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双向教研 幼小相牵

2024/1/5 10:00:16  阅读:41 发布者:

双向教研  幼小相牵

——内黄县第四实验小学幼小衔接“同课异构”活动纪实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早期成长过程中一次重要的转折。儿童对初入学能否适应,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今后对学校生活的态度和情感,并影响将来的学业成绩和社会成就。帮助新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小学一年级重要的教育任务,为了更好的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我校主动加强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积极探索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帮助儿童更好适应小学生活。

2023112日我校与实验幼儿园振兴路分园携手开展“同课异构”联合教研活动。

我校一年级赵向梅老师与幼儿园马梦娟老师利用钉钉直播,对《上下前后》这节课展开了教学活动。

直播结束后,我校一年级教师和幼儿园大班段老师进行了线下联合教研活动。

首先两位作课老师分别就自己的课堂进行了教学思考。

赵向梅老师的课堂设计中第一点是游戏为主,强化主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情景,在教学上下的时候,设置了摆放课本的游戏,问学生鼻子的上面是什么,让学生指一指,在教学前后的时候,又让学生排队,激情引趣,烘托气氛,让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手、动口又动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第二点是来源生活,用于生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结论等,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整堂课很流畅,孩子们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如果能让孩子之间互相问一问,说一说,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倾听与表达能力。   

马梦娟老师的课堂设计中情境图围绕主题由易到难,形式多样,符合大班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的规范性的培养。马老师认为本节课提出问题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升。

两位老师自我反思后,幼儿园刘艳美主任和我校闫瑞娟主任对两位老师的课堂作了综合评价,认为两位老师教学设计非常适合各自所教学段学生的特点。

刘主任针对本节课教学,分析了幼儿园和小学课堂教学的不同。刘主任提到《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幼小衔接学习适应更多的还是需要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闫主任也提到《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中明确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新生在原有经验、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儿童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通过正面的肯定和鼓励,支持儿童不断获得积极的入学体验,促进他们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逐步适应小学生活。

最后我校一年级教师和大班段老师针对幼小衔接中存在的教学困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把一年级教学常态管理、学生入学以来师生努力的效果进行了详细介绍。老师们从游戏活动、幼小衔接课程、家园共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最终发现我们幼小衔接工作除了小学与幼儿园的双向联动外,更需要孩子的“终身老师”——家长的多向联动。

为使今后的幼小衔接做到“衔接有度、衔接有智”。我们要坚持儿童为本。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关注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帮助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和适应;关注儿童发展的可持续性,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与能力。坚持双向衔接。强化衔接意识,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促进儿童顺利过渡。坚持系统推进。整合多方教育资源,行政、教科研、幼儿园和小学统筹联动,家园校共育,形成合力。   

幼儿园和小学是实行幼小衔接的重要载体,扎实推进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双方做到有机融合与衔接,幼小衔接不是“单口相声”,亦不是“独角戏”,它是幼儿园、小学、家庭甚至社会多方资源的共同奔赴,需要大家相向而行、同频共舞。

本次活动激发了双方做好科学幼小衔接工作的灵感和思路,也使教师们对教学工作更加充满了信心,为下一步园、校深度融合夯实基础。

科学衔接,同心同行,让我们并肩携手,共筑孩子们绚烂的童年,奔赴最美好的未来!

转自:“内黄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