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一个例子教会你:怎么做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

2023/9/12 18:06:14  阅读:40 发布者:

怎么做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

一个例子教会你!

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方案提出“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引发热议。这样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究竟如何评价素养?我们邀请了MTC中国COO张阳老师,让她用“一例到底”的方法,讲透这件事情。

首先,我们两了解一下跨学科学习和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两个概念。

什么是跨学科学习?跨学科学习是整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观念、方法与思维方式解决真实问题、产生跨学科理解的课程与学习取向。从目的意义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自由人格、跨学科意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手段意义看,它是选择、综合各种信息、知识、手段、方法以解决复杂问题的策略,以及将学科知识情境化的策略。产生跨学科理解、运用学科思维、实现学科整合是跨学科学习的基本特点和判断标准。跨学科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为理解而学、为生活而学、为学科而学,进而“在理解中、由于理解并为了理解”,实现认知内容、人际关系和自我概念的重建。跨学科学习中的“问题”,不是单一学科的问题,而是涉及多门学科的现实的复杂问题。因此,跨学科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综合性现实问题情境中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正如成甲认为,“跨学科学习根本不是学习更多的知识,而是找到不同领域面临的共同问题。”

什么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王英彤等认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指以一门学科为中心,在这个学科中选取一个中心主题,围绕该中心主题,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开展对所指向的共同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而设计的学习活动。孟璨认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围绕某一研究主题,以某一学科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开展综合学习活动的过程。还有学者认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指跨出自我的学科界限,与多个学科发生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形成新理论、新理念和新方法,进而提升自己的决策力和创新力。

综上所述,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的是“跨”,聚焦的是“主题”,必须有一个主学科立场,而不是从不同学科角度来切入同一个主题,如果没有学科概念、核心知识的嵌入,所谓的统整学习就空有热闹而没有深度。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实践性、具身性(具身即在投入某活动时,人的身、心、物以及环境无分别地、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以致力于该活动的操持。具身既是我们的身体向周围世界的“外化”,也是周围世界向我们身体的“内化”,但无论如何,它总是与我们的身体相关并最终体现在身上的),是真实的专业实践和问题解决,并反映学生对世界、对他人的关切。

综上,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根据主题情境,整合主题涉及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建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旨在培育学生受益终身的核心素养。所谓思维模型是指持续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

1

//  

这是来自罗振宇老师转述沈祖芸老师介绍北京未来城学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例子:

 

沈祖芸老师在《全球教育报告》里介绍了一所学校,一所中国的公办学校:北京未来城学校。2020年,它完全采用学习任务设计来改变传统教学,彻底告别了分科教学。

我们都知道,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小学二年级要掌握这样一些知识:

语文课,能写800个汉字,能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数学课,学会四则运算;

科学课,认识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北京未来城学校把这些课程标准融到一起,设计了这样一个学习任务:“请给附近的动物园园长写一封信,希望增加一种动物园里没有的动物,并让园长相信,引进这种动物后,游客会大量增加。”

我就用这个例子,来讲透跨学科主题学习怎么评价。

2

//  

我给大家准备了一道单项选择题,请听题:

A. 学生对所跨学科的知识掌握

 

这个选项是什么意思呢?顺着那期节目的线索,我们确实自然就会去想: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孩子们要调研动物园已有的动物品种,要了解新动物是否适宜北京的生存环境,科学课的内容是不是就进去了?

要讨论怎么才能说服园长引进这个品种,语文课书信的格式是不是就掌握了?

要用证据证明引进这个品种能增加游客,数学课四则运算的知识是不是也都掌握了?

 

没错,为了完成这个任务,确实需要具备这些知识,比如语文课的能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数学课的学会四则运算、科学课的认识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但是如果只是要评价这些知识,各学科自己的纸笔测试就是最好的方式,不需要费时费力去组织“跨学科主题学习”。

如果评价只停留在“知识掌握”,“跨学科主题学习”各学科老师的合作,迟早要散摊子。

 

B. 学生解决“所设计真实情境问题”的程度

 

这个选项是什么意思呢?还是顺着那期节目的线索:

你看,传统课堂,习惯把学习的意义窄化为获取分数,更看重结果,而不是过程。而学习任务呢?它的意义来自真实世界,我要说服动物园园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孩子们第一反应是调用已有的知识,一看不行,就会去主动发现新知识,直到把问题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产生情绪波动,增加反思频率,作出负责任的决策,产生深度体验。

既然学生行动的目标是“说服动物园园长”,那我们就评价这个行动的达成程度,可以吗?你会发现这就自相矛盾了,明明说好了看重“过程”,怎么就成了从“知识结果”,变成了“行动结果”了?这就是理解所有项目制学习评价的关键。

项目制学习可以接受行动结果失败,为什么,就是因为它评价的不是这个动物园园长被说服的程度,而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发生我们所期待的变化。

 

C. 学生“可迁移的”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好像排除法只能选C了。确实,我们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方案也提出了“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学习目标。

那么具体到这个例子里,我们究竟要评价什么呢?答案是:推理能力。我们直接看量规:

我们通过这次说服动物园园长的任务,无论成功与失败,都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它是思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的且可迁移的——语文老师不仅是提供书信格式,更重要的是提供以说服为目的的书信必须包含的推理能力要素;

而数学老师和科学老师要负责提供足够过硬的证据——正是因为要实现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所以各学科老师需要通力合作,一个都不能少。

 

3

//  

最后,我们用一张图给这个一例到底做个总结吧:

 

素养的定义是:“人在一定情境中表现出的知识、能力和品质的综合,是一种不管外部社会环境如何变化,个体都能够调用以适应变化的最基本的身心资源。”

 

A选项是我们的过去,只评价知识,会导致“有课程、无素养”的问题,新课程方案的修订就是希望我们能告别过去;

B选项是从“知识结果”滑到了“行动结果”,是由于我们过去“结果”思维的惯性,会导致“有挑战、无素养”的问题;

C选项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评价目标,我们需要把孩子放在一个真正需要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的任务挑战中,并且以素养评价的方式评价,才能真正获得素养,这也是我一直说“得评价者,得素养”的原因。

 

不只是跨学科主题学习,如果是整个学校更完整的学习评价体系,要怎么做呢?

本文来源:小学科学教学

转自:“小课题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