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项目化学习(一):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

2024/1/19 9:01:57  阅读:48 发布者:

01

学习素养下的学习是怎样的

先来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疫情期间,所有人都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口罩严重不足,怎样才能缓解口罩不足的问题呢?在疫情居家期间,很多老师和孩子们就开始在家“自制口罩”。老师们利用手中的各种材料“生产”口罩。在这个例子中,核心问题是“生产口罩”,成果是孩子们在家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口罩,而这,只是一个活动,并不是项目化学习。

在学习素养视角下,项目化学习是先动脑再动手,需要经历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由现象到本质,经历思考、讨论交流、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反思总结等一系列的过程。

在项目化学习中,面对口罩短缺问题——

首先,学生可以先提出质疑:口罩为什么会短缺、所有类型的口罩都短缺吗?短缺的口罩是什么类型的?为什么这种型号的口罩最短缺?这种类型的口罩有什么特点?如果不得不出门,口罩依然短缺,有哪些方式可以应急?这样的方式可行吗?依据是什么?自己做出的口罩能不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呢?其次,学生对于提出的问题可以先进行思考探究、策略分析。最后进行反思,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其他类似问题。

这样的学习才是学习素养下真正的项目化学习。不是忙着解决完问题,有了结果就可以,而是对这个问题所处的情境进行问题思考,策略分析,同伴之间进行讨论,分析各种方案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引发学生心智上的成长转换,让学生经过探索实践的过程。如果没有经过充分的心智自由的激荡,就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很快有了结果,这样的项目化学习缺失了思维的培育、创造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素养的形成。这样的过程,虽然学生“动”起来了,但是这种“动”实现不了心智的自由转换。

02

学习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界定

项目化学习的界定很多。但研究大多强调了以下几个因素:具有真实的驱动型问题;创设情境;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展开学习;运用已有的经验、各种学习工具和现有的资源促进问题的解决;最终产生具有代表性的成果。

项目化学习是通过集中关注学科或跨学科的核心概念和主题,设计驱动性的问题,在学生自主或合作进行基于项目任务的问题解决过程中,积极学习和自主建构,生成知识和培养素养的一种教学。

项目化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探究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情境式体验的过程,还是一个小组协作的过程。项目化学习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包括问题解决、合作和自我管理等技能。高质量的项目化学习与学生的学习质量存在正相关。高质量的项目化学习具备的特点如下。

1.素养目标

项目化学习最终达成的目的。学生通过项目调用已有的资源,探究,理解、发展能力,达成培育态度和价值观的素养目标。

2.驱动性问题

项目化学习的核心。项目化学习围绕驱动性问题而展开,整个项目化学习的探究过程要与驱动性问题保持一致。

3.持续探究

项目化学习是一个可持续性的过程。整个探究的过程是连续的,可以是设计、决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模型。整个过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4.效能评价

项目化学习的质量和目标的达成需要进行评价。评价既要包含对项目化成果进行评价,也要对项目化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

综上,学习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学生调动已有的资源、知识能力等对学科或跨学科提出的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并形成公开成果,对核心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可以迁移到新的情境中。

03

学习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设计

1.核心知识再建构

项目化学习要学生学的是核心知识,核心知识既可以是学科概念,也可以是学科能力,是指向学科本质的。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解知识与情境之间的关系。对零散的知识要进行整合、提炼、升华。而学习素养的培育与项目化学习的进行都离不开知识的建构,知识、技能的学习是实现核心素养的基础。

2.实现知识的迁移

项目化学习不是学生学完之后仅仅能说出定义、举个例子、背过问题,也不是脑子里理解了什么就说什么。最重要的是要实现知识的迁移。什么是知识的迁移呢?当学生遇到新的情境时,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转换,产生新的知识,并且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在实践中能够解决问题。如果设计的项目活动对学生没有挑战性,只是知识的单纯应用,或者是操作技能上的熟练。那么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化学习。

第一,创建思维的真实。项目化学习要创设情境,创设真实生活问题的情境。但是在日常课堂学习中,绞尽脑汁在课堂上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极其困难,还不如思考如何在常态化的课堂中,怎样让情境变得真实。

真实项目首先是学习的知识和能力是可以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而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只能解决课堂上语文、数学、英语等问题;其次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可以迁移到现实生活中的。即使是在一个创设的虚拟情境中,学生也能够感受到环境的真实、思维的真实。比如模拟外交现场,学生在课堂上分别扮演新闻工作者和外交官,并进行提问和回答。虽然学生知道这不是真的,但是思考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迁移到真实的现实环境中。项目化学习更加强调这种思维上的真实。

创建思维真实的项目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概念性的项目。产生于某个学科,指向某个学科的核心问题、关键问题,这种类型的项目主要是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深化。通过将现有的课程材料转化为问题式的情境,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更能适应这种挑战,概念性项目也更能适应课堂。

虚拟情境的项目。学生扮演真实生活中的角色,但是处于虚构的场景当中,学生可以在一个情境中成为分析师、会计、活动策划人员,在某个情境当中不断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这种虚拟情境的项目在课堂当中是可以创建的,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资源,比如网络、视频、音频、情景剧等,创造一定的环境,使学生以真实身份快速进入情境中。

真实活动的项目。这种项目是发生在真实的环境当中,遇到真实的问题而进行分析、解决。比如调查社区核酸检测情况。开展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项目对学生来说非常具有价值。这样的项目能够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积累有价值的学习经验。但是受学生时间和学校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的学校和教师无法提供更多的这种项目,在课堂当中,这种项目也是难以建立的。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地域优势,比如可以进行社区服务、参观当地名胜古迹等,给学生提供参与和挑战的机会。

项目化学习具备的特征也能够增进学生的真实体验:

一是学生要进行实践。项目化学习的学生不像课堂上一动不动,做做题、动动脑子就可以。在项目化学习的活动中,学生可以进行走动,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身体在行动,大脑在运转。不同年级的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不同,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更需要他们多动手多动脑。所以,进行实践能够促进学生与真实世界的联系,促进思维的真实。

二是进行互动和评论。合作才能共赢,项目化学习同样也是如此,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同伴之间进行合作,需要同伴之间进行互动和思维上的碰撞,并且在互动中往往要进行评论,同伴之间的相互评议能增加学生的真实体验。

三是产生有意义的成果。比如,高年级学生写出的倡议书或者为交通拥挤问题提出的建议,都能够真实地触动实际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指向高阶思维能力。在现实课堂的学习中,学校和教师因为考试带来的压力,往往在教学中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背诵、练习、巩固,希望在考试中能够获得满分。教师将具体琐碎的知识点一点点传授给学生,一步步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往往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高阶学习。而项目化学习会提出具有挑战性的核心问题,创造高阶思维的情境。学生会在驱动问题的带动下创造一个真实的作品。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会搜集材料,查找、识记信息,分析、理解信息,进行低阶学习。

第三,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化学习是要实现学生在复杂情境中灵活的心智转换,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沟通能力,能够提出问题,富有创造力地思考。项目化学习不是按部就班完成探究的过程,它是包含知识、行动和态度的“学习实践”。“学习实践”包含着“学习”和“实践”两个方面,“学习”是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实践”是在具体情境中动手动脑的持续的过程。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来源于《项目化学习的理念与操作》(新华出版社2023年出版),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转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