雅中有俗,俗中有雅,雅俗共赏,才能成就别样的文化精彩。

最近《罗刹海市》这首歌引发不同议论,有人赞其通俗易懂,有人说其不够精致,仿佛通俗与精致必须非此即彼,泾渭分明。而我认为,其实,高雅与大众并不矛盾。高雅的文化让人生精致、细腻,大众的文化使人生热闹、生动。

大众文化是普通和流行,是高雅文化的基础。

《诗经》中的“国风”本是地方民歌,以简朴的语言描摹事物,以朴素的生活反映现实,在当时可谓至俗,是完全大众的文化,却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白居易将自己写作的诗稿念给洗衣老妇听,力求通俗易懂,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广为流传,却成就与众不同的“白乐天体”。《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京剧、越剧等戏剧,中国文化传统工艺等都是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的瑰宝,成了真正的高雅文化。再美的奇花,也不能离了扎根的土地。可见高雅文化派生于大众文化。没有大众文化,高雅文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高雅文化是精致雅正,是大众文化的追求升华。

雅不是佶屈聱牙,不是晦涩艰深,不是脱离大众的空虚无聊,而是在对大众文化进行提升之后呈现出的卓荦风骨。本是茶楼歌馆中歌妓的咿呀之声,本是文人大众的消遣之趣,但在经过程宋朝一众文豪的提升之后,成就了精致的宋词,从此成为闪耀中国文坛的一颗高雅的明珠。蒲松龄在他的家乡柳泉旁边摆茶摊,请过路人讲奇异的故事,讲完了回家加工整理,写成了《聊斋志异》。路人的故事通俗至极,但却成就了《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可见,高雅文化是对大众文化的提升,正是在对大众文化的升华后,高雅文化才成为了时代的精神庙宇,涵养人的文化素养。

由此可见,文化的雅与俗既可以相辅相成,也可以相互转化。新时代,既要雅文化,也要俗文化,更要雅俗共赏的文化。《罗刹海市》可以说把雅与俗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正因为如此,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雅和俗各有优长,正好互补。没有了大众的俗,精致的雅只是高堂上寂寞的琴声;没有了精致的雅,大众的俗只是田野间不成调的曲子。雅俗共赏,才当成就别样精彩,才能铺就中华文化的自信之路。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拓展阅读

最好的艺术,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结合

有乐评人认为,刀郎的新歌旋律简单,没有创新,过于迎合市场和大众喜好,不够“高雅”,难成永恒。窃以为,以旋律复杂与否来判断歌曲的好坏,实在是进入了误区。最好的艺术,应该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结合,不够复杂、不够“高雅”的作品一样能够成为经典。

我们都知道唐朝诗人白居易作诗的故事。相传白居易每作一首诗就念给老年妇女听,不懂就改,力求做到她们能懂,以至于“老妪能解”成了后世的一条成语。但在整个盛唐,有几个诗人的水平比得上白居易?一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通俗易懂,但事实证明,照样能够千年流传,成为永恒。

诗言志,歌亦然,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你表达了半天别人却不懂,意义何在?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技巧是为形式服务的,如果为了追求形式的复杂,为了追求技巧的创新,反倒让人都搞不明白,那是舍本逐末。一味地炫技,搞自己的小圈子,已经离开了艺术的本质。

“和寡”的不一定“曲高”,“和众”的也不一定“曲低”,艺术的标准高低,从来不以接受的人多少来衡量,同样,复杂的不一定“曲高”,简单的不一定“曲低”,艺术标准的高低,也从来不以难度高低来判断。艺术作品是为了让人懂,而不是为了让人不懂,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懂,而不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不懂。不事雕琢,通俗易懂又饱含深意,恰恰是艺术的最高标准。不是复杂就高雅,艺术也始终不是脱离群众的独立存在,不是只少数人才能理解才能享用的小圈子的游戏,而是服务于大众。大众喜欢的,就是好的。

有人说,专家分为三种。一种是能够把复杂的问题说复杂,一种是把复杂的问题说简单,一种是把简单的问题说复杂。显然,水平最高的是第二种,第三种要不得。阳春白雪,从来都并不排斥下里巴人,最好的阳春白雪,就是下里巴人。好的艺术,从来都是产生于劳动人民当中,而不是来自于艺术家的闭门造车,来自评论家们的自说自话。

我们的艺术家,应该做到让“下里巴人”也能欣赏到“阳春白雪”。固然一方面要所有人都提高鉴赏水平,欣赏到高难度的音乐,另一方面,也要艺术家们像白居易一样,把阳春白雪用更简洁通俗易懂的形式传递给更多的受众。这才是真正大诗人,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土味文化”应有更高追求

进入新年,一段时长3分钟的“乡村版迪迦奥特曼”短视频在中日两国社交媒体上“火”了起来。满屏“渣道具”和“五毛特效”,乍看起来相当刺目,却难掩创作团队诚意满满的付出,“百万演技”“童年泪目”“国产良心大作”“镜头运用超二流导演”……这些网友留言看似诙谐戏谑,不过却是欣赏远大于猎奇。

互联网时代,我们常常以社交网络上的声势大小、事件的流量热度来分辨文化的流行趋势,把握自身所处的位置。但事实上,网络衍生的亚文化、次文化纷繁复杂、丰富多彩,而在信息选择上的倾向性却使得我们对此知之甚少,看到不甚熟悉的文化类型和元素时往往报以抵触和嘲弄的态度。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集中展示于各类短视频网站的“土味文化”即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土味文化”最初兴起之时,多以贫乏、空虚、无聊等负面印象出现,城市人群对它的追捧也更多带着戏谑、猎奇。但若宽容一些,不难发现除去“山寨味浓厚”的摇摆舞蹈、喊麦DJ等自娱自乐,“土味文化”中也不乏真挚深刻的情感表达,不缺少乡镇青年对美好生活的讴歌和向往。当趣味低下、内容肤浅的感官刺激逐渐被淘汰,“土味文化”也开始走向成熟,并得到了更多的理解与尊重。

去年火爆的“华农兄弟”,以与竹鼠的“爱恨情仇”为起点,展示了清新有趣的农村日常,将大众视野拉回返璞归真的田园语境;而在“乡村版迪迦奥特曼”这样的视频里,我们更是能看到创作者的诚恳和用心,其对特摄文化精髓的把握程度,连国外的资深爱好者亦赞不绝口。这既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技术覆盖更加广泛带来的结果,也能从中得窥见乡村文化的高度繁盛,农村的文化活力正不断增强。

“土味文化”的创作者们“动真格”的时候,他们已经和其他互联网文化的创作者站在了同一高度,甚至开始向世界展露真容。在他们的努力下,农村与城市的文化隔阂被一点点打破,绿水青山的深层次魅力也得以展现在世人面前。

当然,我们的期待中,这远非“土味文化”的终极形态。在实现跨圈层的文化传播之后,更应追求迈进更高的领域,去突破圈层限制,去促进不同文化领域间的深度融合。只要遵循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扎根生活,把握核心价值,就一定能鼓动全民文化的风潮,“土味文化”就能获取更加旺盛、更加长久的生命力。

转自:“统编版高中语文教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